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联合引擎︱逸动PLUS竞争力分析,思域你还好吗?

八年时间经历了三代车型的变迁,对于一款汽车产品而言,这样的更新速度不仅仅代表着对自身产品不断进步的迫切进取态度,更是可以看做是自身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轨迹。

显然,这款八年经历三代车型变迁的正是来自长安汽车逸动PLUS,上市价格为:7.29-10.39万元。眼下已完成第三代车型上市的PLUS,不仅是在轿车领域的再一次实力加强;也不单单是中国品牌中轿车领域“独占鳌头”的那个更有利选手;更是走向更高的竞争舞台。


1.6L 5MT精英型 7.29万元

1.6L 5MT豪华型 7.79万元

1.6L 6AT豪华型 8.99万元

1.4T 7DCT尊贵型 9.39万元

1.4T 7DCT旗舰型 10.39万元

绝大部分中国品牌近年来借着SUV在市场上赚得不少票仓。反观合资品牌,轿车与相得益彰,“两手抓”的策略始终比“孤注一掷”更稳健、靠谱。而在中国品牌中,能做到“两手抓”的车企也并不多,就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一位。


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在未来迟早会有一战!这一战不会针对性的进行对抗,也不会再给任何喘息机会。到那时,中国品牌较为薄弱的轿车环节要如何招架?

显然,PLUS的到来就已经说明了做好了这一战的准备。至于准备如何?能否与合资品牌一战?我们就先从槽点与亮点开始说起。


槽点

1.PLUS的后备厢内缺乏扣手设计,这会导致在关后备厢的时候因内部不够顺手而将手放在后备厢外部进行关尾门。带来的后果就是自己关尾门的手可会被弄脏。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只是小细节上的丢分,是在未来改款车型上的进步方向。


2.中控屏支持incall智能交互系统,功能也足够丰富。不过要想实现手机互联还需要下载一个专用的APP,所以它并不支持Carplay和Carlife。这样的情况需要消费者一个习惯的过程。


3.由于双联屏的极简设计以及一定位置的角度倾斜,会让PLUS中控屏以及液晶仪表在强光环境下出现反光情况,毕竟仪表上方没有做任何遮挡设计。


亮点

1.双联屏10.25英寸的大屏,是目前为止同级唯一。这项配置在合资品牌上找不到,同样在其它中国品牌上,目前也找不到。这不仅是PLUS对消费者表现出的设计个性,也是自己散发出来的一种更高端,更有科技感的吸引力。


2.PLUS在配置方面也做了优化,实用以及一些科技配置所覆盖的车型也更广了。从来自官方的配置表上我们不难发现,如无钥匙启动、远程启动、手机映射、仿皮座椅、感应后备厢这些配置已经做到了全系标配。


真正做到了最低配车型的配置水平也不再乞丐,满足实用的同时也能够做到一定的舒适。

3.不同风格的前脸设计赋予了PLUS在消费者面前更多的可能性。和CS75 PLUS一样的个性化前脸,给了消费者不同的选择和惊喜,也给了更多在设计上的肯定以及未来的方向。


接下来是竞争力时间,我们将逸动PLUS 2020款蓝鲸NE1.4TGDI DCT旗舰型(售价:10.39万元)思域2019款 220TURBO CVT劲动版(售价:13.99万元)进行对比。

看到我们此次竞争力分析的对比车型,或许会有人觉得是我们被充值了还是PLUS开始飘了?竟然想和神车思域版扳手腕了。就目前来看,PLUS的价格区间还是处在和中国品牌同级车型竞争的位置。但价格区间偏低并不代表产品力就一定不如合资品牌,面向当下不断向上突破的中国品牌,PLUS的出现就是肩负轿车领域的向上攀登。


面对合资品牌的紧凑型车是早晚的事情,而又作为一款话题性特别强的车型,自然也是PLUS向上路上的一位对手。这一次的对比就当做我们自作主张的“沙盘推演”吧!

至于为什么选择2019款 220TURBO CVT劲动版?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款车型也是性价比最高且在上市之初一车难求的销量主力车型

主被动安全以及辅助配置方面,PLUS相较于多出了主动刹车、全速自适应巡航、360全景影像。而则是多出前后头部气囊、发动机启停、自动驻车、可变转向比


在这个环节最大的优势则是在安全气囊的数量上。毕竟相较PLUS在价格上高出3.6万元,如果在体现高成本的数量上还和PLUS持平,那的减配工作做得就真的不错了。

即便如此,PLUS也用主动刹车、360全景影像以及自家拿手的全速自适应巡航做出反击。不论是实用性还是科技感方面,都领先

其他实用配置方面,PLUS则是多出感应后备厢、全液晶仪表、全景天窗、内置行车记录仪、主驾电动调节、语音控制、车联网、OTA升级、LED远近光、全车一键升降、后排出风口、后视镜电动折叠


则是多出温度分区控制、前雾灯,以及8个扬声器PLUS 6个)。除此之外,PLUS还有更大的轮圈和更大尺寸的中控屏。


配置水平的优劣显而易见,中国品牌在配置丰富程度上还未逢敌手。不过,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并不是中国品牌在配置领先的数量,而是质量

在质感方面,PLUS比营造得更出色。同时PLUS所领先的智能化配置(如车联网、语音控制、OTA升级、全速自适应巡航),也将自己的优势逐渐转变为自己抗衡合资品牌的底气。

恰好,这些都是合资品牌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此方面较为封闭的日系,一边是采用安卓9.0内核的操作系统并不断优化的PLUS,另一边是UI老旧、体验差的。这个选择题就是送分题,大家都会做吧?

接下来再说到动力部分,当智能科技的长安遇到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蓝鲸VS地球梦,一触即发。


动力参数方面,有着更高的最大功率,而PLUS在最大扭矩上有着更漂亮的数据。变速箱方面,搭载7DCT的PLUS拥有着更快的换挡速度,驾乘感受上也会更直接主观。而搭载CVT,在平顺性上有着先天优势。

最后看到后悬架类型方面,十万元级别的PLUS也是毫无意外的采用扭力梁,这样的表现也很正常。相比多连杆独立悬架,就不会有心理上的优越感。只是类型不代表所有,调校功底才是表现的真功夫。至于的动态表现,我们此次不做讨论。


产品力方面,PLUS相比也并没有处下风。就连车身的装配工艺也领先如今的,一边是PLUS激光焊接的车顶,另一边是焊点焊接的。如果硬要说选择,那就是很多人放不下的品牌力作祟了吧?不过,曾经B柱断裂的画面会不会浮现在自己眼前?会不会继续选择遗忘式的自我安慰,然后继续选择?再看看,至今测试过的车型都是五星的成绩,也包括

谁偷工减料,谁更加厚道?

总结:确实,PLUS在品牌力上确实是短板。这也是PLUS相较甚至是合资品牌会吃亏的地方。不论是中国特供的朗逸还是省油滴滴能手的轩逸,以及全球销量第一的卡罗拉和秒天秒地的思域PLUS以及所有中国品牌车型的品牌文化都还差得很远!


这些差距现阶段我们只能用更实用丰富的配置、更有质感的用料、更智能的科技甚至是更低的价格去和合资品牌“田忌赛马”。

中国品牌的第一步——“造好车”,如今我们可以有底气的说“我们做到了”!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国内的消费者觉得开PLUS更有面儿?从性价比、售后、购车政策等实际层面向品牌情感、认可度以及热爱的精神层面转变。需要思考的地方,也是未来努力且长期付出努力的方向。


看看那些历经十几代车型的品牌文化,来到第三代的PLUS也有起势的姿态。对合资品牌而言,PLUS的到来或许还算不上它们的噩梦,但是再继续让其发育几代车型,或许那时候就不只是噩梦,而是噩梦成真。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