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从探险者、锐际看长安福特的产品策略创新

2020年6月16日晚,第六代探险者以30.98-39.98万元上市,这对于长安福特来说,确实是跨越山丘的一次战役。就品牌承载力来说,这个价格压力不小。它比上汽大众途昂的价格还要贵1万,单论数字并不便宜。但为何大家认为它价格给力呢?我试图从锐际到上市以来的产品策略来聊聊的策略变化。

到底该怎么看的价格?

按理说并没有一个特别标准的对手。论级别,它是中大型SUV。论尺寸,它跟最接近。但它是这类车里唯一一个采用后驱平台的车。

“没有后驱不算豪华”。感觉应该给凯迪拉克分摊一点广告费,这个洗脑式营销对来说是太有价值了。

在北美,的价格也略高于。当然,美国市场的价格不那么好参考,就好比在美国蒙迪欧也不比帕萨特便宜一样。

然后就拿开头我“无脑”的用的衡量来看,也忽略了一个关键点:配备。标配2.3T发动机,比330TSI的功率大了90马力,扭矩大了105牛•米——这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动力。当然,还有10AT,这反而不是重点了。

而且这款2.3T也挺有来头,野马的主打动力也是它。技术、性能、实际表现都有很多追捧者。不管你用不用得上,它的噱头是普通2.0T比不了的。

国内中大型里,动力配备能突破2.0T的,只有的2.5T。 它确实比的2.3T更强,但也就多了23而已。

配置上,虽然有29.99万元的版本,但那是连天窗都没有的乞丐版。所以实际的起价是32.99万,而且配置和的入门款差不多。这意味着实际上,还是要贵2万元。这还是和330TSI的比。如果是与380TSI比,的价格优势则可以达到3万元。

两三万的差价似乎也没什么大谈特谈的,然而别忘了,它们一个是2.3T,一个是2.0T。于是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了该如何衡量2.3T与2.0T的价值差。

这肯定没法精准衡量。不过有一个参考:2.5T豪华版,比380TSI豪华版要贵6万元。那么的2.3T呢?打个对折——比2.0T价值高3万如何?

虽然可能会有人喷:“无脑,哪有这么算的”,但这种毛估的参考价值依然成立。至少在大多数人的心里是这样。

于是你就可以理解为,如果配置完全一样,的价格能比同配置的便宜6万元左右,这还是在不考虑后驱的前提下。

这就是为什么买车人、评车人都觉得“给力”的原因。但有意思的是,像我这样的之前“不用心研究的人”,却会下意识觉得这个车“不便宜”。也就是,大家并不觉得这是一款价格给力的车。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个现象至少在以往的中国车市还不多见。这也意味着在产品策略上,有了一个新的“套路”。

从锐际开始的产品策略

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实早从它的“中途岛”战役——锐际上市,就开始这一策略了。

原来,将锐际比喻为中途岛,不仅是单指这款全新的产品,同时也包括由此开启的全新产品策略。

说一个现象大家应该就有共鸣。过去的车,终端优惠都很大。比如,优惠4万跟玩似的。然而锐际上市到现在,优惠几无。这是非常少见的。

再看锐际的销量,一直在稳步攀升。刚刚过去的5月份已经快6000辆了。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打算等优惠就出手”。

为什么?

乍一看锐际也并没有价格低得很夸张。如果不是刚推出了两驱版,它之前的起价是18.98万元,比大多数的主流竞品还要贵。

但如果你真的去买、去比较,会在同配置的情况下,它的价格其实是“很震撼”的。效果和前面所说的很类似。

例如它的四驱入门款,也就是18.98万元那款,配置和探岳380TSI的四驱入门款配置差不太多,但到这个等级,价格就要24.99万元。

又是“6万元”,锐际和的策略何其相似!

产品策略转变的启示:第一,市场在变!第二,功夫要到位!

于是这就引发一个问题,过去厂商总喜欢推出一个低配低价的噱头车款,制造一个“XX车XX万元起”的印象,引发关注度,吸引人们到店看车。然后在通过销售人员的“三寸不烂之舌”,让消费者最终实际购买的仍然是中高配车款。

这几乎是久经考验的“套路”。相反,之前高配高价入市的车,往往会因为舆论的诟病,形成“价高”、“黑心”的印象,导致看车人少,反而效果并不好。

为什么到了这儿就获得“奇效”,真的演变成了的“中途岛”呢?

我认为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还是因为市场在变。大家别忘了,购车群体的“出生日期”是每年都在变的。30岁的购车群体,现在都已经是90后了。购车群体出生日期,每间隔5年,应该就会有明显的不同。就好比90后看车和85后看车的思路,就明显会有变化。

那么很显然,后面出生的这些群体,总体上选车的方法,已不再简单地“一切交给销售忽悠”。他们中很多已经开始在进店之前就在网上比较过。那种靠“低价噱头吸引”,然后再靠销售推销的模式,越往后可能越不灵了。

第二则是供应方的功夫要到位。这里又涵盖两方面。

首先是起步价格上去了,但起步配置要上去得更多。把主流群体喜欢的配置一次性配足。然后再给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价格,就会产生奇效。就像锐际、这样,即便他可能不需要2.0T的锐际或2.3T的,亦或者他可能也不需要那么高的起步配置,但价格摆在这儿——其他车排量、配置低一点的,比它还贵呢!

其实很多人买车,也没有那么多的“精打细算”。他们的预算往往是够的,甚至多加几万也无妨,但关键是你必须给出一个“值那么多钱”的理由,让人不仅感觉“没被坑”,反而还“赚到了”,交易就自然而然地很容易达成。所以只要配备真正给到位,价格绝对不是障碍。

其次是最终的品质要“对得起观众”。最好是还能“超预期”。这里有个反例。比如Jeep的指挥官,它采取的是高配高价入市,刚开始其实卖得还行。后来不行了,不是策略错了,而是产品力不支持——买的人“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根本不值这价”、“还不如XXX”……这就完蛋了。相反,福特的这两款新品,无论锐际还是,产品力都很强,所以就没问题。同样的例子还有丰田——凯美瑞、亚洲龙、RAV、荣放等等,都是绝对价格不低、终端优惠极少却卖得很好,原因就在于产品力确实够强,买完以后的口碑效应叠加。

总结

这其实可以引申到一个很大的话题,就是一款车的产品策略到底应该怎样?这里面有很多既纠结厂商、又纠结消费者的问题。

例如推出一个超低指导价、什么配置都没有的乞丐版好不好?其实也是双刃剑——可能吸引对价格敏感的人,但却制造了“XX车就多少钱”的印象,损伤了品牌形象,反而可能因小失大。

再比如,高指导价入市然后终端疯狂打折好不好?很多豪华品牌至今仍这么玩儿。直观感觉是照顾到面子了。然而当这一现象普遍化了以后,大家也就把所谓指导价当成笑话了。相反,六折某某、七折某某的说法,同样会损伤品牌。

那什么样的产品策略才是对的?其实没有标准答案。顺应当下市场,兼顾到品牌、面子、性价比等等,可能才是最好的。这个小创新,或许算是给了大家一点启示。

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