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牛车实验室」车顶结构初探秘 安全在这里是如何体现的

[资讯-牛车网]牛车实验室近期对车辆安全结构进行了一些梳理,无论是前后防护结构,还是车门的安全结构,都是车身外观最直接的第一层防护。今天我们来看看车顶的结构,除了天窗之外,还有什么你不知道的东西。

实例:第14代轩逸,中规中矩,典型家用车代表。

车顶棚方面,的设计也是比较让人失望。虽然内饰板里有一块较大面积的隔音棉,但是车顶钢板全无隔音止震贴,怎样的信心能让认为自己的车顶不会发生共振?再看3道较窄的加强筋结构,周围也没有设计加强板,整个车顶简单到没什么可解读的。

车顶棚内的线束布局也是比较随意,完全手工粘贴胶带固定,甚至都没有专门设计打胶的槽。如果维修顶棚,再重新布线,基本上就是随意贴回去。线束也不存在任何的防护措施。

实例:宝马新3系,豪华车并没有想象中的“豪”,车顶也很普通。

车顶内饰板,没有隔音棉,没有任何优化设计。金属车顶也没有任何止震贴,加强件仅有一个,就是位于后面的一道加强筋,但也是很常见的普通设计。

车顶的线束不多,但防护水平很廉价。基本都是绝缘绒布缠绕了事,线束也没有使用防止共振的卡槽固定,只是简单的用卡扣钉在钢板上。

A/C柱上方区域横梁也是常规设计,车顶四周边框也没有任何加强结构。和十几万的车型没什么区别,其金属强度经过测量也没有多强悍(不到500兆帕)。如此设计水准,与定位相去甚远。在焊接工艺和装配方面,也没有体现出40万级别车型应有的水平。

实例:名爵HS全景天窗+全框金属防护,少有的业界良心。

车顶设计了,整个车顶边框四周均设计了金属加强框,而A柱和D柱上方的车顶横梁也明显加宽,加强框在D柱上方区域延伸成加强板,整体来说结构非常强悍。这一设计出现在13万元级别国产SUV上实属难得。

要知道最大的弊端就是难以做到通透性和安全性两全其美,通过设计师的巧妙思维以及高超的制造工艺,居然将全框式金属加强结构隐藏于边缘内,即便是特别极端的翻滚事故,也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车顶结构的稳固,还是那句话,先救命,然后是节约维修成本,都能解决。

车顶的构造相比其他部位还是比较简单的,也是因为这里本身空间有限,无法设计复杂的结构,而且车辆发生翻滚事故也是极少的。所以对车顶的设计一般来说也就是几道加强件,至于隔音棉什么的和安全没什么关系,只是看厂家是不是肯下本去优化舒适性。

易车号作者提供文章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