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大众把 ID.3 交给自家员工内测,暴露了什么问题?

曾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高调亮相过的大众ID.3,其原本的"雄心壮志"是要在2020年交付10万辆之多,听起来比之前我们国内的某两家造车新势力打赌的在2018年内交付1万辆要多得多。

然而事情却并不像预想中顺利,目前ID.3遇到了一些厂商并不愿意公开的问题,他们只是说了交付时间将会推迟,这话听着也很像是此前国内一些造车新势力的情况。

不过外界猜测ID.3导致未能如期交付是因为软件系统方面的问题,而不是生产方面能力上的问题。

此事亦有佐证。

从外媒得到的信息来看,内部计划将目前在产的e-Golf(即高尔夫电动版)生产工作延长至9月,而原本的计划则是当ID.3开始批量交付时,e-Golf就会停产。

之所以两者需要在时间维度上做到无缝衔接,是因为今年卖电动车的任务非常艰巨,要尽可能多卖才能更接近企业排放标准,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就立下交付10万辆ID.3这个flag的原因。

为了尽快解决ID.3所存在的软件问题,传闻也是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向其他厂商寻求合作,近期就与戴姆勒传出了"绯闻"。

而更令人关注的举措,则是传出将把首批ID.3交付给自家员工来监测质量。

这暴露了什么?

把首批车辆交付给自家员工来测试、监测产品质量,让自家员工来当小白鼠,在交付给普通用户之前尽可能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听起来是个颇为正气凛然的操作。

其实我们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也有部分品牌是这么操作的,例如蔚来,首批10辆ES8就是交付给了自己的员工,还有小鹏,首批200辆车也是在自家员工手上。

当然了,这两家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之所以要先把首批车交付到自家员工手上,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抢新闻点。

他们认为交付的标准是为车辆上牌和上保险,所以在较早时间,可能是产品还未大规模量产的时候,就预先把测试车或是其他什么的内部版本交给员工,以员工的名义上牌、上保险,这样能在宣传时占有先机。

而真正意义上最早实现大规模量产交付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曾经对这样的举动不屑一顾。

至于ID.3为何要先交付给自家员工,显然不是为了抢什么新闻点,而是真的需要更多的力量来共同完善这ID.系列的首款量产车型,让ID.3能够尽快达到满足大规模生产交付的标准。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这样的举动并不寻常,可见这次是真的高估了自己,没有为ID.3留足研发时间。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低估了一辆完善的新时代的复杂程度。

在去年,日本相关机构就组织了一次对特斯拉Model3的拆解行动,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在电气架构方面至少领先丰田等传统车企6年。

这个结论可能跟我们大部分人的观点有很大的出入,因为我们总是认为结构并不复杂,潜意识里就觉得这个物种的研发难度比燃油车要低得多,只要多请几个软件工程师构建出完整的电气系统即可。

事实上却让我们认识到了什么叫"知识的海洋广袤无垠",以及"隔行如隔山"。

而作为全球汽车厂商领军企业之一的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于是火速成立了自己的电子电气架构研发部门,并且深信这一部门能让在很短的时间里追回那6年的差距,所以自信地说出了要在2020年交付10万辆ID.3的远大目标。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bug的世界超乎想象"。

正方请发言

网络上也有针对把首批ID.3交付到自家员工手上这一举动是否恰当的问题发起投票,正方与反方的比例大约是七三开。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恰恰是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值得我们头脑风暴一番。

如果说这个做法是OK的,显然,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用大量的测试来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把产品交付给自家的员工,多一个人多一份力,他们大概都能为ID.3的早日完善做出重要贡献。

实际上,据说集团已经从旗下各个品牌以及外部供应商处都抽调了人员来检测ID.3的软件问题,并且这支队伍的人员数量可能大幅超出各位的想象——多达一万人。这个数字跟我们刚才所以为的"多请几个软件工程师"形成了巨大的对比,真的不简单。

至于把首批ID.3交付给哪种类别的员工,是专门负责软件架构研发的,还是行政级别的,抑或是各种员工都有交付使用,我们还不得而知。

但无论是哪种做法,其实都是拓宽了现阶段ID.3所面对的用户群体,拓宽了ID.3现阶段的使用场景。即便是大众汽车工厂里负责生产香肠的员工(对,德国狼堡工厂里是真的有香肠车间,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在评论里举手,我们改天可以聊聊和香肠),只要是在自己的生活中会使用到ID.3,他们或许也能找到一些ID.3的问题。

而且,的员工对自家的产品理应更加了解,如果自家员工认为这新车达不到原先的出品标准,那就说明还有工作需要完成。如果自家员工在试用了之后认为可以"收货",这时候再来交付给普通消费者,也不失为一个更稳妥的决定。

一个终究要迈过去的坎

显然,对来说,ID.3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大家可以把ID.3看作是品牌领域的。嗯,没错,以后ID.系列其他车型都可以看作是在ID.3的基础上拉长、拉高、拍扁、缩短之类的操作而来,就像大家经常其他车型都是在的基础上拉长、拉高、拍扁、缩短之类的操作而来。

自信满满的曾以为造不是个什么技术活,认为自己以传统车企身份,有着庞大资金流的优势,进军电动界简直是小菜一碟。然而在这MEB平台的第一款车型上就遇到了比较大的麻烦,是没有预料到的。

有相关人士预测,ID.3在遭遇到这一波麻烦之后,正式交付时间,保守估计要推迟3个月,最坏的打算可能长达一年。

这也给其他的传统车企敲响了警钟,尽管都是车,但跟燃油车的交集可能比你们想象中要小,更像是个全新的领域,不管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来到这个领域,大概都是得从零开始。

回想刚才说到的那个Model3的拆解,其结论确实有理,比传统车企领先6年,而从大规模生产到现在,大概也是这个时间。

《恕我直言》|作者:陈厚泽

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