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大众变身电池工厂:同时研发四种电芯,还要便宜50%

车东西

作者 |Juice

编辑 |晓寒

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正在变成一家动力电池公司!

就在昨晚,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大众集团举办了一场名为Power Day的活动,主要介绍了集团的电池技术和充电方面的布局。

在电池方面,的研发中心正在研发四种电芯,其中包括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高锰电池和固态电池,其中固态电池将会在2025年将会实现17分钟充满电,未来将会把充电时间缩短到12分钟。

此外,集团还在自研一种标准尺寸电芯,未来将会有80%的车型都采用这一电芯。集团认为,电动汽车的研发应该是以电芯为基础来设计汽车,而不是过去的为汽车寻找电芯,所以也研发了CTC技术,电芯可直接集成到底盘上。

基于这些技术,有望将入门款车型的电池成本降幅逐渐提升至最多50%,量产车型上也能看到最多30%的电池成本下降,汽车电池系统的每千瓦时成本有望降至100欧元(约合人民币775元)以下。

而且将会参与动力电池的生产,到2030年,将会需要240GWh的动力电池,为了满足这个缺口,将会在欧洲建立6个动力电池工厂,每个工厂的年产能将会达到40GWh。

在充电方面,目前正在积极进行充电桩的建设。在中国,一汽集团、江淮汽车、星星充电成立了合资公司正在建设充电桩。今年计划建成500个充电站,6000个充电桩,覆盖国内8个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目前,汽车集团已经制定了完善的电动化转型方案,计划在2030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为60%,为了实现这样的计划,集团必须要在动力电池和充电基础设施上增加投入,而本次Power Day活动也展示了在这方面的布局。

是全球最大的车企,这项计划说明了在动力电池领域将会坚定自研为主,供应商为辅。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此前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车企也都有这样的信号传出。

正由于传统车企有这样的研发实力,所以他们的入局势必会改变行业格局,而车企切入动力电池领域也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Power Day现场

一、自建动力电池研发体系 还在研发CTC

作为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的速度非常快,在5年前就推出了专用的电动汽车平台。而现在其他汽车才开始转型,则已经开始享受到纯电平台的成果了。

根据迪斯的介绍,的电动汽车已经占据西欧电动汽车市场的四分之一。在其他市场上,也正在进行扩张。

CEO迪斯

在完成了纯电平台的搭建之后,接下来能制约电动化发展的就只有动力电池了,也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上,集团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阶段,集团设立了卓越中心,主要在进行动力电池的研发,集团的电池技术都将在保时捷的跑车上进行应用,会直接在赛道上跑来检测结果,这样做既能提升的电动化水平,又能让集团积攒更多的电池技术。

据介绍,集团正在设计一些非量产的电动跑车,也将会用上的电池技术。根据集团自己的说法,其动力电池的研发能力和专业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已经不分伯仲了。

在电池技术方面,在磷酸铁锂电池、镍钴锰三元锂电池、高锰电池以及固态电池方面都有布局。

汽车认为,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低安全性好,电池的循环周期也更多,因而在入门级的短续航车型上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而镍钴锰三元锂电池能够带来更好的续航能力,也非常重要。

Power Day现场

高锰电池的镍钴含量都比较少,能够节省成本,也能够带来更好的续航能力。

而固态电池则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电池的重量会下降,充电时间会缩短。相应的,车辆的续航里程会进一步提升,且安全性会更高。目前已经在和合作伙伴合作开发这种电池,现在20~30分钟可充电80%,能够实现480公里的续航,认为到2025年,这一充电时间将会缩短到17分钟,未来会缩短到12分钟。

在电池的负极方面,汽车将会着重开发硅基技术,相较于现有的石墨负极体系,硅基负极能够将车辆的续航提升10%,且充电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

集团目前正在开发一种标准化电芯,到2023年将会全面实施,按照集团的设想,这款电芯将会覆盖集团旗下80%的车型,另外20%的车型需要独立的电池设计。

Power Day现场发布内容

而这种标准化电芯也能给带来成本上的节省,在电芯的设计阶段就能降低成本15%,在生产阶段能够降低成本10%,电极成本降低20%,在电池系统方面也能降低5%的成本。

Power Day活动发布内容

因而,有望将入门款车型的电池成本降幅逐渐提升至最多50%,量产车型上也能看到最多30%的电池成本下降,汽车电池系统的每千瓦时成本有望降至100欧元(约合人民币775元)以下。

说到这里,集团也介绍了他们对于电池组的思考,之前集团是先搭建纯电平台,然后再适配动力电池,在新思路中,集团将会把动力电池放在设计阶段,围绕着动力电池来设计汽车。

Power Day现场发布CTC技术

因而,集团也将会把电芯直接集成到汽车底盘上,这也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CTC技术,和宁德时代也都在研发这项技术。

采用这项技术之后,电池生产线的占地面积将减少50%,生产效率提升30%,还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Power Day现场发布内容

在生产方面,集团希望跳出原来的思考模式,和更多的合作伙伴来合作提升动力电池技术,满足顾客更多样的需求。

另外,集团还建立了动力电池回收工厂,采用了湿法冶金的回收方法,最多可以回收95%的原材料。通过动力电池回收,能够让每一辆车减排1吨二氧化碳,也能帮助消费者降低成本。

二、新平台车型2024年首发 将建设6个电池工厂

有了动力电池,还需要更好地和车型结合起来,汽车此前推出了Trinity项目,将会着力打造下一代电动汽车技术。希望在2024年推出第一款车型,目前该车已经完成了概念验证,这款车将会是新电动平台的先锋。

该车也将会是第一个使用标准化电芯的车型,CTC技术也会率先落地这一车型。

根据方面的预计,等到2030年,集团内部的电动汽车占比将会达到60%,将会需要240GWh的动力电池供应,而目前的动力电池供应显然达不到,也将会自己参与动力电池的生产。

目前汽车与瑞典动力电池企业NorthVolt的合资公司正在建设当中,年产能将会达到30~40GWh,主要给豪华车生产电芯。此外,还会和NorthVolt合作开发新的动力电池。

除了这家合资公司,还将会建立一个4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为量产车提供动力电池,两个工厂的初步产能将会达到80GWh。

要建立6座产能40GWh的电池工厂

之后还将会在南欧建立一家动力电池工厂,在西欧还可能再建立一家工厂,早期规划的是四个动力电池工厂,每家产能均为40GWh。到2030年前,还将在欧洲建立两个同等规模的动力电池工厂。

而在商用车方面,集团也将会开启电动化转型,专门为重载商用车设计的动力电池实验室将会在今年秋季投入使用。

三、正在全球积极建桩 还在研发双向充电

通常情况下,用户在购买充电动车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充电设施和续航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

集团的策略则是在各个国家寻找不同的合作伙伴,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在中国,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电动化转型计划,MEB平台的年产能为65万台,电动车占在华销售车型的35%,也就是150万辆新能源汽车,预计到2030年在中国售出1200万辆电动车。

目前集团已经成立了(安徽)有限公司,首款车型将会在2023年投产,奥迪合资的电动汽车品牌首款车将会在2024年下线。

为了更好地打开中国市场,集团需要在充电桩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中国调查显示,虽然在2020年底,中国已经有80万个公共桩,但其中80%都是慢充桩,30%的充电桩会被油车占据,而30%的充电桩还会存在故障,因而仅有不足30万个充电桩能够正常使用。

因而调查显示,有25%的中国用户觉得充电不方便,50%用户觉得车辆的续航不够。

在2019年,中国和、星星充电共同成立充电公司CAMS,已经推出了一个手机APP,用户可以在上面预约桩、完成解锁充电,而且充电时会向用户推荐餐厅和有意思的店铺,充电完成后,可以直接通过APP付款,非常方便。现阶段,已经在北京、成都、深圳建立了40个超充站。

CAMS充电桩

今年随着ID.4的交付,超充站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2021年计划完成500个充电站,6000个充电桩,覆盖8个城市,约80%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到2025年,则将充电桩的数量提升到17000个,覆盖绝大多数城市。

中国CEO冯思瀚认为,CAMS将会在4年内实现盈亏平衡,9年内实现盈利。

而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在和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充电桩,在美国,和合作伙伴从2018年开始,每周建设四个充电站,目前在美国有540多个充电站和3500个大功率充电桩。

美国合作伙伴建设的充电桩

方面计划在2021年增加到800个充电站以上,涵盖美国45个州和加拿大4个省。

在欧洲,充电基础设施提供商Ionity已经和建立了合作关系,平均每三天新增一个大功率充电站。在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也都在和合作伙伴共建充电桩。

欧洲合作伙伴建设的充电桩

此外,还在推动自有桩的建立、4S店充电网络的建设,以及目的地充电桩的建立。现阶段,集团方面也推出了一些关于充电的设备,最有趣的为自动充电机器人,能够找到车辆的充电口并自动完成充电。

而公共充电桩、壁挂式充电盒,下一代的墙充盒等产品也都在现场进行了展出。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目前汽车集团正在进行双向充电的研究,根据介绍,MEB平台在2022年将会支持双向充电。以ID.3为例,电池容量为77kWh,能够提供5天的家庭用电。

而这一设计的初衷则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能源的利用率。汽车数据显示,在德国,每年有6500GWh的太阳能和风能被白白浪费掉了,这些能源能够驱动270万辆电动汽车的运行。所以的双向充电设计,就是为了让汽车成为一个储能产品,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结语:大众为电动化火力全开

提起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集团一直是不得不提的一个,早在2015年就决定要进行全面化转型,而且还耗资打造了一个纯电动的MEB平台,目前该平台的首款车型和第二款车型已经开始量产交付了。

与其他传统车企相比,集团的动作更快。在转型过程中,集团也认识到了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和充电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在本次的Power Day上,集团直接瞄准这两个问题。

6个年产能4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和全球各地都在快速增加的充电桩是集团给出的答案,这也意味着集团不但进入了动力电池领域而且还进入了充电桩领域,下定决心要走好电动化转型这条路了。

在电动化转型火力全开之后,的明天也更加令人期待。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