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新能源要打动人,这才是出路?




上图是皓影混动版。我开它的最大感受就是,本田这套i-MMD混动系统真是太好了。放在这么大一台车上,动力依然很足,我上车后很长时间都在用ECO经济模式,并不觉得动力有什么不够,纯电还可以轻松开到100km/h以上。用回标准模式,油门反应更灵敏,让我喜上眉梢。再试试“运动”模式,传来了欢快的发动机高转声,配合畅顺又敏捷的加速力道,真不错。


这套i-MMD,没有青筋爆发的刺激,也没有涡轮介入或手动挡的机械感,但它就是那么顺、那么灵敏,拉到高转后还有好听的声音……在雅阁混动上我曾抱怨它的高转声很怪,和运动不沾边,但皓影这声音又变好了,有了内燃机的运动感,明显又做了优化,值得夸。



由此我想到两点。第一点是很平常的反应——我想和各位打算买皓影的朋友说,强烈推荐买混动版。不买你就算不后悔,也真是“走宝”了。


第二点比较不平常——我很想和说,你们能不能用这套动力系统,造一台跑车啊!如果真能这样,说不定这台会很好卖!


因为这年头越来越少,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受到世界各地环保法规的制约。对动力性能要求高,但销量少,不值得给它们单独开发既要强劲又要环保的动力系统——那样的动力开发起来成本是最高的。动力成了卡住脖子的关键要素,丰田86和Supra算是难得的“幸存者”,它们通过借用别家动力、均摊降低成本的方法,找到了勉强生存之道。



但是不需要借力,因为它这套三代i-MMD混动系统,天生特质就非常适合——动力好,有乐趣,又环保,配得上的需要,还没有环保甚至成本的压力。


到这,肯定有人会呛:有没有搞错,这套系统的综合马力只有158千瓦(213匹),还不及很多2.0T,怎么能达到的性能要求呢?作为BRZ、MX-5、宝马225i再到RX-8这几台不同类型的拥有者,我想说:真的可以,而且非常合适。


车是由三个大部分组成的,第一形态,第二动力,第三底盘。形态决定车的表面魅力,像MX-5这种自然是万人迷,但要有型又兼顾实用,还是比较考设计功夫的。形态失败的,一切就免谈,典型例子见下图。这个和本文主题无关,我先不展开。



动力和,决定车的内在性格。存在的目的是给人带来愉悦,满足“动起来”(Move up)的欲望。需要的“快”,可以是绝对速度的快,也可以是反应灵敏的快。由于我们国内路况不佳、限速严格,我认为响应快比绝对速度快更值得推崇和推广。只要响应速度快,绝对速度不用多快,都能很有乐趣——我拥有过的四台中的三台,都符合这个条件(猜猜是哪台不符合?留言里告诉大家),但它们的响应速度都不如i-MMD那么快。所以i-MMD不做,真是可惜了。


i-MMD适合用来做的更大优势,是它没有环保压力。要知道,BRZ、MX-5,还有很多运动化车型,都被中国的环保制度卡在生死边缘,就算能进中国,厂家也要精打细算,因为卖车往往是亏积分(积分等于钱)。而i-MMD混动就完全没这问题,反而能贡献积分,简直是的福音。



说到环保,我知道业界不少厂商也在打新能源的主意,但主要还是纯电路线。纯电动,动态性能确实容易给人惊喜。问题是纯电动意味着要布置巨大的电池,整车平台要重新开发,这是产量稀少的所不能承受之重。而像i-MMD这样的混动系统,沿用现有车身构造就能承载,大不了侵占一些后座或尾厢空间,这个代价完全承受得起。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否已经在脑海里YY造一部油电混动的美好画面?其实不用YY,早已经干过这样的事情——


2012年曾经引入国内的CR-Z,你对它有印象吗?


2011年,他们推出过一款小CR-Z,还引入过中国,可惜销量凄惨。CR-Z当年的卖点就是搭载混动动力,力求节能与乐趣兼备。可惜当年的iMA只是一套性能平庸的轻混系统,在动力和节能方面都没什么优势,潜力甚至还不如飞度的1.5L自吸……而且CR-Z造型设计过于极端,空间实用性很差,难以被广大群众接受。加上当时混动成本不低,CR-Z初进来时定价高达30万,惨败是必然的。


所以,如果要造一部“能卖”的混动,首先在形态上要充分照顾到适用性,要好看,要四或五座,要有足够的改装空间(这方面只要是应该不用担心)。这样它才能走量,走量才能立品牌,不仅是的品牌,还有混动技术的品牌——从“节能”领域走出去,树立性能的高度,才能扩大未来的发展空间。



说到这里,你是否觉得真的应该听取我的建议,赶紧开发一个,装上现成的i-MMD混动系统就能开卖了?这很简单啊!


可能就是因为太简单了,似乎没兴趣!他们有兴趣的是跟上大潮流,造电动的:早在2012年东京车展就展出过一台EV-ster概念车,外观和S660接近,但这台车没有投产。




到2017年又展出了Sports EV,是一台复古风的纯电小。而最新消息是,已经提交了这款车的申报图,它很有可能成为继Honda e后的第二款量产电动车




​联想到CEO八乡隆弘曾对外表示,他认为混合动力汽车仍将占有重要地位,不确定消费者是否真的需要纯。这么看,只是希望用作为“诱饵”来试探市场,而不是用混动做“诱饵”来推进的销量……毕竟对来说,已经不需要一款成功的来证明自己了。


说完这里,其它厂家也别闲着,这篇文章我不是只写给迷看的。电动化在买菜车上可能还没有迫切性,但对于、运动型汽车,却可能是续命的关键出路。


结合我前不久写的那篇“运动型车一定会是未来新兴市场”的预言,大家有没有觉得,未来的市场,其实也有几缕灿烂的曙光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