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高原试驾威兰达,表现如何?

提起西藏,相信没有什么车标比“牛头标”要来得更契合。这次我们便将威兰达、汉兰达一起带到西藏,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地区来一场觅境穿越之旅。



背景&定位


广丰一直都是玩双车战略的高手,雷凌以及C-HR就曾是受益最大的两款产品。而今,新上市的威兰达更是借着RAV-4的口碑以及讨巧的命名方式削减了消费者对该车的认知成本。虽说率先玩上双车战略的是南北大众,但在我看来真正将其发扬光大且为合资车企带来销量突破的却是一汽丰田广汽丰田



在2020年1~6月逆势交出了22.2万辆的惊人成绩,销量同比增长82%。其中SUV的销量为8.3万辆,同比增长7%。威兰达也在7月份完成了单月销量破万的不错成绩。在这一万多辆售出的威兰达中,豪华版及以上的中高配车型占到了97%,这样的数字也从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威兰达的认可。



这次试驾,我们以地广人稀的拉萨为起点,从平均海拔3650米的拉萨穿越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日喀则。在这次高原穿越之旅中,测试威兰达以及汉兰达这对属于广丰的“兰达兄弟”在极端环境下的驾控性能。



我曾经在上海短暂试驾过一辆2.0升的威兰达车型,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动力输出偏“温柔”。而这次高原试驾除了高速路外还有一大段的山路测试,因此我们将试驾车型锁定在了综合性能更强大的2.5升双擎车型上。


它配备的E-Four电子四驱系统最适合的场景便是弯道以及柏油路面上的极限驾驶。因为即将迎来换代,现款车型处于产品周期末端,在往期的杂志中也有过具体评测,在此就不再作赘述。



外形&设计语言


回到这辆新车身上,威兰达的外形设计走的是精致路线,前脸几乎找不到任何套娃的痕迹。前保险杠造型让我首先想到了运动版的第八代凯美瑞,威兰达全系标配黑色蜂窝中网,LED远近光灯、日间行车灯以及雾灯都是标配项,仅外部配置来看威兰达算是相当厚道的。




威兰达的尾部造型个人觉得更胜于前脸,两侧组合尾灯中间由一根镀铬饰条衔接起来,提升了整个车尾的精致度。双边单出的排气布局放在双擎上也丝毫没有违和感,下方大面积的黑色包围则增添了整车的硬汉气质。


不少消费者对于RAV-4一代比一代“圆润”颇有微词,威兰达的外形设计明显在这方面做了调整,以棱角分明的线条加上大面积的黑色包围来树立威兰达的硬派形象。




无论在拉萨还是日喀则,“牛头标”似乎都是西藏人民的对于代步车辆的基本诉求,毫不夸张地说,路面上每驶过的十辆车里,最少有六辆挂着“牛头标”。在我们停车拍摄时,不时会有藏民上前围观并询问这辆威兰达的动力以及售价。丰田的产品在这里似乎早已成了高品质、有保障的代名词。




内饰&配置


进入车内,一以贯之的简约路线并没有缺席,整个内饰风格偏向简单实用,对于新加入家族的车主而言完全没有使用上的门槛。


整个中控区域靠乘员一侧大多采用了软塑与皮质包覆的材质,在皮质边缘还增添了缝线处理,尽可能地拔高这辆紧凑级的豪华感。只是方向盘即便2.5L双擎豪华版都没有真皮包覆,略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威兰达内饰设计最让我惊喜的是副驾驶手套箱上方的开放式储物格,存放一些日常用品诸如手机、钱包、文件夹等十分便捷。我们在高速路以及山路路段行驶时,手机都不会滑出储物格,这种兼具美观与实用性的设计相信在不久后便会成为众多车企模仿的对象。




除了带有多媒体娱乐功能的10.1英寸的中控屏外,空调操作区域保留了实体按键,调节温度的大旋钮外圈使用了橡胶质包裹,无论手感还是阻尼感都相当不错。




尺寸&空间


威兰达的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665毫米、1855毫米、1680毫米,轴距为2690毫米,单看这些尺寸会觉得它平平无奇。但实际乘坐于威兰达后排时,它的后排空间甚至要比我的2700毫米卡罗拉还要大上半级。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所擅长的空间解构以及TNGA架构加持。



其将后排座椅左右两边的臀点拉宽,达到更大的横向调整空间,纵向腿部空间通过座椅向后延伸的方式提升了49毫米。再加上方正的传统 C柱线条所带来的头部空间的保障,使得整个后排空间有了超越紧凑级的体验。


威兰达的行李厢容积为580升,后排采用4/6放倒式设计。在放倒后排座椅后,能够实现后备厢地台与座椅椅背在同一水平线,获得超大的平躺式储物空间。




动力&操控


威兰达隶属于TNGA-K高端平台,与第八代师出同源,都采用了“低重心、低高宽比、高离地间隙”的设计理念,通过压低高度来实现更出色的操控稳定性,再将发动机变速箱总成、镍氢混合动力蓄电池做到最小,平铺于车底位置,实现低重心又不牺牲离地间隙。



这也是为何我觉得这辆车非常“板正”的最主要原因。我们试驾车型是威兰达2.5升双擎豪华型。我们驾驶它行驶在高海拔的山路时,丝毫没有置身于一辆高重心的那种感觉。即便是下山时的连续急弯,依旧维持着“挺拔”的姿态,预想中的侧倾基本没有出现。



四驱系统方面,全新威兰达除了在混动版车型上提供了首次搭载在车型上的E-Four电子四驱系统外。燃油版上也提供了两套四驱系统,分别是DTC智能四驱以及首次搭载的DTV动态矢量四驱系统。


区别是DTC智能四驱可实现前后轮100:0或50:50的输出。而更高端的DTV动态矢量四驱系统除了可实现前后轮50:50的动力分配,还能实现左右后轮0:100或100:0的输出,可以更高效地实现快速脱困。而双擎车型上的E-Four电子四驱则可实现前后轮100:0或20:80的动力分配,在极限过弯时能够更高效。



只是2.0升燃油版车型出于燃油经济性的考虑,动力系统调校偏慵懒。听闻同行在驾驶2.0升威兰达跑山路时,基本都要把转速拉升到3000转/分钟以上……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驾驶着双擎版威兰达且开着ECO模式,就从容不迫地跑完了海拔近7000米的冰川顶的山路。在我看来,这样调校的用意似乎是想进一步主推双擎版车型。



双擎版的威兰达采取的E-Four电子四驱系统通过以及电动机驱动前轴动力,而后轴动力是由另一台电机提供,因此车辆并没有安置传动轴,这套电动四驱系统使得后轴增加了30%的扭矩输出,不过后轴遇到单侧车轮打滑时,并不能把全部动力分配到附着力更强的另一侧上。


很显然,双擎版的E-Four电子四驱系统更适合高速路段以及偶尔的极限驾驶时使用。而汽油版的威兰达则更适合面对“城市以上、越野未满”的一些轻越野路面。



短评:在我看来威兰达双擎的“硬核”驾乘体验更合我心意,无论是跑山还是跑高速,它都如履平地,动力的随叫随取、底盘的韧劲都很让人安心。而 2.0升的威兰达则更适合中老年消费者以及少部分“佛系”青年。


标签: 威兰达 试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