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18万以内入门级SUV怎么选?对比评测逍客/XR-V/创界

汽车编辑也有几年了,在评测了这么多车型以后,我觉得每个级别都有自己的标杆车型,比如奢华的奔驰S、强悍的牧马人,以及全面的雅阁,虽然它们做不到每项都很强,但是一定能把消费者最需要的特质做到最好。而对于合资品牌的这些入门级SUV来说,我却想不出一个标杆车型的答案,因为这个级别的产品不仅多,而且实力接近,很难说谁和谁有多大差距。就比如说,逍客/XR-V/创界这三款小车,你觉得谁更强呢?

外观造型:各具特色,见仁见智

这三款车都是在2019年上市的,和XR-V是改款,创界是新车,相对来说的外观变化最小,算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微整形。前脸还是V-motion,但是尺寸变得更大,视觉效果也更加立体。另外,车身颜色增加了幻影蓝,和XR-V的思路一样,给全系注入了不少的活力。最后,就是之前总被点名的卤素蜡烛灯也升级为了全LED的大灯组,照明效果有着非常显著的提升。

所以综合来看,虽然改动的地方不多,但是都在刀刃上,而且它不大改也确实有自己的道理。因为去翻一翻这个级别的销量榜,每个月基本都是拔得头筹,而且它的销量在2018年就已经突破100万辆了,所以作为领跑者,确实不用做大的改变,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正常发挥就好。

第二款车我们来说东风本田的XR-V,很多女孩儿都非常喜欢这辆车,我觉得和它比较柔和的造型是不无关系的,而且这次它又变得更年轻了一些。首先是,之前大家都知道,大街上跑的XR-V无非就是白的,橙的和红的,而这回它的主打色变成了更潮流的闪烈黄和单宁蓝,黄色会更亮一点,有那种荧光的质感,而蓝色要更朦胧一些,然后前脸的镀铬饰条还被设计成了潮人的小胡子。

另外作为一款中期改款车型,对于外部配置也有一些提升,比如增加了日间行车灯、熏黑轮毂和双出排气,车身也加长了58mm,虽然尺寸还是三款车中当中最小的,但是内部空间可就不一定了,至于谁最小,我们待会再说。

最后我们再来看雪佛兰的创界,它是三款车里设计感最激进的,特点也最鲜明。创界的外观实际上有两个版本,中低配是RedLine尚红系列,有很多熏黑处理和红色饰条的点缀,而高配车型则是RS版本,套件看上去要更加战斗一些。

这两年大家应该能看到,在设计上花费的功夫是非常大的,特别像是这种新车型,更是要花大力气去包装去打磨,并且和品牌自身的运动基因相融合,我觉得是挺好的一件事儿,让消费者选择的面儿更广了。外部配置方面,创界全系标配近光灯和自动头灯,参考它的价格我觉得做到这点还是挺不容易的。

内饰设计:逍客变化最大,创界仍需提升

现在我们进入到内饰的篇章,以前的内饰给我们的感觉是中规中矩,没什么亮点,但也没什么硬伤。而这回改款后的全新针对内饰进行了非常大的调整,一方面是高级感和豪华氛围得到了进化,另一方面是配置水平有所提升。首先来说视觉层面的设计感,中控区域的布局更加合理,屏幕增大到9英寸,但是物理按键得到了相应的简化,更符合目前极简的设计趋势。

另外,方向盘和排挡杆的造型也是脱胎换骨,还采用了这种平底的运动化设计,会显得更加大气一些,并且因为握环变粗了,所以我觉得是这三款车当中最舒服的。最后,就是配色烘托出的高级感了,这回请到了一位女性的内饰设计师,相比男性自然会更加感性和有格调一些,所以我们便看到了这种很深沉的桃梨配色,包括座椅上的这种很像男人腹肌的设计,都会让整体氛围变得高级不少。

的配置也要重点说下,因为改款后它的价格其实是要比以前便宜了,但是配置的丰富性却上去了,而且有很多配置是这三款车中当中仅有的,比如360度全景影像、液晶仪表、座椅电动调节、座椅加热以及后排的空调出风口和USB接口,在这个级别消费者普遍很重视性价比的情况下,的优势就很明显了。

XR-V的内饰变化可以说是非常小了,它只是把以前这部分的两个空调旋钮改为了现在的触摸屏幕,看上去整体中控区域会更加简洁干净一些。

但是在选材用料上,XR-V进行了较大的提升,除了中控台上方还是硬塑料以外,其他地方比如这里、这里,甚至前后的门板上都采用了软性的皮质包裹,再加上亮橙色的撞色搭配,车里的豪华氛围一下就上去了,对于小型来说,这种设计还是挺难得的。

坐进创界RedLine版本的车内呢,会发现整体都采用了一个黑色的处理,相比较XR-V,甚至是和它的高配RS版本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在用料上面也基本都是硬塑料,包括方向盘,排挡杆和座椅都不是真皮的。不过创界在设计感方面还是有一些亮点的,比如副驾驶前方有一个储物槽,加上这种造型,会感觉有一些巧妙的心思,同时也会有不错的实用性。

另外座椅我觉得设计得也不错,虽然不是很宽大,但是它采用了革与织物的双色拼接,视觉效果还是不错的,包括储物空间在这种小车里也算比较多的,挡把旁边有两个杯架,前后也都有放东西的地方,另外还有AUX、USB、Type-C和点烟器的接口,所以我觉得如果这种小车把储物空间挖掘的好,有时候比大车还要更好用一些,毕竟都离得很近,更顺手一些。

配置方面呢,算是一个正常的水准,主要的亮点在于它的车联网每年能提供100G的免费流量,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绝对是够用了,而且车机系统还支持Carplay和Carlife。所以综合来说,创界RedLine版本的内饰我觉得功能性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氛围还有提升空间。

乘坐空间:日系的优良传统,美系也在进步

长度比创界短了10mm,但是车宽车高轴距都是绝对占优的,这种更大的造型最终让我们在上得到了最大的乘坐空间,所以我觉得在这个级别就是一个标杆,前排后排头部腿部,哪方面你都挑不出毛病来,而且后排的配置也照顾得非常全面,中间地板还是纯平的,是消费者最希望得到那种空间表现。

大家都说本田是偷空间的高手,这个真理在XR-V上再次得到了印证。按尺寸来说,XR-V是三款车里最小的,但是实际的乘坐空间却并不是这样,后排很宽敞,腿部有超过两拳的余量,头部也不会蹭到头发,表现得很不错。另外,真皮包裹的座椅无论是坐垫长度,靠背的角度以及填充物的软硬都是比较合适的,所以坐在这整个身体都会比较的松弛。不过也有两个小槽点,一个是门板上的储物格比较靠后,被座椅挡住了一些,拿东西不是特别顺手,另外就是中央扶手放下来之后,并没有杯架,便利性略有不足。

创界的尺寸在三款车当中处于一个中间的水平,但是实际的乘坐空间却是最小的。坐在后排,有这么几点体会比较深刻。首先,一坐进来感觉后排座椅比前排是要高的,我觉得这是好的地方,因为视野要更开阔一些,但是它的坐垫比较短,而且革这种材质相比真皮来说没有那么柔软,缺乏一些形变,所以坐在这感觉比较支棱着。另外第二点,前排都是我的驾驶位,创界后排的腿部空间确实比和XR-V要小一些,头部空间倒是相差不大,而且中间这个头枕也没有发育完全,是不能升降的。最后就是后排的配置,这里什么都没有,但是中央扶手有杯架,这点比XR-V是要好的。

驾驶感受:自吸也有劲儿,涡轮也平顺

、XR-V和创界这回借到的都是CVT的版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统一的标尺,还是挺有对比性的。在说动力之前,我想先说一下的视野,真的是特别开阔,我觉得一方面是它中控台这部分设计得比较低,从而让前挡风玻璃的有效面积会大一些,另外就是A住在满足碰撞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得比较细,而且它的后视镜也是三款车当中最大的,从而让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视野。另外再说动力,改款之后的暂时没有1.2T的版本了,全部都搭载2.0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113kW,最大扭矩204N·m,参数标定的还可以。通过这几天的试驾给我的感觉是,的油门初段调校得比较灵敏,基本上你不用怎么踩,就能马上获得不错的动力,对于在城市中跟车或者防止加塞来说,是挺好用的一招。第二个是这种环路的匀速行驶,速度差不多在80km/h左右,这个时候的状态是我最喜欢的,动力输出不费劲,转速也不高,然后会随着路面有一些起伏,但是悬架又不会敏感到有那些多余的跳动,就是很舒服很享受的这么一个过程,我觉得这是我开这种家用想拥有的那个状态,家里人坐着也会非常舒服。至于说急加速,确实不是的强项,毕竟只是2.0排量的自然吸气,还是要多给一些耐心的。

XR-V这边呢,它的性格和外观一样,都属于比较柔和的类型,完全以舒适化为取向,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和这种既能兼顾家用又带有一些韧劲儿的感觉还不太一样。虽然这个1.5T的思域都是220Turbo,但是开起来完全没有那么暴躁,无论是动力请求的反馈,的声浪,还是加速时的迅猛程度,都是相对比较温和的,XR-V上涡轮我觉得完全只是为了更多的动力储备,而并不是让你去飙车的,它依然要尽到一个家用小型的使命,就是顺利地把人从A点送到B点,就这么简单。另外,转向手感和底盘调校也都是家用的感觉,而且更多考虑到了女孩子的驾驶需求,转向很轻,基本是上手零难度。不过呢,XR-V的通过性确实有必要提一嘴,因为大家都知道其实离地间隙都不高,而这回因为是国六版本,所以它在底下增加了一个催化器,从侧面很明显就能看到,所以这块儿我觉得在过一些坑洼路段的时候,是会有一点隐患的。

最后我们来说创界,我觉得这款车又是另外一种性格,而且是和XR-V完全相反的,就是它想成为这个级别当中最运动的车型之一,和自己的外观造型达到统一的步调。比如说动力,1.3T的涡轮增压,虽然不大,但是经过运动化调校后,参数已经基本和XR-V的1.5T差不多了,而且创界的扭矩爆发平台来得要更早,从1500转就开始了,所以体感上我觉得创界稍微要快一些。另外,从转向手感,刹车踏板的脚感来说,创界也是这三款车里最沉的,你会感知到它是想把驾驶感做得更扎实一些,让你忘记这是一款家用的小型,从而获得一些不一样的驾驶乐趣。但是我觉得它在一些地方还是有提升的空间,比如的滤振质感,它不像那么利落,也不像XR-V那么舒服,尤其是后在过减速带的时候,感觉是弹簧太硬缺乏足够的压缩行程,所以会颠那么一下,稍微有一些不够自然。

对于这些落地价在15到18万元的入门级,其实消费者的需求还是比较务实的,更多是关注这种实际的体验感,比如空间大不大,配置高不高,开起来顺不顺手,所以这对于每款车来说就非常公平,并不牵扯到品牌溢价的问题。我觉得三款车都有各自所擅长的方面,但如果综合评断的话,好像是要稍微领先一点点的,表现要更全面一些,然后是XR-V表现也不错,但是在细节上还需要再打磨打磨,最后是创界,作为一款新车杀入战场,可能更多的还是收集一些市场反馈,等待改款再决雌雄了。所以回到开篇的那个问题,答案也就迎刃而解了。




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