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同为线上发布, 手机和汽车的待遇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4月8日晚上有两场发布会,恰巧还都和“4”有关。一场是华为P40系列的发布会(你有多需要一台潜望式长焦摄影功能的手机呢,买华为P40 Pro+吧),一场是凯迪拉克CT4的发布会(买不到后驱宝马1系觉得可惜吗?买CT4呀)。

同样是两场线上发布会,同样是当代年轻人关注的热门话题,纵观数码产品和汽车产品的发布会后你会发现,就二者在社交网络上的讨论热度而言,之间的差别还是蛮明显的。

如果硬要对比,产品的发布会通常耗资巨大。无论是当年捷豹F-PACE360度穿越摩天轮,还是在峡谷中间垂直升起的全新宝马X3,新车发布会的现场感和创意都是数码产品发布会无法比拟的。但是就观看直播层面而言,几乎所有关注数码产品的用户都会完整地观看一场手机发布会,甚至熬夜坐等苹果新品发布会。可是鲜有用户愿意完整地看完一场新车发布会,甚至专业的媒体也有中途退场的现象产生。

明明付出的更多,实际得到的却总是更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产品属性不同

虽说如今手机产品的发布会频率几乎和众多新车发布会频率有的一拼,但是从根本上来讲,二者从本质上就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同为60分钟的发布会,手机发布会基本包含外观展示、技术讲解、功能展示、诋毁苹果以及价格公布。在此过程中,如果提到关于拍照、录像、游戏或者音乐等功能,手机可以做到现场展示,例如华为P40系列发布会上就拿来iPhone 11pro和Galaxy S20在拍照功能上枝对叶比。

这种竞品之间的横向比较必然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场景,也是新品能够彰显自身实力的高光时刻。但是在新车发布会上,没有会在介绍照明系统,或者安全系统时现场关灯展示矩阵大灯,甚至现场碰撞看结果,想想都觉得荒唐吧。

另外在行业,试驾会出现竞品无可厚非,但是没有厂商会在新车发布会上摆出竞品车型一一比较。如此一来,最能刺激观众兴奋点的元素缺少,导致普通观众没有守候新车发布直播的习惯。

其次,和手机不同。手机发布会从头到尾看完,观众对产品表现基本上可以做到心里有数,但是不能,即使看过新车发布会,还是要看新车测评才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说来也是有趣,数码产品行业如今和行业有着诸多相似的合作方式。例如新品上市前,基本上主要信息都会被曝光,而且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提前曝光的信息准确度也越来越高。索性厂家干脆在新品发布前就邀请相关媒体准备产品解析内容,接着在价格公布当天或者次日,更详细的产品解析内容就会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发布。

二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手机看过处理器版本、电池容量、主要功能介绍、主要技术讲解之后,稍微对数码产品敏感一些的观众就能基本get重点。但是看完一场新车发布会,如果不是媒体或者专业度相对较高的观众,只看动力总成、价格、新车图和功能介绍,依然无法对新车有较为完整的认知,到头来还是要依靠媒体口语化的讲解。

相比之下,看一场手机发布会的信息量比看一场发布会的信息量更大,观众也没有理由苦苦守候。

发布会规划不同

数码产品的发布会中,手机只是一部分,通常还会有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电视盒子、流媒体业务等等相关产品的发布。但是发布会上,除了新车之外就是企业愿景、品牌规划、产品销量汇报、大量的厂家领导轮流致辞以及不知道现场有几个人会听的外籍人士发言。

相比之下,数码产品发布会更贴近观众生活,因为除了手机,许多智能产品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场,甚至部分观众还能在一场发布会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新产品。可是新车发布会,除了媒体和经销商集团之外,有几个用户会对企业愿景和品牌规划感兴趣呢?

即便在新车发布会过程中,厂商会串联各种表演节目,但是对于粉丝文化盛行的网民来说,当自己偶像表演结束的那一刻,也就是关掉直播玩游戏或者拿着荧光棒直接退场的时刻。以至于多次在新车发布会现场,因为粉丝跟着偶像提前退场,导致媒体在新车价格公布之时被退场观众堵得视线一片漆黑,最终错过拍价格图的最佳时机。

更甚者,就连媒体都会在部分新车发布会上提前退场,更何况发布会从线下转为线上之后,如果不是为了合作或者选题,大概能够完整守在发布会直播室的媒体老师们,也屈指可数吧。

媒体习惯不同

经常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数码博主和博主的相互调侃,同时也暴露出对于不同平台依赖程度不同的媒体们,面对新品发布会的传播方式也大相径庭。

例如对于数码博主来说,当下主要的传播渠道还是微博以及各大视频网站,所以通常情况下,数码博主无论有无直播,都会在微博上对发布会进行图文直播,整个过程不间断持续露出产品信息。但是媒体不会。无论在微博或是其他平台,媒体的信息发布节奏基本是:酒店拍车或自拍,会场大门拍车或自拍,最后价格图和新车图片加自拍。

如此一来,对于懒得看直播的观众来说,数码博主更符合时不时刷一下手机、随手评论的上网习惯,而媒体只能坐等被看到然后才能获得交流。同时,媒体大多不会守在单独某个社交平台,而是选择在第一时间进行全网多平台式的信息推送。

面对全网上亿网民的不同阅读习惯,流量火爆的社交平台自然讨论度更高,话题热度也就更高。反之,无人问津的平台只能靠时间慢慢累积阅读。

“可社交度”不同

看手机发布会的人,只需要一个社交软件即可搞定。但是看发布会的人,除了基础社交软件之外,可能还需要专业的类软件才行。所以无论一个人是否对手机或感兴趣,在社交平台上热度越高的发布会,自然引起讨论的话题也就越多。

而这个话题放在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话题的“可社交程度”。

早上8:59的写字楼电梯里,如果有人在迟到前还滔滔不绝地讨论华为如何吊打苹果,那这个人不一定是数码博主。反之,如果这个时候还有人在电梯里讨论CT4的价格该如何与奔驰A级奥迪A3竞争,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媒体。

See?手机始终是一个无门槛、无边界的话题,其可用于社交的便捷度远远大于则需要感兴趣的人,或者有买车计划以及相关行业的人才会在日常生活中被提及。否则单纯从对话中你就能知道,说话的人对了解几分。

例如,当一个人随口说出麒麟990 5G芯片、50倍变焦或者莱卡4摄之类的关键词,这个人可能只是数码产品爱好者而已。但是如果一个人说:“哎呀,今早一个别克追尾一台丰田车屁股都掉了,日系车还是不耐撞,噶。”那这个人一定不是行业人员,即便他有自己的结论。

就像平日里的饭桌上,一句“华为这个手机牛逼啊”一定能引出绵延不绝的话题,但是非行业从业者如果冒出一句“CT4牛逼啊”,最好的情况是绕在CT5代言人林俊杰身上,但是围绕CT4还能说出什么,怕是难了。

总而言之,数码产品和产品的发布会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许相似之处,但是就话题性而言,产品的发布会始终无法超越数码产品,毕竟绝大多数人入手7000元的手机或许不用眨眼,入手23.97万元的不仅要眨眼,还得出售一下智慧和美貌吧。

当然有人会说,卖一台车的利润和卖一台手机的利润也是天差地别,手机厂商一年才多少收益,厂商一年又多少收益。

的确,二者必然有差别,但我们现在说的只是发布会而已,其实也可以不用强行“杠”的,你说呢?

图片来源于官方

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