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电芯标准化、双向充电、扩大产能,大众“电池日”都说了啥?


文:马骁进

3月15日,大众集团在沃尔夫斯堡直播了其“POWER DAY”活动。是的,有点眼熟,或许您已经想到了特斯拉的“Battery Day”,两者直译成中文都是电池日的意思。那么这个传统汽车巨头为什么会搞电池日?又在电池日上说了些什么?

集团电池日的海报上有两个人的名字,分别是集团CEO赫伯特·迪斯与董事会成员施马尔。作为带领集团“巨象转身”的领袖,迪斯博士大名鼎鼎,而施马尔则是由迪斯一手举荐的一员大将,曾负责集团的零部件采购,现接管了零部件、电池研发、充电桩与充电体系建设等工作。这两位高层的出席,也说明了电池日活动的重要程度。



进入2021年,集团有意加快电动化进程,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转型的文件。根据规划,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在今年要达到6%-8%、每年将至少推出一款全新纯电车型、到2025年在华MEB平台产品要达到15款、到2030年,纯电车型在欧销量占比要提升至70%以上,在北美与中国占比也要达到50%以上。而在这一串串雄心勃勃的数字背后,是对电池技术、产能与补能手段的挑战。

省钱新手段,电芯标准化

电池日是集团展示自己敢于突破一切困难拥抱电动化的平台,而两位大佬又在电池日说了些什么呢?首先就是省钱。曾记得,迪斯博士为推进集团电动化转型,要求奥迪节约运营成本,而这次他“抠门”的对象变成了电芯。

不再让旗下子品牌们各自作战,集团统一了电芯标准,其结构更简单同时具备智能化技术。标准电芯的研发工作已经开始,预计会在2023年首次搭载,到2030年会覆盖集团旗下80%以上车型。标准化与大规模应用的最大好处当然是省钱,标准电芯可将量产车型成本降低30%左右,而在入门级车型中这一比例甚至可以达到50%。同时施马尔表示,将会利用规模化效应压低电池价格,致使每千瓦时降至100欧元以下。除此以外,集团还会对磷酸铁锂、高锰、镍钴锰以及固态电池领域投入一定精力。

兴建电池工厂

集团的合作伙伴很多,CATL、LG化学、SKI、三星SDI几家动力电池大厂都在为供应电池,但以的体量级和迪斯的野心,他们一定要在电池这个关键部件上拥有更大话语权。

根据集团自己的估算,十年内旗下车型在欧洲市场的电池需求量会达到250-300GWh,所以兴建电池工厂,确保电池供应迫在眉睫。在电池日上施马尔表示,将建设6家电池工厂,平均每家工厂年产能40GWh。2023年,与Northvolt合作的瑞典工厂将会投产,2025年,德国Salzgitter工厂投产。接下来的2026及2027年,在西欧与东欧还会有两座工厂投产,有消息落户称西班牙与斯洛伐克的可能性很大,另有两座工厂选址与投产日期尚未确定。

铺设快充网络,消除补能危机

除了对电池技术与电池生产定下方向,在电池日上还对补能网络的构建给出了计划。


集团在补能方面的规划与几乎相同,那便是大量铺设自家快充桩。到今年末,会通过其子公司在北美建设3500个快充站、到2025年,通过CAMS公司在中国建设1.7万个快充站,同年将在欧洲建设1.8万个快充站,且充电功率可达到120-300kW。

双向充电,削峰填谷

电动汽车背负着一块巨大的电池,而这块电池除了能用以向电机供能驱动车辆外,还是一套理想的储能设备。

在电池日上展示的Elli双向壁挂充电器可以将过剩的绿色电能储存在车辆动力电池中,并且可以通过车辆为家庭电路反向供电。以ID.3为例,充满电后它可以满足普通家庭约5天的用电需求,该项技术将会在2022年应用至MEB平台车型上。


时过境迁,曾被汽车巨头们嘲笑的已经拥有了无人能及的市值,电动化的大趋势中,曾经固执的人们也必须要转头了。在迪斯的带领下,绝对算得上是积极拥抱新能源,如今的电池日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降低电池成本、拓展固态电池技术、扩大产能、铺设快充网络、双向充放电…所做的这些比起似乎晚了些,但以集团的体量与家底,只要选对方向,便是未来可期。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