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此事三成赢七成败,为何李书福还全力支持,成为吉利一号工程?


上文我们说到,临近上市时丰田发动机张口就要涨价六千,吉利被逼无奈,开始自主研发

一样,在本世纪初,国外厂家对中国在自动变速箱技术领域同样采取了严密的封锁措施,不光封锁总成出口,连关键零部件也不出售。

李书福觉得不能像一样,再被国外厂家卡住脖子,于是开启了的“一号工程”——自动变速器的研发。


此时,才刚刚摆脱“钣金工时代”,然后花费重金搞的研发,被很多人认为是“大跃进”。

就在几年前,国家投资8亿元,组织上汽、天汽研发。后来,钱花光了,还是没研发出来,最终只好放弃了。

曾任天津汽车齿轮厂总工程师的徐滨宽记得,当年有关领导听取项目情况汇报时,领导问有多大把握能搞出国产自主,工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只有40%的把握,领导一听把握不大,干脆把这个项目停了。

项目的搁浅,让徐滨宽壮志难酬。


徐滨宽学的专业是钢铁,毕业后一直专注于齿轮研究,后来又自学了自动控制,两个领域相结合便能够“拼凑”出一门技术学科。

90年代,政府曾牵头了一个的研发项目,但因整体技术薄弱,最后夭折。但他应该是最早一批接触的国内技术员。

但徐滨宽没有想到的是,作为民营企业的找上门来。觉得交了8亿元的学费,放弃了太可惜,国家不搞,接着搞。

起先,多次动员徐滨宽到继续研制,但徐滨宽对不敢有奢望,甚至反过来劝别搞,风险太大,心里在想:一个连车还没造好的企业,一个半路出家的老板,怎么可能开发


然而,锲而不舍地发出邀请,在连续接洽10个月后,徐滨宽确定是真想干这事,才下决心辞去齿轮厂的职务来到

不过,徐滨宽坦诚地告诉:“此事三成赢,七成败。”

鼓励他:“风险是公司的,我全力支持你。”“如果在干,要花多少钱?”接着问。

“1500万到2000万!”徐滨宽答道。

盘算了一下,觉得可以接受。

自主研发4AT变速器

于是,为徐滨宽打造了一个独立的变速箱研发、制造平台——浙江有限公司,由徐滨宽担任总经理,同时从日本和德国买来精密机床和加工设备,开始了研制工作。

研制的第一年,主要是进行设计和原理研究、开发试验和检测设备,这意味着连影儿都没有,就投入了1800多万元。

这时就有人开始议论了,但对“一号工程”没有动摇,全力保障研发经费,甚至会在夜里跑到实验室来看一看,问问有什么困难。

直到一年多以后,的样品才出来。

2004年4月3日,自主研发的第一次试车。当时,发动了,可是车只是振动,就是不往前走。毫无疑问,的第一次试车以失利告终。

并未放弃,而是保证投入,加紧研发,不断试车。

通过110辆试验车的测试,首款终于试制成功。其中,跑过20万公里的就有50辆之多,坏掉的达300多个,徐滨宽的胃也在反复的试车中给弄坏了。


2005年5月,自主研发的实现产业化生产。这款首先装在了新车型“自由舰”上,在自主的路上找到了真感觉。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款的研发成功及装车使用,标志着中国已投入无数人力、物力以及耗费20多年光阴的自动速箱开发及生产,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从此在国内产业链条中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节——国产行业。

业界普遍认为,成功研发的重要意义,在于完全掌握了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和原理,搭建出我国在上的技术平台,并带动了精密加工、非金属材料、油品和检测设备的产业发展。

从微观意义上讲,它的出现,与进口产品相比,价格降低了一半。这也让一直受国外“盘剥”的中国产业有了议价权。

7DCT

写在最后: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以“振兴民族工业,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为己任,愈战愈勇,在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自”道路上铿锵前行,创造了强劲的生命力,成为自主品牌的一线品牌,表现出了极强的韧劲和锐不可挡的持续发展态势。


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