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为什么外媒没有竞品对撞实验?懂的都懂!

汽车安全在国内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国内消费者经历了“车皮论”和“车门声音厚重论”等误导,好不容易回归理智后,近日又有媒体出来带节奏了。最近有媒体发布了广汽本田皓影和广汽丰田威兰达正面对撞的碰撞测试视频,双车均以64km/h的速度完成了正面50%偏置对撞实验。

这意味着,两车碰撞的相对速度达到了128km/h!这远远超过了国内外专业碰撞测试机构中,单车正面碰撞64km/h的速度。即使如此,从两车最终的对撞结果来看,皓影与威兰达均很好得完成了假人保护的使命,并且两车的车身结构也相对完好,并没有出现A柱断裂弯折,或发动机向驾驶舱侵入等事情发生。原本以为是要给两个日系车正名,后来主持人在夸奖威兰达之后便话锋一转,对皓影的评价突然“严苛”了起来。

截图中可以看出,两车均依然坚挺,且均能正常打开,而内部假人也依旧被牢牢固定在驾驶位上。如果按照常规的碰撞解析报道来写的话,接下来应该是对假人的受伤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整体假人坐姿是否正常、碰撞瞬间的头部特写以及碰撞过后的腿部空间等。如下图所示:

仅仅三张图,便可以让观众了解到车辆发生碰撞时,假人所受到的伤害状况。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在碰撞测试网上还会专门列出一系列对假人的评估伤害,包括头/颈、胸部、大腿/臀部以及小腿/脚。

当然,对车体的碰撞受损也有测试项目,只不过就仅仅是一项总体的评估而已,并没有精确到位移多少,车体框架发生了多少处形变等等。因为归根到底,碰撞测试的目的在于考量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力度如何,重点是对假人的评估,而不是车辆本身的受损程度。难道有人在出车祸之后,会优先考虑车辆维修费是多少吗?

让我们再回到本身,两款测试车辆虽然在选择是都尽量选择了价位最为接近的车型,但两车的车身重量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威兰达1555kg,皓影1548kg。别以为这仅相差7kg能有多大影响,可这放到128km/h的相对速度下,7kg所产生的动能差是相当大的。举个例子,这就相当于高空坠物。

一个西红柿,从五楼扔下,便可以砸碎一块0.5cm厚的玻璃。也就是说只要速度足够快,再小的物体也能产生强大的动能冲击力。那么再说回威兰达和皓影的这次碰撞,其实是对皓影不公平的,因为其承受比威兰达更大的动能冲击。

当然,对于两款不同产品的车型,车重上有所差异是在所难免的,这也就解释为什么那些专业的碰撞测试机构很少做对车碰撞实验了。因为很难做到公平,而一次不公平的实验是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的。

有细心的网友可能发现了,我这里用的是“很少”而不是“没有”。是的,美国的IIHS早年间曾做过对车碰撞实验,分别是飞度对撞雅阁雅力士对撞凯美瑞以及smart对撞奔驰C级

从结果上来看,无一例外全部都是车型更重的产品获得优异表现,而重量更轻的车型则全不及格。这三组实验的结果不是在说车辆重的更安全,而是车辆轻的更易受到伤害。可以看到,IIHS在做对撞实验时,选用的两车均来自同一家品牌,而非竞争品牌的对立车型。至于为什么?我想能看到这里的朋友,懂的都懂了吧。

我想,可能国内这家媒体做威兰达皓影对撞的初衷是好的,但低估了其背后的专业知识,最终得出误导大众的言辞结论。正如郭德纲所言,别用你的爱好挑战别人的专业。专业碰撞测试机构都没把握做到权威公正的事,一家第三方媒体做出的实验结果又能有多大话语权呢?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