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全新明锐PRO姗姗来迟,能否成为斯柯达复兴“顶梁柱”?

若不是全新明锐PRO预告图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刷屏,重新进入大家的眼中,不少人认为斯柯达在中国汽车市场早已沦为边缘了。

的确,自去年4月斯柯达品牌全面官降之后,斯柯达就逐渐销声匿迹了。彼时的斯柯达旗下9大车系的所有车型,均大幅度下调官方指导价,入门级车型甚至降至7.79万元,最高降幅达到了15%。

尽管优惠力度如此之大,优惠车型覆盖全系,但过去的一年,加之受疫情及市场因素的影响,斯柯达的年度总销量从2019年的28.2万台,骤然降至2020年的17.3万台,同比下滑38.7%,而这还是在四月开启全系降价之后的成绩,可见全系降价并没有解决问题。

在不少人眼中,当下的斯柯达不仅产品趋同大众加上价格打折之后的品牌价值也逐渐下滑,这一隅的惨淡正是眼下斯柯达品牌最真实的市场写照。

事实上,斯柯达销量的大幅跳水存在很多原因,既有其品牌定位、车型配置老旧、减配导致产品力不足等自身问题,也有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因素。

斯柯达的品牌定位问题一直很尴尬,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其定位就一直困扰着斯柯达和上汽。首先,作为汽车集团旗下的子品牌,斯柯达与品牌在生产平台和技术方面高度共享,这一度成为斯柯达打开中国市场的优势,但长此以往,斯柯达本身也被大家定位为“廉价版”;其次,随着品牌本身SUV产品的拓展,斯柯达产品在价位上与之有不少重合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蚕食了一部分的市场。

尤其是在斯柯达全面官降之后,捷达便成为与之对比绕不开的话题。一汽-直接将品牌直接定位低端,作为一个全新的独立品牌,品牌在短时间迅速占领市场,于2020年销量突破10万辆,刷新了德系新品牌最快突破10万辆的记录。而在品牌的迅速发展的强烈对比之下,让在华耕耘15年的斯柯达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事实上,上汽斯柯达内部也非常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上汽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海上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鸣镝也曾坦诚:“中国了解斯柯达是欧洲百年品牌的不多,甚至误解斯柯达是上汽的自主品牌。”但显而易见的是,对于斯柯达的品牌定位,其一直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不过,斯柯达在中国市场也并非一直不温不火,早在2007年,斯柯达刚刚进入中国市场不久,第二代登陆中国,彼时的中国汽车市场中的合资品牌A级轿车还以桑塔纳凯越等车型为主导,而却不同于这些车型,它有着更大空间的掀背式尾厢、更舒适的底盘表现、性价比更高的价格等等,这些优势也让迅速圈粉,当时的最高月销量甚至超过了3万辆,可以算得上是斯柯达的明星车型,也曾承担起上汽斯柯达销量“顶梁柱”的位置。

但从第三代开始,斯柯达便试图通过降低成本获取更大单车利润实现多利多销,然而现实并未能尽如人意,减配让消费者对的好感逐渐消失殆尽,只能靠终端经销商的大幅优惠来吸引消费者。

其次,斯柯达也存在严重的内耗,斯柯达曾试图通过发起“SUV攻势”来扭转局面,从柯迪亚克柯珞克以及柯米克,然而在同一时间内,一汽-与上汽也接连推出了一系列的SUV产品,斯柯达又与的SUV产品在平台技术、价位上又有着很大的重叠之处,而近两年的随着SUV热潮褪去之后,显然斯柯达SUV攻势也并不是很理想。

当然,除了斯柯达本身的自身的内部因素之外,疫情的席卷更像是一面“照妖镜”,让那些抵御风险能力弱的品牌现出了原形,这样的品牌也不只有斯柯达一家。而斯柯达所反映出来的落寞,正是目前很多合资边缘品牌的困境,虽未退市,但品牌发展陷入困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从上汽层面来说,要想实现对一汽-销量上的反超,重新夺回国内乘用车市场冠军的宝座,不仅需要觊觎奥迪会带来的增量,更是需要斯柯达承担起上汽销量的重任。

如今,全新一代的到来能否挽回斯柯达当下的颓势?重新肩负着复兴斯柯达的使命呢?或许只能交给时间来回答,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留给斯柯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文/封甜甜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