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大众控盘江淮大众,等于彻底放弃扩股南北大众?丨壹观察










虽然失去了在合资公司中原本的控股权,也被担忧有沦为大众代工厂的可能,但江淮汽车成功让合资公司摆脱了当下的“鸡肋”处境,也为自主乘用车博得了一个“出头”的机会,不管怎么算,江淮这笔生意都不亏。









文|郭文静


图|来源网络






在深度捆绑大众汽车这件事上,安徽地方政府再度展示了自己的魄力和智慧。







12月3日,江淮汽车发布《合资合作事项的进展暨工商登记变革、交割完成》的公告,公告称大众中国投资对江汽控股的增资和大众中国投资、江淮汽车对江淮大众的增资事项已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根据增资方案,中国投资对江汽控股增资约23.82亿元,中国投资对(安徽)首期增资约16.1亿元,汽车对(安徽)首期增资0.83亿元,中国投资持有(安徽)75%股权,汽车持有(安徽)25%股权。







同时,目前中国投资还是汽车母公司江汽控股的股东,持有其50%的股权,而江汽控股持有汽车17.15%的股份,也就是说,中国投资在(安徽)中的实际持股比例超过了75%。




至此,汽车完成了与汽车的“深度捆绑”,虽然失去了在合资公司中原本的控股权,也被担忧有沦为代工厂的可能,但汽车成功让合资公司摆脱了当下的“鸡肋”处境,也为自主乘用车博得了一个“出头”的机会,不管怎么算,这笔生意都不亏。






放弃控股权,江淮大众主动“求生”




最初合资合作时,一度成为汽车圈的焦点,但实际上,成立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近两年,基本已经沦为“鸡肋”。







单从时间线来看,江淮大众的步伐并不算慢。2016年9月,在中德双方高层的背书下,签署合作备忘录;2017年合资公司正式成立,各持股50%;2018年4月,发布合资品牌SOL(思皓);2018年5月首款产品E20 x下线,彼时官方表示该车将于当年下半年上市。




然而,这款车一发布就被媒体质疑是换壳的江淮iEV7,后来又曝出因“成品技术质量不过关”不断推迟上市时间,而的进展也基本就止步于这款车了,双方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市场电动化转型的不断提速。




这样的状况,自然无所谓,但希望捆绑一飞冲天的汽车和当初大力促成这一合作的安徽省政府想必急在心里,要改变这一现状,显然需要和安徽省政府主动一点,给更多“甜头”。







所以在今年5月29日,全国两会刚刚闭幕时,借着国企改革的政策春风,汽车就跟汽车签署合作意向书;6月11日,双方顺利达成投资协议和产品组合框架协议,汽车启动重大投资,深化江汽控股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从签署合作意向书到工商登记变革完成,仅仅6个多月时间,改革的决心可见一斑。




参考华晨宝马股权变更时引发的一系列舆论热议就能感受到,这个决心并不容易下,有业内人士表示,安徽省政府这样做还是很有魄力的,如果不让控股恐怕只有一个结局,而深度捆绑,不仅能让获得新生,也能为自主业务带来更多机会,还能为安徽省带来供应链企业落户、税收、就业等多重利好。






大众的新起点,也是江淮的新起点




考虑到中国投资在江汽控股和(安徽)中的股权,有业内人士表示,大众(安徽)基本可以看做是大众在华的“独资”公司了,对于大众来说,这是其在华事业的新起点。







根据双方协议,集团承诺授予4至5个集团品牌产品,计划中的产品将基于其纯电动平台打造;同时集团还将优先考虑向导入B级车和C级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油车/插电混动车型,以及潜在的商用车产品。




的目标是在2025年生产20万-25万辆,在2029年生产35万-40万辆,预计总收入在2025年达到300亿元,在2029年达到500亿元。




9月28日,中国宣布将携手合资企业伙伴,在2020年-2024年间共投资约150亿欧元,加速布局中国电动出行领域;在2025年前实现15款新能源车型的本土化生产,将电动车型在集团产品组合中的比例提升至35%。其中,计划到2025年再推出5款纯电动汽车,同时建立、完善电动汽车工厂和研发中心。







从协议来看,(安徽)将迅速投放多款产品,而其发展势头或许会超出人们的预期,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认为,大众旗下品牌、产品众多,拥有多个平台,资源足以支撑大众(安徽)的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大众(安徽)将与南北大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安徽)的未来前景更为看好,有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控股背后,是放弃在南北的增资计划,长远来看,作为几乎“独资”的企业,(安徽)有可能成为在华最核心的公司。




这是的新起点,也是的新起点,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去讲“故事”了,而这个故事的可信度直线上升。







9月底的北京车展上,汽车正式发布乘用车品牌,官方称是江汽控股与集团共创的乘用车品牌;11月下旬的广州车展,江汽控股宣布瑞风成为独立汽车品牌,重新聚焦商用车市场。在对商乘两大板块进行重新梳理的同时,强调其已全面导入德国VDA质量管理标准,产品品质全面对标MQB平台产品。




如果江淮能够借助大众的技术和品牌赋能旗下商乘两大品牌,那么在中国车市的淘汰赛中,江淮的生存几率会大很多;即便“股权换技术”效果有限,(安徽)的盈利也有助于汽车改善经营状况,有更多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增强自身实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