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将空气质量安全作为产品列的卖点?实测哪吒U的空气质量数据

近年来无论是“雾霾”的话题还是“新冠病毒”给我们带来的紧张感,大多数汽车产品都搭载了与“空气质量安全”相关的净化系统,且在这些产品的宣传当中,无论是中英文夹杂的名词还是图片海报的示意,都在向我们表示:真的能保证你的车内空气质量安全。另外在2020年3月有这么一款车型发布,那就是哪吒U,相信大多数人都能记得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的社会环境在经历着什么。可在发布的同时将一款所谓「Clean Air PM2.5空气净化系统」的功能,放在官方网站中的产品亮点介绍里。


那到底这套系统在车内能起到多大作用?就目前而言,我们并不知道有哪些权威机构在做相关方面的测试,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的车内安全空气质量做出测试。但相比所谓“智能”,我们还是更愿意相信对甲醛含量、可挥发性有机气体进行直接测量更有参考意义。


测试车辆及环境介绍

参与本次车内空气质量测量的测试车辆「」的行驶里程为7894km,在室外停车场的环境对「」分别做了约15小时和约5小时的车内空气质量数据收集,其中15小时的长测时段,是在晚上18:17至次日上午08:51进行;5小时短测时段,于上午09:19至下午14:09进行。两个测试时段的选择,模拟的是日常通勤用车后停车的时间,以及周末外出停车时段的场景。数据汇总如下表:


在本次测试中,使用的是常规室外停车环境,周围并没有例如装修、凿路等可能会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使用的测量仪器为:BR-SMART (使用过程中远离香水、酒精或其他化学物环境);

车内空气质量是否超标的依据来源出自: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细颗粒物(PM2.5);

2、《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要求;

3、《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TOVC的标准值。


(停车环境汇览)

2020款 520 U享版车内空气质量各项数据分析细颗粒物:「PM2.5净化」功能的助力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车内细颗粒物的含量与我们的日常行车环境以及在停车环境中开启、关闭车窗、车门有较大影响。


(15小时长测数据)


(5小时短测数据)

在上面两张车内细颗粒物含量折线图中,直观地展示出车内PM2.5(蓝色)含量以及PM10(红色)含量在车内的变化。其中长测数据与短测数据的走势方向相近,均是由高至低的状态。

两项测试中相差较为明显的是在测量开始的初段区域,其中两次测量所得数据显示「」从测量初始阶段即处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PM2.5标定的「优秀」区间。而在长测开始前车辆即处于行驶状态,所以相对之下长测过程所得数据相对短测过程所得数据表现稍逊。


而评判车内细颗粒物含量的第二个标准就是“沉降速度”,在短测开始前测量人员打开了「」位于空调控制面板的「净化」按钮,从测量数据来看,短测数据统计表格中明显有着更快的沉降速度,在更短的时间内将车内细颗粒物含量降至平稳状态。


小结:在本次对「」的车内空气质量测量进行之前,广州地区的天气是“小雨”状态,相比过往的测试中,周围空气更高的湿度含量或许是造就「」在细颗粒物项测试中,一开始就达到「优秀」标准的助力。但从短测数据和针对PM2.5的「净化」功能来看,「」在细颗粒物项的测量中确实有着相比同级产品的硬实力。

甲醛:成绩优秀,但同样还有优化空间



(长测15小时数据)


(短测5小时数据)

在上面两则图表中,分别体现出「」在15小时长测数据中以及5小时短测数据中,车内甲醛含量的变化。从测量所得数据而言,「」的车内甲醛含量整体处于「良好」的标准,但相对的,两次测量所得成绩都处于“增加”的趋向。


且结合时间轴来看,可得知车内甲醛含量的增加是因为时间推移而导致,那即可得知「」的内饰材料中仍含有微弱的甲醛气体,但从整体的数据结果来看,「」的车内甲醛含量非常有限,并不能对大部分人的身体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长测开始动图变化)

小结:在多次测量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车型后,小编发现在相对于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们在材料的选择上有更明显的优势,无论是车内的甲醛含量浓度还是本身的内饰质感,造车新势力在现阶段相比同级别的传统车企,都显然更下功夫。

可挥发性有机气体(TOVC)项:对车厢温度变化有更敏感的反应



(15小时长测数据)


(5小时短测数据)

在TOVC项的测量中,测试车辆得出的数据整体处于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TOVC项“良好”的标准值。在15小时长测以及5小时短测的数据采集中,最高值分别为:0.762mg/m³(长测)和0.095mg/m³(短测)。除了数据的优异表现之外,在实际体验中测试车辆车内也无明显异味。


小结:在三项数据的短测同级中,我们都能看到数据量在表格末端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其实这是小编在测量结束后通过打开四个车窗以及「净化」功能后的变化。除了细颗粒物项在通过与车外空气接触后会造成数据含量上升之外,甲醛项以及TOVC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可见,「」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凭借扎实的材质用料和领先同级的「净化」功能,确实能保障消费者的车内空气质量安全。


汽车网评:“主动安全”不仅有辅助驾驶

一直以来,我们国内汽车消费者都在不断进阶着自己的消费需求。从追求车内空间的“大”,到燃油经济性更优秀的“省”,再到如今的“主动安全”驾驶,在技术迭代升级过程中,汽车早已超越出行工具的基本使用范畴。那么在经历2020年的“天灾”之后,希望车企们都不是为了“蹭热点”才在空调系统内加入一个“健康”的按钮,而是像现在的「」一样,真正地做到「净化车内空气」。


同样的,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在推动产品配置更加丰富的同时,车企们站在产品的研发的前沿,更要比我们消费者更具有前瞻性,也希望造成新势力的品牌们,不仅手握“新能源板块的资本”,同样要胸怀深耕前瞻科技的匠心。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