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福特撩汉秘籍:如何让大众爱上我?

距离宣布混改江淮过去不到1个月,大众又在6月10日创下一项历史壮举:与福特结为战略联盟,这对全球最大的千万辆级CP正式出道。当然,本身全球销量就拥有1033万辆,而全球排名第六的仅为的一半。

百年(市值212亿美元左右)早已不复当年勇,而(市值759亿美元左右)则常年雄踞全球第一,无论按照销量,还是市值等指标来比较,这对CP就如长短脚之恋,体量悬殊。那到底怎么就看上了

事件回顾

跟PSA、PCA合体一样,的结盟无非都是因为在新四化的催化下,需要优势互补,抱团取暖。所以早在2019年1月,就在暗送秋波,同年9月,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

在新冠疫情突袭的促使下,双方不得不加快合作进程,于是在6月10日正式签署协议。将围绕商用车皮卡电动车、自动驾驶展开合作。

要点速读

1、2022 年起推出共同为全球市场开发的和中型

货车:将基于最新Caddy,负责城市厢式的开发和生产,而负责载重一吨的轻型厢式卡车的开发将推出基于福特Ranger开发的Amarok系列中型皮

2、将基于MEB平台,为欧洲客户打造一款纯型,计划 2023年推出,预期数年内产量超60万辆。

3、随着上周大众汽车完成对自动驾驶平台公司Argo AI的注资,将分别与Argo AI开展合作,基于Argo AI的创新科技,规模化开发自动驾驶车型。

4、的全球战略联盟将提升双方的运营效率,但不会涉及两家公司之间的交叉持股。

传统领域商用车/中型皮卡

在全球范围内,和皮型领域都有强大的业务覆盖,双方均拥有畅销的产品阵容,比如全顺系列、以及Transporter、Crafter、Caddy和大众Amarok等。

通过整合双方在领域资源,预计在现有产品的生命周期内,能够生产出总计最高达800万台的中型、商用厢式车和厢式货车。

近年来,的市场重心越来越偏向中国市场,后者销量份额占全球的40%左右。深知不能偏安一隅的于是决定填补第二大汽车市场——美国的空缺。

目前,主要向美国市场投放了高尔夫捷达甲壳虫三大家族,以及帕萨特、CC、途观、Limited和Atlas(途昂),深受老美青睐的业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因此,一心想在美国市场寻求突破的近年来对业务虎视眈眈,这时以皮型著称的正如一场及时雨。

在美国,业务一直成绩彪炳,在过去的2019年两款分别跻身TOP 10,其中近90万辆的F系列更是爆款中的爆款。

与“新四化”疯狂烧钱不同,传统领域还是能赚钱的业务。对于来说,当传统优势达到瓶颈状态时,都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因此,为蓝本,则以Caddy货车为蓝本复制出换标车,填补市场空缺乃是最合理的操作。

共享电动车MEB平台

另一方面则是新兴领域的各取所需,这就包括的MEB平台,的自动驾驶技术。这两张王牌的共享正是决定双方未来发展,以及能否制霸新四化的关键所在。

在电动化进程中,的表现并不算出色。虽说在电气化战略方面已经投资115亿美元,打造Global Electric平台,首款量产车Mustang Mach-E预计将在2020年末交付,产品进度相对缓慢。

现成的MEB平台正是的恩物。据说,MEB平台自2016年以来,花费了70亿美元(约合500亿元人民币)。在规模经济效应下,当覆盖车型越多,越能分摊成本。据估计,欧洲共享其MEB电动汽车架构,可以实现高达200亿美元的收入。

不过MEB平台声势浩大,但却在近期“翻车”了。作为MEB平台的第一款量产产品ID.3,却因为软件问题而被迫延迟交付。据说由于初期在开发系统底层架构时太过匆忙,从而导致各个模块间发生不兼容。

所以,即使联盟已具备雏形,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后续的平台兼容、关系的磨合协调都会是一道道难题。

共享自动驾驶技术

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是心心念念的资源。相较于在自动驾驶技术布局更为领先,除了上面提到的自动驾驶公司Argo AI外,近年来还投资了激光雷达传感器制造商Velodyne、共享初创企业Chario等。

同时,在Argo AI的技术基础下,目前已启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运作,主要用于密集地区的拼车和送货车辆。

去年7月,就已果断向Argo.AI投资26亿美元,今年6月初又将继续追加投资,累计金额达到31亿美元左右。接下来,将各自将Argo AI所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搭载于旗下车型。

大众福特联盟的合作模式

早在几年前,李书福就预言:未来只有2-3家车企能活下来。同样地,已故的FCA前掌门人马尔乔内也曾发出“未来行业只有6家公司”的言论。目前大多数主流的全球车企都在“合纵连横”,比如FCA与PSA合并,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即使在戈恩事件后还是“相杀相爱”,吉利持股戴姆勒……

如今,已正式成为其中的一员。与前者不同,并不涉及交叉股权,只是在技术层面面的强强联合。这样的关系其实最为牢固,即使日后意见相左也可以“闪离”,并不影响车企的后续经营,不像隔壁的--联盟暗地里互撕2年才得以逐步平息。(文:太平洋汽车网 曾惠君)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