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换电模式能不能拯救电动车?

8月20日,蔚来汽车宣布与宁德时代、湖北科投和国泰君安共同投资成立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由四家均摊,各持股25%。同时,对外正式发布了电池租用服务BaaS(Battery As a Service)。在此前两天,中国第一张电池资产管理营业牌照为蔚能所获。一时间换电模式、车电分离等名词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电池租用服务下,消费者购车时不需购买电池包,之后按月支付费用租赁电池,并享受换电等相关服务。相比之前购买电池的用户,购车价格降低,相应的贷款购车首付的门槛也将大大降低,且可以享受到电池升级的技术福利,不必再担心电池寿命问题。


大环境:充电or换电,满足未来的电动车市场都任重道远


换电还是充电的争论由来已久,充电目前仍是行业主流。国内充电桩保有量在去年6月就已经突破了百万大关,而换电站数量截至今年7月全国仍不足500座。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趋势下,百万数量的充电桩尚且捉襟见肘,换电站相比之下更是杯水车薪。


显而易见,无论换电还是充电,对于未来的电动车市场来说,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想取代燃油车,那充电桩、换电站的数量都需要提升几个数量级。在这种大背景下,蔚来推出的电池租用服务算得上站在了风口,但这个计划想要最终实现也是困难重重。


大趋势:解决充能问题,电动车企必须踏出的一步


虽然快充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在出租车、网约车和大量私家车上,但在便利性上,仍然无法和燃油车相比。有人认为,推出商业化的换电模式是对特斯拉企的一大挑战,这么解读不能说不对,但有点片面。无论是的换电模式,还是其他车企在电池方面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做出的调整动作,目的都是向传统燃油车市场发起挑战,开辟更多的消费需求。如果盯着目前市场这点蛋糕,格局未免太小。


现阶段阻碍消费者购买的几大障碍就是:二手残值低,电池寿命到期后换电池成本高,价格比同配置燃油车型价格贵,续航里程短无法满足长途用车需求,充电慢等等。想要进一步扩大销量,电池方面是必须做出变化的。


蔚来BaaS模式,直击了电动车的痛点


在横向的大环境和纵向的大趋势之下,推出商业化的换电模式恰逢其时,也是发展到这个阶段必然要出现的产物。在的BaaS模式下,新车的购买门槛直接降低了7万元。


这个优惠下的首要好处就是上文提到的降低了购车门槛,ES6、EC6车型价格直接下探至30万元以下,这使得车型对燃油车有了价格优势。


以往二手残值低的主要原因就是电池寿命影响。汽车本身就是消耗品,而电动汽车的电池更是消耗品,更换电池往往需要一大笔费用,这使得二手不被市场看好。而换电模式的在二手交易时只交易车身,电池的租赁服务从卖主转移到购车人,这使得的二手交易与燃油车没有太大区别,对于的保值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70kWh的6,即使快充也要48分钟,而慢充更是要10个小时,这也是所有面临的一个窘境,主在车辆使用上受制严重。换电仅仅需要3分钟时间,与加油时间相近,大大提高了车主的用车灵活性。而且通过前期143座换电站80万次换电服务来看,用户对换电是具有一定接受度的。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换代的速度是很快的。购买含电池整车的一大尴尬就是,当市面上开始流行大容量电池时,你如果不想再花一大笔钱,就只能继续用之前购买的旧电池。而租赁电池则可以在电池换代时直接升级到更新更大的电池包,使得不再受电池的束缚。


换电站

蔚来的未来:道阻且长


然而客观的说,的模式并不能完全代表的未来。首先,模式能否成功是一个问题;其次,成功了这个模式能否推广,能否真正助力彻底取代燃油车也是个问题。


目前的电池租用费用是每月980元,这个用车成本对于消费来说是不贵的,但对于来讲,肯定无法指望靠这个收费来维持换电站的建设和日常运营。


换电模式下,换电站的建设和电池采购是两块非常大的成本,随着换电用户的增加,在这方面的投入必然膨胀。虽然蔚能公司有多方投资,但最终能否实现盈利,现在看还不明朗。


充电模式下,充电桩的数量即使小于售出数量,也能够支持为所有充电。一是因为用户不会同一时间都去充电,有时间差可利用;二是因为还有其他方面的充电桩进行补充。而如果想推广开换电模式,那势必要采购多于市面上数量的电池,这样才能有充裕的电池供车主替换。这些待命的电池从采购到维护都是一大笔成本。而换电站的建设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也将是极大的投资。而且,当享受换电服务的车主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电池放在换电站里,所带来的风险,也会直线上升。另外不知道有人想过没有,电池技术也是在不断升级的,那么那些技术日渐老旧、逐渐被淘汰下来的旧电池,车企该如何处理呢?它们有没有把握在电池报废之前,通过循环利用来收回电池成本甚至盈利呢?显然目前企还缺乏这方面的论证。基本的思路还是,先哄你上车再说。


换电并不是新兴产物,2007年国外就有企业进行了换电模式的试水,最终就是倒在了技术和成本问题上。近年来,国家政策上对换电是有扶持的,2020年4月23日发布的补贴新政中规定:领取补贴的前提是售价位于30万元之下,但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限制。在此后,工信部也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出对换电模式的支持,蔚能公司的成立也是这种支持下的产物。但政策支持之下,能否让换电模式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还是要靠自己努力。


而换电模式助力取代燃油车则是个更为遥远的话题。国内目前换电领域活跃的企业除外,还有有奥动新能源和杭州伯坦科技。其中奥动新能源主要合作北汽蓝谷,在市场份额上是大于的。


如果未来取代燃油车,势必要面临的问题就是:统一电池标准。一个加油站可以为各个品牌的燃油车加油,而如果一个换电站只能为某个品牌进行换电,那要建数倍于现在加油站数量的换电站,才能满足全面使用的市场需求。而统一电池标准如果没有合理的设计,则会成为削足适履的操作。车辆将受限于电池的规格进行设计,这对的发展是有害的。


所以,换电能不能成功是个未知数,未来换电能不能成功也是个未知数。


小心车企在后期开始割韭菜


当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换电模式的商业化对消费者是利好的。这不仅仅体现在购车便宜了,也为市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将电池从销售中剥离,电池与不再绑定销售,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换电模式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电池技术迭代的福利,摆脱了电池的束缚后,与燃油车之间的较量也变得更加纯粹。


至少在目前大力推广换电技术的阶段,消费者是可以吃到企业的福利的。不过以后如果换电模式在商业上实现了盈利,换电的成本是否还能比燃油车低就难说了。油价由国家控制,而换电的费用企业则有很大的自主权,车企会不会在消费者上车后翻脸,也是个需要小人之心一下的问题。


最后说说 


市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换电模式凭借自身优势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是一种必然。笔者对的换电模式充满期待,希望它能够打破现存的一些瓶颈问题。但不可否认,无论还是其他企,需要走的路还很远。而我们消费者大可放心的享受目前的福利期,只需警惕在市场成熟后车企们会不会割韭菜。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标签: 电动 电动车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