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特斯拉Model S新车曾维修 车主不满2万元补偿

花费超80万购买Model S,交付前就有维修记录,遭遇上述问题的特斯拉车主李先生,因此和产生纠纷。

李先生是一位东莞车主,于2016年购买一辆 ,称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更换了车辆的电动发动机,而且由于车辆交付前有维修,自己在购车时就已因被蒙蔽而遭受损失。

则认为自己并无隐瞒,结算单已显示相关程序,且合法合规。

双方两度对簿公堂,最终李先生被判定可获得2万元补偿,“退一赔三”的诉求未获支持。

电机被换

“2016年买的车,半年之后被拖去保修,修完之后半夜三更送回来,什么单据都没有。我还想着,一辆八十多万的车,修理完什么单子也没有。”李先生称。

继续使用一年后(2017年12月),车辆因故需送修,李先生再次致电售后,在和售后确认修理事宜的同时,李先生才知道电机一年前被更换过,“这个时候在电话里跟我说,那顺便把去年换下来的电机换回去,我才知道原来上一次换掉了我的电机。”

李先生认为,在整整一年内,由于电机更换,自己属于“驾驶违法改装车”,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受了巨大风险。对于李先生质疑私自替换机行为涉嫌违法,表示,针对故障更换电机是正常操作。曾想过妥协的李先生要求4S店对更换电机进行质保清零,但遭到拒绝。

李先生还表示,在和深圳体验店交涉期间,自己无意间发现该车辆在售后电脑中有一份维修存档,疑似为车辆交付前的维修记录。心生疑惑的李先生遂向体验店经理提出要查看该文档,也被拒绝。

根据李先生提供给财经网汽车的现场视频,他和工作人员的对话过程中,对方承认了该车辆交付前有维修记录,但以“交付前车辆不属于李先生”为由,拒绝向其公布。李先生认为,车辆如果没有问题,不需要刻意隐瞒。于是,他拨通了西安售后和北京售后的电话,想要进一步查询该车在交付前的维修记录。

在接下来的交涉期间,李先生获取若干段音频,其中两段录音显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核实李先生车主身份后,回答:“我看写的有一点点掉漆,应该不影响······因为给你交新车嘛,他还是把它给你换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与李先生确认维修日期后,则反问:“不是前顶棚漏水吗?”

基于此,李先生认为所购车辆存在售前维修行为,依照《三包法》规定,自己可主张退一赔三。多次协商未果后,李先生在2018年3月将体验店告上法庭。作为证据,向法院提供了结算单。

李先生向财经网出示了两份结算单,一份结算日期显示为2016年12月30日,另一份结算日期显示2016年7月26日。第一份结算单与李先生保修时间吻合,“校正”项目分别显示“检查车辆前电机报警,转向动力失效,自动紧急制动失效”以及“更换备用前电机”,付款方式为“保修”。

财经网,该结算单的客户签字一栏空白。李先生表示,自己直到打官司,才看到这份结算单。

李先生提供的保修结算单

里程不明

另一份结算单则是关于交付前的惯常流程——PDI(Pre-Delivery Inspection)检测,显示接收日期为李先生提车的前两日。

和前述结算单相同的是,李先生也表示自己直到打官司,才第一次见到该PDI结算单。“这是提供给法院的,文件的客户签名栏和日期也是空白。接收日期为2016年6月23日,结算单日期为2016年7月26日,而我实际提车为6月25日,6月23日、24日并未到(体验店)处。” 李先生还补充道,不仅开单时间在他提车前两天,该结算单上还显示车辆的出厂里程数为1608KM,出厂日期则是2016年7月26日。

李先生认为,该结算单正是车辆在2016年6月25日交付前的维修记录。自己对此不知情,是因为体验店刻意隐瞒。

财经网,该结算单共有五页,最后一页的签名和日期为空白。首页除了包含上述信息,还注明付款方李先生的联系方式、以及车辆识别号等。第二页开始,显示该项工作流程的关注问题为“Pre-Delivery Inspection (PDI)”,中文译为“交付前检测”。第二页至第四页分为五个部分,事项记载格式清晰,例如,第一部分校正内容为更换中国本土的SIM卡,付款方式为“交付前检验”。

第三页显示工作描述为“左后和右后下裙边有损伤,主驾驶门边有掉漆”,付款方式一栏显示“运输损坏”,两条“校正”内容分别为“Retainer-Sill-RH,没货”、“Retainer-Sill-LH,没货”。

第四页的校正显示为“Water Ingress General Diagnosis”(中文译为“一般漏水诊断”),下方记录“A柱漏水;前两存在漏水风险,现在进行淋水测试是否有漏水现象;经过淋水测试车辆前两没有漏水情况”。李先生向财经网表示,“校(矫)正”在的售后服务语言里边代表维修。

李先生还称,自己了解到,其他车主也发生过被更换电机的情况。

财经网辗转联系到另一位车主,对方表示,(更换电机)事先已经告知。

对此,李先生称不了解其他车主的具体情况,目前只关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

李先生提供的PDI结算单

各执一词

为详细了解售前售后政策,财经网致电全国售后400-910-0707。电话中客服强调,中国售后将电动和燃油一视同仁,遵循中国现有政策,如果遇到需要更换电机情况,服务中心会与车主事先进行协商,并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备。在问及是否有政策防止个别服务中心擅自更换电机,保障车主权益,对方表示,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当下无可奉告。

对于PDI流程,售后客服表示,车辆在交付前会进行排查,不可能会对车主交付有质量问题的车辆。此外,车辆在交付前如果有任何维修记录,“车主是可以查询的”。

针对李先生反映的情况,财经网致电负责同李先生交涉的服务经理郑先生。郑先生表示,如需更换电机,“一定会告知车主,不存在其他车主投诉更换电机,(这样的情况)只有李某一个。”同时,郑先生坚称,在更换电机前已事先多次和李先生沟通,“发过邮件,给过他维修单,单子上写明更换备用电机。”

在财经网询问其是否有证据证实该说法时,郑先生表示,“去找李某要。”在被问及车主反映的交付前维修是否属实,郑先生则给予了明确否认,并建议财经网自行翻阅审判书。

诉求被驳

李先生将两次庭审的民事判决书提供给财经网。一审判决书显示,李先生认为电机更换属于非法改装,且车辆存在售前维修行为,于是提出诉讼请求,要求撤销销售合同、返还原购车款、利息、车辆购置税、保险费用、上牌费,以及诉讼费等。此外,按照《三包法》退一赔三的原则,李先生要求三倍赔偿购车款253.29万元。

针对李先生的诉由,认为,2016年李先生在无异议的情况下提取了车辆,因此双方签署的购买协议合法有效;该车系进口,按照行业惯例进行PDI检测,未对涉案车辆实施任何维修行为。数1608KM系工作人员忘记在交付车辆时关闭自动记录系统所致,是“技术性问题”,“涉案车辆存在瑕疵但不是损坏,并且没有进行任何维修”。

一审判决书

一审判决驳回了李先生诉讼请求后,李先生于2018年12月提起上诉。

二审判决书

二审判决书

二审判决认定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并酌定公司向李先生赔偿20000元,“退一赔三”在内的其它诉讼请求未获支持。

二审判定书

继续上诉

提及的“交付前检查整备工作(PDI)程序”,财经网查阅相关资料,PDI(Pre Delivery Inspection)意为出厂前检查,即车辆的售前检验记录,是新车在交车前必须通过的检查。

财经网就该事件向官方人士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知名律师邱宝昌告诉财经网,首先要确定是否事前有告知,(如果)在未经车主允许的情况下擅自更换电机,侵犯了消费者知情同意权,违反消费保护法的规定。对于PDI检测,在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属于交付前的规定流程,但正常的PDI检测不应存在漏水、补漆、更换部件。

对此,李先生坚持认为,擅自更换电机,也没能有效证实自己已知情,所以就更换电机一事,他将单独起诉。并且尽管终审(二审)判定经李先生同意后安装备用电机、违法更换电机的理由不能成立,他仍在筹备上诉。

李先生向财经网补充道,使用中的故障不一定由交付前车辆受损引起,但没有如实告知车主、也没有将维修记录提交至法院,做法属于欺诈消费者。退一步说,即便是认为没有经过维修、只是存在瑕疵,就交付的车辆而言,“有瑕疵后其价值贬低。”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