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扭力梁后悬挂形式就代表落后么?

轿车的悬挂形式可分为很多种,注意,是悬挂而不是什么“悬架”,汽车媒体嘴里常说的所谓“悬架”不知是哪个没文化的教科书编辑一个手误,造成了今天一堆新入行的媒体小编天天就“悬架”“悬架”地糊弄事儿,全世界的中文书籍里,对于Suspension的翻译就一直只有“悬挂”这个词,“悬架”是啥?悬挂+副车架?就是一个笑话罢了!

目前汽车上最常见的悬挂形式大概就是:麦花臣或者麦弗逊(MacPherson)、双摇臂或者双A臂(Double Wishbone)、多连杆(Multi Link)、扭力梁或者扭转梁式后悬挂(Torsion Beam或Twist-beam rear suspension)这几种,稍老一点儿车型上还会见到例如硬轴式(Beam Axle)、摆动轴式(Swing Axle)、半拖曳臂式(Semi Trailing arm)等等。而一般车型通常都是在前悬挂采用了麦弗逊,少数使用双A臂,而在后悬挂比较常见的则是多连杆或者是扭力梁。关于扭力梁,在不少号称专业的传统媒体或者是自媒体的宣传下,可让不少有车或者是准备买车的车友对于被称为“板车悬挂”的扭力梁变得十分敏感且抗拒。

扭力梁为什么会称为扭力梁呢?其实这个名字还真是很形象生动。扭力梁悬挂就是以中间的一支钢梁(为了强调刚性和抵抗变形所以通常使用强度较高的钢为材质)连接左右两边的拖拽臂,好处是机械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适用于一些小型车,尤其是掀背车的身上。因为占用空间小,因此采用扭力梁可以减少悬挂系统占掉的后行李厢空间,让行李厢空间可以表现更好。而且最重要的是机械结构简单,在制造成本上也相对便宜,而且重量上也相对较轻可以兼顾到油耗,所以许多入门小车都很喜欢采用扭力梁来作为后悬挂。

其实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既要满足低价原则,又要追求各种纸面上的“优劣”,这似乎完全违背了汽车作为商品的属性,毕竟汽车不是地里长出来的青菜,小到一颗螺丝都是成本。作为消费者,在客观条件不可违的前提下,希望一辆10万小车即使真给你配个前后双摇臂,难道你就不会找话说了吗?起码你一定会抱怨后排空间怎么这么窄?怎么Headroom、Legroom如此可怜等等了。

咱们先来看看扭力梁的几个工作状态

图:绿色部分显示了轮轴中心线。静止时轮轴成一直线,车轮处于垂直状态(弯度= 0度)。

图:左轮上移,左梁向上偏转,左车轮出现负外倾角。由于左轮的偏转带动,右轮的外倾角已变为正。

图:这是两轮同时抬升,两边车轴保持一致,两个轴线保持对齐,并且车轮没有外倾角变化。

图:单轮抬升以及两轮抬升时的对比。

图:单轮抬升以及静止时对比。

从上面的工作状态图,咱们可以看到,扭力梁左右两边的拖拽臂都由中间的一支钢梁锁定并连接起来,在一般比较平坦的路面上其实影响不大。但如果高速行驶的时候,单侧碾过路坑或者是凹凸不平的路面时,会连带影响到另一侧轮子的稳定性和贴地性,进而影响到车子后轴的稳定性。连带着车轮自身的倾角,束角参数也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大家所谓的操控和稳定性不佳。

但不少偏运动化的小型车Peugeot 208、Ford Fiesta和Volkswagen Polo在后轮轴都是采用扭力梁为悬挂设定,当然这很大部分原因是车小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所致,但一些咱们喜闻乐见的高性能车种,例如同思域Type R(FK2)、梅甘娜RS等,它们拥有非常出色的操控性,后轮的动态反应甚至要比不少使用双摇臂或者多连杆的车型还要好,虽然说这些车的优秀操控不能完全归功后悬挂的调校,但也证明了厂商调校功力,而且影响车辆操控的不只有悬挂一个部分,还包括了前后配重等等因素。

图:让不少扭力梁后悬挂爱好者喜闻乐见的瓦特连杆,在扭力粱的结构基础上加以改进。国内的别克威朗,雪佛兰科鲁兹档当年也在介绍中大书特书。所谓瓦特连杆,就是由那位改良蒸汽机的James Watt发明,可以有效减少后轮侧向受力对束角影响,以提高后轮的安定性。

图:至于舒适性与操控之间的平衡,就要看重扭力梁与轮轴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理论上扭力梁与轮轴线的距离越近,操控性能相对就越好,抗侧倾制效果比独立悬架更好。扭力梁与轮轴线的距离越远,意味着独立活动范围更大,对另一侧车轮的影响也更小,因此舒适性会大大提高。

不少人会说:“选择扭力梁,告别舒适和操控”,但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扭力梁吗?各位看重的就是是舒适和操控罢了。其实在评断一辆车的操控性能是否足够出色时,最好的方法还是亲自去试驾体验,以及亲自乘坐在后排上体验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看硬件比数据,实际的尝试总要比在网上用键盘作战有用得多。而且大量事实证明有许多采用扭力梁的车款也很出色,甚至比不少采用后独立悬挂车型要优秀得多。

站在理性升级的立场奉劝各位:一套好的轮胎、一套柔韧性强大的避震套件,比那些天生的悬挂形式对操控性能的影响更大。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