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进口零部件或因疫情“断供”,中国车企如何应对“二次冲击”?

汽车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工业产品,一辆车涉及的零部件超过2万个,而且又高度国际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牵一发而动全身。

目前看,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零部件都无法实现100%本土化,这意味着如果海外疫情持续,很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关键零部件出现断供风险,若车企前期预案不足,不排除下半年部分热销车型会产能受限,甚至无车可卖!

还记得今年2月份,中国疫情形势严峻,虽然整车厂已经复产,却因为个别零部件缺货而无法开工。比如:北京奔驰甚至不得不向供应商所在地政府求助,声称“一天损失4亿”。

国外整车厂曾因中国零部件断供停工,现在的情况可能反过来。虽然中国产业链比较齐全,但仍有很多需要进口,海外疫情的加剧或使国内车企面临“二次冲击”。

据知情人透露,某日系车企已经开始停产部分冷门车型,零部件优先供应同平台的热销车型。

考验车企库存深度

众所周知,进口零部件物流周期较长,为了保证生产,企业都会提前备货,保证相对安全的库存量。一般情况下,这些零部件巨头在全球有多家工厂,而疫情并不是全球同步爆发的,这就有了一定的准备时间,以保证库量相对充足。

我们在与多家车企的交流中获悉,在疫情爆发后,部分车企反应比较迅速,启动了应急的预案。其中,长城和长安都做得相对较好,很早以前就通过海外供应商在疫情较轻地区的工厂,加大了进口零部件的采购量。当然,也有一些车企准备不足,面临着较大的断供风险。

目前,国外疫情正处于严重的时候,美欧日韩这些工业发达的地方均不能幸免,全球超100多座整车厂处于停工状态,零部件厂自然也不例外。由于进口零部件都要预留物流时间,一般在14-30天左右,所以暂时国内车企仍有库存。但如果海外疫情延续,迟迟不能复工,库存总有耗尽的时候,影响会在一两个月后显现,到时候欧美能否及时复工,目前还不明确。

中国的薄弱点

业内人士指出,没有哪家国内主机厂,能逃脱的了海外疫情反向传导。合资品牌都是引进车型,国产化率做得好的也只达到80%多。而自主品牌的自主研发,本身就是建立在国际供应链的基础上,同样无法独善其身。

如今,CKD的模式仍然存在,而且多数畅销车型的核心部件都还依赖进口,比如部分车型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况且,就算是国产化率比较高,这些核心零部件都实现了国产,但是一些关键的元器件还是需要进口。

比如:博世在常州的工厂生产空心凸轮轴,供给一汽-大众大连厂,但常州这家工厂生产空心所需的空心杆,目前国内还没办法生产,需要从德国进口。如果德国受疫情影响,没办法生产空心杆,那么一些车型就没有可用了。

类似的情况非常多,很多外国巨头的本土化,其实就是在中国做组装。大家熟悉的零部件巨头博世、德尔福、大陆、采埃孚、伟世通、法雷奥等,很多涉及核心技术的关键元器件都需要进口。

据统计,中国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3万家,创造了全球80%以上的零部件供应,但规模以上有1万家是外资企业。2019年,中国零部件的出口额达600亿美元,40%也是由外资创造的。由于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普遍较弱,所以供应链对国外的依赖暂时无解,尤其是传统燃油领域。

疫情之后将如何布局

这次疫情让所有人看到了产业链的全球化程度有多高,同时各国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弱点,并将想尽办法进行补救。

中国零部件规模很大,但大而不强,对外资依赖很大,外资的“组装厂”占比较大,大量高精尖的核心部件仍需要进口。根据海关统计,2019年中国零部件出口额达600亿美元,其中40%为外资创造的,而进口额为367.11亿美元,主要是国内不能生产或不能满足需求的总成/系统、零件、材料,以及基础元器件,其中四个国家占比较大,分别是德国28%、日本26.8%、韩国6.4%、美国5.9%。

可见,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中国零部件的可替代程度较高。目前,欧美日韩等已经开始重新审视产业链布局的问题,虽然很难一下子“去中国化”,但是分流是肯定的。比如:为本田CR-V供应刹车踏板的伟福科技就已经宣布,将其在武汉工厂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

中国企业将如何应对?目前,国际分工的情况是,欧美国家在芯片、技术平台、精密加工部件等领域优势明显,而日韩在光学仪器、集成电路等领域具备竞争比较优势;中国在车身内外饰件、冲压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气设备等具有优势。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首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对于供应链开放的领域,可以适当提高库存深度,以应对类似疫情这种“黑天鹅”。同时,要有针对性的扶植本土供应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其次对于自主品牌,要加大在核心零部件上的投入,尤其是等方面,而对于仍需要进口的关键点,可以学习化为的“备胎计划”,关键时刻要能顶上,不至于因断供“猝死”。

总结

目前,国外疫情仍无好转的迹象,很多工厂仍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国内车企一旦库存用完,海外零部件企业还是无法供货的话,“二次冲击”很难避免。中国产业仍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这次疫情危机也给中国产业提了个醒,作为“装配车间”不管有多大的量,也是脆弱的。

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完全依靠国际供应链很难获得话语权,必须通过不断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就算不能实现完全国产化替代,至少也要有兜底的能力。

易车号作者提供文章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