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本田UR-V:已经花了30万元,为什么不买豪华品牌?

“花差不多的价钱,买豪华品牌的车,一般没有普通品牌的车来得好。” 

当我假装“新中产”的一天临近尾声,坐在本田UR-V的主驾,巡航在中环高架的返程路上,脑海中回忆起很小的时候父亲与我说过的,开头这句话。

东风本田给自己的旗舰产品UR-V的定位为“新中产实力座驾”,我们暂且不去深究“新中产”的界定范围,但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以UR-V三十万元的价格,已经可以买到许多一线豪华品牌的SUV了。

那么,为什么还要去选择一款非豪华品牌? 

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让我们来看看在UR-V这道选择题里,当舍弃了豪华品牌的光环,你能得到什么。

首先,是一个更大的产品。相比同价位的豪华品牌竞品,最多只能在紧凑型平台上魔改拉长,粗暴增加B柱后面的长度。初始定位就是中大型SUV的UR-V,上来就比那些低级别的SUV底气更足。

更高的级别带来的第一点优势便是空间,在轴距达到了2820mm之后,以“断舍离”的决绝姿态毅然摈弃第三排座椅,选择传统五座布局。再配上炉火纯青的MM理念(Man Maximum Machine Minimum乘员空间更大化,机械空间更小化)加成,UR-V给乘客营造的空间感是铺张般的巨大。

其实有这么好的先天条件,一般车企都会选择采用六座或者七座的布局,而UR-V拒绝如此。就像顶级豪宅的客厅一定要有一块足以让7人女团撒开阵势跳热舞的“留白”,空间的意义并不在于为了挤进多少内容,能自由地远离“捉襟见肘”才是真正的广阔。

当然了,“大”本身只是非常粗浅的产品点,很多车都“大”,但很多车都不舒服,不过这个问题并不属于UR-V。从开启角度接近垂直的后门开始,你就已经能感受到整台车对于细节的推敲了。 

不管是几乎不用侧身上车的巨大车门开口,还是填充物软硬适中下陷感和包裹性十足的座椅,抑或者大角度的座椅靠背和精细处理的头枕角度,更不用说全平的地板,多媒体控制面板、电动侧窗遮阳帘、老板键等配置的锦上添花,除了材质上没办法镀金镶钻印上个性化的刺绣,实际使用层面已经几乎做到了尽善尽美。

为什么说“几乎”,因为如果非要挑刺的话,还是会觉得后排坐垫厚度不够,因此乘客双腿无法正常自然地垂落到地面,如果想要舒服地长时间乘坐,双脚只能向前探。但话又说回来,整体上能做到这样的舒适度,在这个价位中已经是屈指可数了。

一流的乘坐感受是中大型豪华SUV首要的产品方向,UR-V轻松拿下一垒。那么这样庞大身躯的车子开起来又如何,说实话我想给一个很高的分数。 

首先你不会有开大车的感觉,用同行的女性媒体的话说就是“好开”,用我的话说就是油门刹车踏板跟脚,车身跟随性紧致,底盘滤震舒适。

试驾车搭载的是2.0T加9AT的高配动力总成,动力充沛换挡(基本)平顺,响应也比较快。从线性程度上分析,油门踏板随踩踏深度、速度的变化都是符合驾驶员预期的,跟车也非常轻松,不会出现突然窜出去或者跟不上的焦灼状态。至于急加速的响应速度也完全满足中大型SUV这一级别应有的水准。

当然了,如果你对驾驶性方面的品质足够敏感的话,能知道我为什么用了“基本平顺”这样的词眼。在低速低挡位下的换挡,变速箱有时会发出轻微的振动,虽然无伤大雅,但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整个动力总成就接近完美了。

UR-V的底盘素质也是我非常满意的方面,即便你给它换上任一豪华品牌的logo,整个底盘表现出的柔韧感和高级感都是完全衬得上的。在低速阻尼设定上选择了相对偏高的值,对车身回摆抑制良好,不会出现像开船一样忽忽悠悠的感觉,而对于路面颠簸的过滤又足够厚实、干净,应对冲击柔和、从容,再加上连祖传的隔音问题都处理得不错,整体的滤震感受非常棒。 

而以上其实就是高一个级别所带来的第二点优势——产品力的全面提升。尤其考虑到这是目前在售车型中的产品,研发时对其倾注的心血自然无可比拟。

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单纯从产品力的角度分析,UR-V有着极强的竞争力和极高的性价比。不过纵使它有万般好,却也抵不过一句“想要个豪华品牌”。

一般人或许会认为,有着豪华品牌的背书,产品一定是更好的,显然这违背了社会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同时忽略了“同等预算”这样的大前提。当总的支出是一样的情况下,溢价必然是通过产品力的降低来实现的。换句话说,你想要更有面子,那得拿实用性来换。

举个例子,同价位里卖得最好的SUV,宝马X1,对比今天的主角,空间更小,底盘质感更弱,乘坐舒适性更差,豪华氛围的营造也难分伯仲。但通过上述种种舍弃,你得到了“宝马”,以及这两个字背后难以量化的“符号价值”。 

法国哲学家,“后现代主义教父”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提出:“想要成为被消费的对象,商品就必须成为符号。当人们在消费商品时,消费的其实是符号。”

在这个阶段,大家都看山不是山,看车不是车。所以,大多数人买的并不是真正的中型、中大型SUV,买的是身份、地位、品味、社交象征等标签。也就意味着此时一款车的“符号价值”是远高于“使用价值”的。

那么什么时候“使用价值”是高于“符号价值”的?很遗憾,汽车并不存在初级的“使用价值”。 

这句话如何理解?汽车的本质功能是通勤代步,把人从A点带到B点。但能完成这项功能的工具实在太多,古代有牛马驴等之类的牲口,有地铁公车火车等交通。而私家车,从诞生之日起就和最质朴的功能性隔着重重大山。不管是在十九世纪诞生之初作为极少数富人的“玩具”,抑或是在人均一辆“二八大杠”的年代享受别人投来的红眼,汽车的发明本身就极具符号象征。

不过,我们认识事物都是存在一个过程的。归根结底,汽车的作用也还是增强通勤效率,提升代步品质。钻石的产量高了也就不再金贵,更何况相比C(碳)这种使用价值几乎为零的商品,汽车还是“有用”多了。

当你能放下“符号”背后所谓的,通过别人的定义拼凑出来,标签化的虚假的自己,也就得到了汽车高级的“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在乎从工程的角度去思考一辆车的实用性,自然也就到达了看山还是山的境界。 

更何况我们无法控制“符号价值”的流动性,十年前开路虎别人认为你有钱,现在看你像爆发户,凯迪拉克曾经是美国总统的座驾,如今却成了洗浴中心代名词。看山不是山,那就始终无法找到真正的自己。

写在最后

2020年前十个月,共计卖出76533辆,奥迪Q3卖出63232辆,凯迪拉克XT4卖出45739辆。而UR-V的同门兄弟冠道卖出44003辆,UR-V卖出19084辆。

所以你看山不是山,还是看山还是山?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