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回顾下福特福克斯ST-Line Lommel赛道特别版驾驶感受如何

  • 作者: carsmile
  • 2020-04-05 06:32
  • 2335

去年初福克斯上市,原厂花了一番功夫要我们接受扭力梁后悬挂,运动性依旧挂保证,结果,扭力梁操控确实很棒!但不到1年,竟火速加入多连杆版本,还以赛道版自居,开起来真有更厉害吗?为此,一些地区九和在六福村停车场举行多STLine驾驶体验会,透过麋鹿测试、绕锥两道关卡,以便凸显激烈驾驶下的车辆反馈。但大家都想看到的扭力梁PK多戏码原厂并没有安排,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嘛!

在无两车对比之下,除非差异如天地,否则难分胜负,是本次试驾最可惜的地方。为赋予扭力梁版本STLine独特性,原厂将其命名为Lommel赛道特化版,其Lommel取自福特比利时LommelProvingGround测试赛道,也不难看出原厂对多车型的操控相当具有信心。未来Lommel赛道特化版将会以顶规身份,与既有的扭力梁STLine并行部署,两者差异除后形式不同外,Lommel还强化了剎车系统,尾灯换上LED款式。

其余扮相、配置皆与现行STLine相同,整体以底盘差异为主,基本上不容易辨识其身份。现场展出四代副车架总成,全部皆为铸铁材质,再加上防倾杆,整体结构较扭力梁复杂。而多优点在于可左右完全独立作动,理应当车辆单边受力时拥有较好的吸震能力,也较不易晃动,但还得看周边、圈簧、避震阻尼如何调配,可以很硬派弹跳、也能全然舒适,简单来说,比非独立拥有更大的调校空间。

在胎圈部分与既有STLine车型相同,铝制轮毂为18寸双色,配胎为235/40R18之米其林PS4跑车轮胎整体搭配等级算是颇高。多STLine针对刹车性能强化,碟盘尺寸由原本的前282毫米、后271毫米,加大至前308毫米、后302毫米,卡钳虽然还是单向活塞,但红色涂装让视觉感提升了一些,在后悬总成、套件变化下,整体车重也较原本STLine多出30kg来到1390kg。

头灯科技也与原本STLine相同,头灯带有主动远近光功能,外侧为远灯、内侧为近光灯,L形日形灯也颇具质感,前保也有雾灯配置。LED尾灯为外观一大重点,相较原本的卤素配置,光条在点灯时更有识别度,也提升了车尾质感,加上Lommel车尾铭牌,为识别多车型的最好方式!内饰与原STLine铺陈相同,平底方向盘、抬头显示、电子式手、Qi无线充电等一应俱全,当然也包含了Level2半自动驾驶,全速域ACC、车道修正辅助等皆无缺席。

关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四代诞生之初,其他地区媒体KM77便以1.0节能Boost扭力梁版本,用82公里每小时时速通过阵仗,这是与三代RS相同、比大众GolfGTI(75公里每小时通过)还优异的成绩,当然引起车迷热烈讨论。这回模拟摆放出KM77的阵仗,并非要以其他地区82公里每小时(扭力梁)作为目标挑战,必竟场地、车手、皆不相同(也不确定阵仗摆放是否100%与KM77相同),再者原厂也无提供比较车辆。

因此这回只能以试驾多的感受为主,到底会比扭力梁强多少?就待之后我们另外验证了!ESP必须全程开启,考验车辆高速闪避能力。第一趟先以时速73公里每小时进阵仗小试身手,进行闪避时车头指向快速,侧倾也不明显,在连续换道下重心转移也相当迅速,在此速度等级下离极限很远,不会推头、也不会甩尾,P介入也相当自然,车辆不会有任何扯动情形,驾驶信心度颇高。

第一趟暖身结束后,第二趟出发一口气将车速提升到78km进阵仗,在第一次闪避仍保有明快地指向,也称得住,但在连续切换车道下,车身晃动程度加大,即便有P+高级跑胎加持,仍有轻微情况产生,车尾动态则是呈现安定。虽然本次无扭力梁同场测试,但以过往试驾经验来看,既有STLine激烈驾驶尾巴更活一些,但也在好控制范围,亦不会有转向过度情况发生,体感来说两者差异甚小。

本次活动也请来AAI赛车队老板、现役车手陈俊杉进行指导,驾驶技术当然与车媒不同等级,杉哥在满载四人状态下,便能用接近8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进入阵仗,虽然因满载让惯性大幅增加,但仍顺利通过考验,显现车辆极限确实颇高,电子辅助也能在极限状态下,帮助车辆维持指向、可控性。绕锥测试与属性不同,绕锥过程中需补油维持速度外,进锥、重心转移等动作要靠收放油门来达成,因此不只是考验,也考验动力协调性。

动力搭配与现行1.5T完全相同,最大动力182hp不俗外,面对连续绕锥,在低速收放油门扭力更为重要,其24.5kgm扭力在1600~4500转速皆可产生,输出好球带相当广泛,进入运动动力模式后,轻点油门便有足够推力,即便踩深了些,退档动作也明快,在激烈驾驶下,动力逻辑、反应速度,更胜手动模式!这次绕锥并没有追求最快通过时间,是要加大动作、刻意逼出车辆极限,才能体验这副多的实力。

在重心转移确实之下,配胎好、胎面宽,情况并不严重,反倒是瞬间收油、用力丢进阵仗,车尾滑动会明显一些,其滑动程度屁股不至于Over,顶多是方向盘回正,这般设定对于爱驾驶的人来说,跑山路、跑赛道都有助于快速出弯,运动性确实不错。

操控是同级高标无误,期待与扭力梁同场对比,就如文章开头所说,扭力梁的STLine操控表现已属同级高标准,后换成多之后,到底能提升多少操控能耐,说实话,这次少了扭力梁版本同场对比,我们很难说个精准!但可以确定的是,依旧是同级高标准,至于大家关心的,到底比扭力梁强多少?就让我们来规划一下,用数据说话。

易车号作者提供文章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