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扭力梁究竟行不行,赛道试驾福克斯ST-Line为你解答

扭力梁究竟行不行,赛道试驾福克斯ST-Line为你解答

原创外车咖我要分享

毫无疑问这是福特今年的全力之作,作为车系顶规、STLine具备多项专属配置与调校,车头气势与海外甫发布的福克斯ST毫无二致,延续一路走来浓烈运动形象。STLine之于就如同AMGLine之于奔驰,外观更显运动化、内饰也针对细部提升动感气息;底盘则采用专属设定,悬挂弹簧、减震桶、衬套等部品都与标准版不同,降低10mm车高提升操控性。

头灯采用全LED配置,全数亮起颇具气势,最外侧为近光灯、中央远光灯则具备自动远近灯切换,在夜晚低光环境提升不少便利性。位于两侧气坝造型的雾灯同样采配置,与四门顶规传统雾灯有所不同,科技感更为强烈。车尾刹车灯、方向灯采用传统灯组是略嫌可惜之处,海外版本STLine提供导光条设计在辨识度与科技感都更上一层。

STLine专属18寸铝制轮毂造型颇为抢眼,是近期本土化车型中数一数二的美型配置,配胎采用米其林PS4性能胎,尺寸达到235/40R18、对应动力显得诚意十足。尾翼造型同样抢眼,虽然并不具备三代车型镂空设计,搭配五门宽扁车尾却颇有画龙点睛之感。车尾单边双出尾管同样为专属式样,稍稍呼应其STLine运动身份。叶子板上STLine名牌则属心灵马力范畴,鲜红ST字样在每次上车前总不免多看两眼。

座舱延续运动感相较先前所试驾的四门旗舰型,五门STLine在细节之处强化运动感,全车内饰用上红色对比缝线、碳纤维饰板、顶棚也改为黑色铺陈,搭配平底方向盘、原有轻奢华氛围在STLine身上已被性能气息所取代。STLine标配改款重点之一的CoPilot360驾驶辅助科技,方向盘右侧快捷键整合ACC、车道维持与车距设定等功能,操作颇为便捷,另外盲点侦测、后方来车警示、车道偏离警示与倒车显影等安全辅助也都完整配置。

作为车系顶规,STLine同样提供丰富多元的豪华舒适配置,SYNC3八寸屏幕整合导航与智能型手机界面,手机无线充电装置、抬头显示器、电子手刹车整合自动驻车等配置,替日常行车增添不少便利性,B&O音响更是热爱音乐车主不可错过的好货。运动化座椅同样为STLine专属配置,皮布材质与红色缝线第一眼便抓住目光,尽管座椅造型与四门车型相同、两侧腰部包覆略为不足,但背部与臀部布面材质则提供较好的车体固定。

后座同样采红色缝线搭配皮布材质,包括后座第三头枕、冷气出风口与后座中央隆起等缺点在此代车型上都有所提升;轴距拉长所带来的膝部空间有感升级,以身高170cm乘客示范,膝部距离前座椅背至少保有15cm以敞篷间。STLine版本行李厢置物容积为341L,数据上远逊于房车型511L,但椅背打平后的灵活性则是房车所难以匹敌;后座椅背与行李箱存在段差,这点主因为本土化车型并未配置备胎、连带也取消平整化设计,行李箱底版略低于后座椅背。

三缸涡轮饱满充沛STLine名号并未带来更强劲的动力,引擎盖下仍是那具最新的三缸1.5升涡轮增压动力,182hp/6200转速、24.5kgm/1600~4500转速输出与四门房车完全相同,但这丝毫不影响STLine被赋予的驾驶乐趣。这台1.5升涡轮引擎采三缸本体让引擎重量相较过往轻上20kg,部署歧管/缸内双喷射供油、提高引擎运转效率等多项优化,不仅动力输出维持与过往四缸相同水平,原厂更将前端扭力提升约20%,换来更加轻快的起步反应。

配合全新八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相比过往六速拥有更宽广的齿比变化范围,让起步加速更顺畅、巡航转速也能有效降低;起步提速力道相比旧款显著提升,升档速度也比旧款快上许多。配合引擎汽缸间歇系统在低负载时采双缸运行,原厂公布STLine平均油耗为16.7km/L,相比旧款15km/L进步些许。以仪器进行加速实测,起步当下PS4跑胎牢牢抓住路面,转速爬升与升档过程都没有太多激情,STLine最终跑出9.06秒0~100公里每小时加速成绩。

平心而论,STLine加速表现并没有太过出色的演绎,但却已能满足多数用车需求,且三缸引擎运转平稳、声浪也称得上浑厚,没有太多挑剔空间。驾驶乐趣玩转丽宝赛道从发布初期公布专业赛道成绩,再到此次试驾选择台中丽宝赛车场,积极强调操控的企图心显而易见;丽宝赛道路面已属完工状态、柏油与路沿石之间毫无落差,教练也乐于指示学员尽可能往内侧路沿靠近,结合独有的高低落差与减速弯道,对于调校功力有着不小的考验。

STLine专属设定对比四门房车有着不小的差异,降低、阻尼同步提升带来良好车体支撑性,同时却不会牺牲乘坐舒适感,在运动感受与日常用车之间取得不错的平衡。崭新的C2平台在车身刚性有着显著提升,让能以游刃有余的姿态面对剧烈重心变化,在方向盘转动的瞬间带着微微侧倾、车头随即入弯,即便刻意压上路沿石、也能发挥本色吸收多数震动,确保轮胎能牢牢吸附路面,与PS4韧度十足的胎壁搭配良好,给予驾驶充分信心。

丽宝赛道毕竟不像专业那般早已熟稔每个弯角,对于点的掌握实在不够精确,好在前与235mm的PS4相当给力,每每重踩总能给予符合期望的减速力道,且三圈体验时间内也没有明显的衰退现象。即便偶而因误判入弯速度而推头也总能闪闪循迹灯号随即回归正轨,在合理范围内提供驾驶乐趣。前轴指向精准、后轴活泼是STLine三圈下来给予小编的深刻印象,良好车体平衡让倾向不甚鲜明。

重踩降速、方向盘转动之际车尾甚至会微微带出,帮助车头快速对正弯顶点,只要点掌握与路线熟悉度能够提升,所给予的乐趣确实不因后形式而有所不足。扭力梁,YesorNo?讲到操控自然免不了扭力梁这个横扫各大论坛的关键字,首先单一配置扭力梁后悬当然与成本拖不了关系,除了组装作业单纯化与零件成本差异,也表示扭力梁重量较轻、车辆较佳,替未来更严苛的车辆耗能标准铺路。

但在探讨扭力梁好或不好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几张照片。从以上照片不难看出扭力梁用料相当实在,老实说这组扭力梁是小编所看过数一数二的粗壮,若担心的是因节省成本而导致后轴刚性不佳,相信这两张照片已能消除多数疑虑。当然采用扭力梁一定有其缺点(否则讨论风波也不会那么动荡),行经不良路面因后轮左右干涉而导致的车体晃动不仅影响舒适性,在极限驾驶之下更会影响驾驶信心与动态稳定。

只不过在专利的扭力梁结构与专属设定下,不论舒适性或驾驶稳定性属同级优等生,这点在赛道试驾后已得到应证。事实上扭力梁结构对小伙伴来说也有优点,首先结构简单、几乎没有消耗性零件,后轴除了避震器与有必要检查更换之外,基本没有零件需要车主担心或照顾。

其次扭力梁各部锁点单纯、后轮角度固定,少了一笔后轴定位费用,以日常角度而言扭力梁不仅方便更无需养护费用,就看小伙伴实际试驾后能否接受罢了。让人怦然心动的硬实力每个人对于好车的定义不尽相同,STLine够帅、动力充沛,CoPilot360更能在激情过后引领漫漫归途,空间表现还能加量不加价?在油门踏下通过赛道第一弯角的同时怦然心动的感觉我想莫过于此。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举报投诉

易车号作者提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