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车人]本田为什么不想合并

本田看来,规模既能锚定风险,也可能在剧烈的变化中丧失灵活性。

文/《汽车人》黄耀鹏

如果有什么能凸显如今日本政企关系的疏离感,莫过于来自政府的“提议”被企业漠视。

有消息称,日本政府试图推动日产两家车企的合并。但在8月份,管理层都对此不予置评,这几乎就是拒绝的态度。在日本,车企监管责任归属于经济产业省,其官员已经排除了参与推进合并的可能性。

独立厂商更脆弱?

接近董事会的人士称“公司正专注于让现有的雷诺-联盟关系重回正轨”;而在去年年底,社长八乡隆弘面对记者提出的同样问题时,简单地称“不可能与无法保证经营独立性的对手合作”。

应该说,这都不是真正的理由。

另有消息称,“提议”由安倍首相身边的经济顾问们发起,而且时间点是在去年年底,而非现在。那时,戈恩逃跑一事正闹得沸沸扬扬。显然,它并非正式的建议,也不代表政府态度。但如今全球整车企业掀起大合并的浪潮,有人担心日企失去规模竞争力。

如今全球整车市场正在从历史高点滑落,“不变革就无法生存”的呼声渐强。在传统运营遭遇空前挑战的时候,人们本能地认为,只有大公司才有资本“投资未来”。

反面的问题则是,当下独立厂商是否更加脆弱?

众所周知,在日本现有的8家整车厂商中间,是惟一没有进行资本层面合作的。前高管表示,只有不了解行业的人才会有合并的想法。独特的工业设计,使与其共享车型平台和通用采购平台非常困难。两家无法产生协同效应,合并就没有意义。

“孤傲”本田

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有人认为的性格是“孤傲”的,这是其创始人传承下来的精神。的全称是“日本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过于强调技术精髓,是难以合群的原因。

在本世纪初,新兴经济国家的本土产业尚未崛起,全球业仍是大公司的天下。西方人称行业的“彼得·潘”——拒绝长大的公司。坚决维护创始人倡导的独立行事、快速行动的企业文化,在产品系列和资源利用上坚持独立道路。

向来不喜欢规模的发展超出其控制能力,特别是规模更大的公司提出联盟邀约的时候,担心的是独立性受到侵蚀。这是上90年代初与路虎合作夭折的教训。

但时代不同了,无论从哪一个尺度衡量,现在也不是一家小公司了。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0个以上的生产基地,摩托车业务位列全球第一,的产销规模也位居全球十大厂家之列。

看来,规模既能锚定风险,也可能在剧烈的变化中丧失灵活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日本产业内,联盟才是主流。丰田大发日野五十铃富士重工铃木马自达都通过交叉持股、技术合作等方式,形成不同程度的结盟。结果是,大多数日本企业依附门下,形成单核心、多层互助共同体。

的联盟则遇到困难,双方持股比例滞后于当前的双方关系和地位。众多利益关系纠葛,也让雷-日联盟受到空前的冲击。受制于联盟,对来说,无异于“劝退”。

而且,要想让两家公司合并成功,条件很苛刻,要么互补,要么企业文化高度融合。的差异远大于它们之间的共性。两者在产品理念、供应链、商业模式和文化上完全不交融。

独特业务路线

从研发策略上,并非“独身”。在自动驾驶方面,旗下Cruise、百度有合作。还入股了与软银联合发起的出行服务公司MONET。但在核心的制造,奉行“光荣孤立”政策。

尽管特斯拉为首的新造车势力强势夺取了资本市场注意力,但仍自视为第七大制造商,而且以产品多元化的热情著称。的产品从一开始就不局限在制造领域。业务涉及摩托车、、飞机、船用发动机等领域,甚至还有割草机和类人机器人。

有人认为的多元化业务,目的在于彰显个性,或者炫耀技术实力。实际上,在摩托车业务上获得的利润超过

即便在业务上,也拥有独树一帜的路线。譬如,的混动技术在业内被认为不可战胜,而研发的i-MMD锐·混动,不仅绕开了的专业壁垒,还开辟了新技术路线,在燃效和动力上对双擎方案构成了压力。

董事会还认为,产品之所以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独特地位,企业的独立性功不可没。在超大供应商时代,整车产品的辨识度是稀缺资源。在运营上呈现出“产品至上”的追求,而不是像很多企业那样口头上说说,但实际上重商主义主宰了决策。

该特点确保了具备只用优势可控资源实现小投入、滚动发展、追求成功率等特点。正因为如此,的产品线相对其规模来说仍然较短。也将“不结盟”政策视作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回归主流?

虽然三菱财团的核心企业之一,但在战后,日本财团的垄断性已被削弱。财团并非企业集团,虽有资本关联,但各大成员企业间不存在上下支配关系,是松散的联合体。

外界观察认为,2010年之前,一直游离于日本商业圈之外。在伊东孝绅、八乡隆弘相继任社长期间,逐渐不再排斥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譬如美国公司牵头成立的制造商联盟,该联盟旨在发展电动车上加强协调,破天荒成为其中成员,但仍然严守技术协作的范畴。

不过,不再坚持“独一供应商”管理政策。去年11月,和日立制作所宣布,将两者旗下4家供应商合并为一家公司。

旗下京滨(Keihin)、昭和(Showa)、日信工业(Nissin Kogyo),与日立系统(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合并为新公司,成为日本第三大供应商,仅次于旗下的电装和爱信精机;日立持有67%的股份,持有33%。

这家供应商的客户将包括等几乎所有日本车企,以及福特等。有观察认为,这是回归“主流路线”的征兆。但时日尚短,我们尚未观察到有抛弃独立运营路线的任何迹象。

提出合并倡议的政府人士,不会认同“不懂”的标签。全球产业的新形势,要求日本整车企业实现内部资源协同,强强联合,充分兑现自身优势。特别是如今,电动平台、氢燃料平台的研发费用不断高涨,除去这样的巨无霸,单靠一家企业自身力量,很可能出现投入乏力的局面。如此,结盟未尝不是好主意。

现阶段,仍然更在意不受牵制的决策环境。但在未来,假若全球产业局势持续恶化,会迫使改弦更张吗?让我们拭目以待。(文/《人》黄耀鹏,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人》所有。

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本田 汽车人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