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本田汽车汽油引擎系列全集之十七:直四L系列

本田的L系列引擎发布于2001年6月21日,其定位与当年的D系列相似,但D系列主打的是1.5L和1.6L,排量更小的型号都是后来延展出来装备小型车的,而L系列不同,一上来就是只有1.3L,只针对飞度、City这类车型使用,但因为在日本及亚洲,第一代破纪录般大卖,所以关注度也算非常高,在全球日渐小涡轮化的大潮下,L系列后来还发展出缸内直喷、涡轮增压等各种衍生型号,甚至还用到了雅阁、CR-V这类中型车上,又有谁会猜想到呢?正如你不会寄望过去的上会安装一台B16B引擎吧?

L系列比R系列还要早四年,但随着其排气量趋势和技术优势,它开始逐渐取代R系列。包括之前介绍K系列引擎时也提到,L系列应该算是“00后”的代表作,它没有什么高科技、高性能的配置,基本都是一些本田现成的技术,例如i-VTEC、i-DSI(intelligent-Dual & Sequential ignition智能双重和顺序点火系统)、SOHC或者DOHC配气系统、VTC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等作出整合,主打经济性和环保性。2001年12月13日又发布了使用在思域混合动力车型上的LDA引擎(IMA技术)。

这台是L12A i-I引擎,每个气缸有两个火花塞,要么顺序式点燃、要么同时点燃,以适应不同工况下的空燃比,以获得最佳的燃烧效率。

一个两个的引擎并不少见,奔驰斯巴鲁等等都有采用,甚至老式的螺旋桨飞机引擎也采用两个,目的是为了保证任何一个不工作还有另外一只可用。而i-i则是通过使用两个保证燃油的充分燃烧,除了同时点火外,还能通过电脑控制实现顺序式跳火,以抑制爆震的出现,所以也让工程师获得更高的压缩比。而首先采用这个思路的是的三气门引擎,则是日系车厂中首次采用。这种技术在自然吸气引擎领域被认为是非常优秀的设计,燃烧充分、排放少、高、尤其适用于长冲程布局的引擎,但也因为其高特性,所以限制了在时代的应用,这台引擎后续便没有再继续发展。

在L12A的i-i版本上,其可以高达10.8,而L12B i-VTEC版则只有10.2。

从规格上看,L系列引擎有三种型号系列,分别是专供欧洲市场的L12A和L12B,前者为i-I,后者为i-VTEC,因为VTEC系统能改变行程,所以L12A和L12B的活塞是不同的,L12A(1246cc)为74.4mm、L12B(1198cc)为71.58mm,由此可见,L12A的也会比L12B要稍高,这种区别在L13和L15中同样存在,而且相对地,i-I配置的动力输出没有i-VTEC强劲,前者只有78匹、后者则有90匹,不过这两台引擎均没有在国内出现过。L12A仅搭载于欧规的Jazz上,而且只有5MT变速箱

L13A i-i在第一代里跟L15A形成高低搭配,以当时的车市车价而言,其售价非常亲民,比那些什么上汽赛欧之类的老掉牙引擎性能和科技感上要高上数倍。

对于L13系列这个(73mm×80mm),相信国内很多车迷都会知道,从国内第一代的GD开始便一直是国内的主力引擎系统,而在国外,除了FIT/Jazz这个车型外,包括第七代、City等都使用过。跟L12A和B一样,L13A(1,339cc)也分为i-I和i-VTEC两个版本,上使用的最大马力达到了95匹,上的只有83匹;后者则是日规第二代的动力系统,马力有99匹。而后面推出的L13B(1318cc)和L13Z(1339cc)均为i-VTEC型号,也均为99匹。

L13A的i-VTEC版,输出比i-I版本要高几匹。但环顾全球市场,L13系列引擎依然还是以i-VTEC为主打,尤其出现在各地市场的B级车、C级车等,例如Airware、东南亚的Brio、欧洲的、第二代等。

L系列中最枝繁叶茂的非L15系列莫属,L15A VTEC最早出现于2002年9月18日发布的第一代日规上,缸径73mm、89.4mm,1,497cc,10.4,110匹/5800转、最大扭力13.3公斤米/2700转。后陆续推出L15A2则配备i-I系统、而2009年发布的L15A7则配备 i-VTEC系统,是第二代GE和第一代GB Freed、City等车型的动力系统。

GE上使用的L15A,因为只配备了SOHC VTEC配气机构,所以只有110匹,而配备SOHC i-VTEC的L15A则有120匹(例如GE8)。

L15B是2013年9月5日推出的全新引擎,配气系统为DOHC i-VTEC系统,拥有地球梦技术,说白了就是缸内直喷系统,在进气侧凸轮轴上安装了VTC系统及VTEC机构,11.5:1,为73mm、89.4mm,132匹/6600转、最大扭力155牛米/4800转,有132匹/6600转,后来国内的(GK5)、Vezel缤智(RU1)、风范(GM6)等采用的则是L15B2和B3为131匹。根据过往的传统,在L15A基础上,2013年起推出经过一些小修改的L15Z1、L15Z5/Z6等,只使用SOHC i-VTEC,有120匹,重要供应日规国内的第二代Mobilio(DD4)、亚市场的City(GM6)、BR-V(DG1)、印尼版HR-V(RU1)等车型上。

发布于2013年的L15B,加入了地球梦技术,简单点儿说就是DOHC i-VTEC配上了缸内直喷,国内装车的型号为L15B2、中期改款后换成了L15B3。

2015年起,为了接替已经陆续停产的K20系列和K24系列,正式开始用L15B VTC Turbo引擎系列接替K系列和部分R系列,拥有缸内直喷技术三菱的TD03涡轮、DOHC配气系统均配有VTC,VTEC也是少不了。日本国内最早使用L15B Turbo的车型是第五代StepWGN(RP3/4),国内最为人所熟悉的第十代(FC1)、Jade杰德(FR5)、CR-V(RW1/2)的中期改款、(RU1)等均开始用上了这台引擎,而根据不同车型、引擎代号后缀会有一些不同,例如上的L15B7增压值为1.14bar,只有177匹;CR-V上的L15B7被稍稍提高了增压值至1.28bar,输出190匹;而在上使用的则有1.39bar,194匹;CR-V的Jade上使用的L15BF,只有VTC而无VTEC,只有155匹。另外,L15系列还有一个L15C Turbo引擎,182匹/5500转、24.5公斤米/1900~5000转,大致上基本与L15B7相同,不过只在日规的第十代五门揭背型号FK7上使用。

第九代CR时代的使用的185匹引擎已经老旧,新的CV1用上了194匹的L15B7后,就能明白为什么自吸的K24W要退役了,甚至245匹的J30A5版本也要让路给K20C4 Turbo了。

L15B7引擎,2016年开始使用在第十代FC1上,177匹。

国产的讴歌CDX上使用的1.5T引擎为L15B9,181匹/5500转,扭力24.5公斤米/1900~5000转。

本田的一众环保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大多都是在L系列引擎基础上打造的。例如日规第二代版上的LDA(i-i+VCM)、国内都有销售的八代Hybird上的LDA-MF5(i-i+VCM)、CR-Z上使用的LEA-MF6、Hybird(CR5/6)车型上用的两公升的LFA(2013年6月20日发布)、第十代、CR-V上使用的LFB等引擎,如果感兴趣的车友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键入“iDCD”、“iMMD”、“Hybird SHAWD”观看相关内容。

在国内比拉法更稀有的第八代Hybird所使用的LDA-MF5引擎的本体其实也是来自L13Z1引擎,拥有i-I、i-VTEC、IMA等多种技术于一身。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