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投资激光雷达公司/牵手Waymo,戴姆勒卡车加速L4落地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是迄今为止汽车制造商“特别关注”两个新技术。类似的投资、合作也并不少见。

就在几天前宣布与Waymo合作L4级自动驾驶卡车之后,戴姆勒卡车公司透露,正计划参与投资激光雷达初创公司Luminar,后者已经计划通过借壳方式IPO上市。

在此之前,沃尔沃汽车旗下子公司已经参与这家激光雷达初创公司的早期投资,并在2022年量产的SPA2平台车型上首次搭载Luminar的激光雷达。

按照计划,戴姆勒公司计划使用Luminar公司的激光雷达技术来开发自动驾驶重型卡车。此外,戴姆勒将向客户提供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或Waymo的系统。

Luminar公司此前表示,近期计划完成与空头支票公司Gores Metropoulos Inc.的合并(市值约34亿美元),并于12月初以新公司主体上市。

一、卡车自动驾驶“风口”已至

“我们认为,在卡车运输业(相比于出租车)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的可能性更大,商业机会更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容易。”戴姆勒卡车公司自动驾驶技术主管表示。

与此同时,戴姆勒正在退出自动驾驶出租车和移动出行服务的业务布局。上个月,Uber披露正在收购戴姆勒与宝马的出行合资公司。而戴姆勒转而更加关注盈利能力,以保障对未来技术的投资

一直以来,科技巨头和汽车公司一直将长途卡车运输视为一种更有利可图的途径,从而快速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

Waymo首席执行官约翰•科拉菲克去年表示,在重复行驶的路线上投入自动驾驶卡车可能比城市地区的Robotaxi更可行。

而要实现自动驾驶卡车的商业化落地,感知冗余以及对路面更精准的感知变的更加重要,激光雷达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之一。

戴姆勒公司表示,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蔡澈(Dieter Zetsche)将帮助Luminar公司在汽车行业取得更大进展。此前,前李尔公司首席执行官Matt Simoncini也将加入公司顾问委员会。

作为全球最大的卡车制造商之一,戴姆勒卡车过去几年一直在加大自动驾驶的技术研发。比如,收购自动驾驶软件供应商Torc Robotics。

此外,为了保障商用车L4目标的实现,戴姆勒卡车公司还成立了自动驾驶技术集团(ATG),意图打造一个全球性自动驾驶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技术、业务和市场。

此次与Waymo合作披露的细节,戴姆勒将在自动驾驶底盘开发和系统集成、安全冗余方面作为重点研发方向。

未来,Waymo将与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合作,为卡车配备自动驾驶系统,并向市场公开销售。此外,Waymo将与车队合作,提供软件服务,并提供地图和远程协作等支持。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物流领域的自动驾驶落地已经迎来新的风口,竞争也已经进入到关键时间点,明确的量产路径对于激光雷达已经产生正向效应。

二、Luminar“目标市场“的独特选择

今年5月,汽车表示,将从2022年开始为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新车量产搭载Luminar的激光雷达。

这是迄今为止,继法雷奥(奥迪A8)、Innoviz()之后,第三家宣布前装量产的激光雷达供应商。

按照Luminar公司的说法,短期业务目标是首先在私人乘用车和卡车上销售激光雷达,而不是Robotaxi。

而投资者认可的高市值,也正是在于谁能够手握前装量产订单。这也是Luminar为何能够比激光雷达先驱Velodyne高出近一倍市值的原因。

此外,汽车和Luminar公司也在探索激光雷达在改进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的作用。

对于Luminar来说,与汽车的合作代表着该公司首次将其激光雷达技术投入规模化量产。而此次与戴姆勒卡车的深度合作,意味着卡车自动驾驶也同步推进。

该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表示,包括丰田和其他九家汽车制造商也在展开深入合作。该公司目前拥有80项专利和350多名员工,信息披露前装合同总价值超过15亿美元。

Luminar提供的整套激光雷达软硬件系统称为Iris(功耗在30瓦左右),它可以在250米的范围内探测到行人的姿势,包括手臂和腿等肢体。此外,对体积较大物体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500米。

Iris是一个全栈软硬件平台,由软件副总裁Christoph Schroeder领导开发,他曾是梅赛德斯-奔驰北美的研发主管。

整个平台会有两个系列,一种是更先进的版本,支持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另一种是更便宜的ADAS版本,提供紧急制动和转向等自动辅助驾驶功能。

而一直以来被激光雷达行业视为降本的另一大关键要素就是规模化量产。“在接下来几年时间,将激光雷达应用到更多的新车型将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价格门槛被认为是激光雷达至关重要的“救命稻草”,这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市场格局形成的主导因素。这背后,将是企业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前装量产的长周期考验。

“资本市场今天确实对激光雷达表现出比以往更大的兴趣。”在《高工智能汽车》看来,整个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行业已经到了规模量产的关键临界点。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