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自主品牌汽车的再国际化,选择“上汽模式”还是“吉利模式”?

如今,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已经基本具备了向上跃升的力量,将迎来“再国际化”的全新发展阶段。自主品牌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以战略定位、突破发达国家市场、业务模式、竞争能力、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抓手,推进国际化业务向纵深发展。

在全球经济低迷、中美贸易摩擦、伊朗市场停滞等国际经贸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中国出口能够再度突破百万辆级别,标志着中国的国际化正迈向新的起点。尽管与欧美日韩企业相比,自主品牌的国际化存在规模小、核心技术不足、出口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弱等诸多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自主品牌的国际化已经基本具备了向上跃升的力量,将迎来“再国际化”的全新发展阶段。

产品进步

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持续进步,根据J.D.Power 发布的2019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报告,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新车质量的差距不断缩小。2000年,两者的每百辆车问题数(PP100)为396分,而在2019年,PP100为9分,自主品牌质量逐步与国际品牌接近。

政策支持

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自主品牌融入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品牌逐步实现向发达国家出口;到2025年,中国品牌在全球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若干中国品牌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这些支持政策的制定实施,为国际化快速升级创造了积极条件。

市场因素

自主品牌的出口规模,目前已经稳定在百万辆以上;上汽吉利长城等企业的国际化,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尤其是行业“领头羊”,2019年出口达到28.5万辆,占中国出口总量的27.8%,在英国、泰国等7个单一市场销量“过万”;自主品牌在经济型乘用车、载货车、中大型客车等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自主品牌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稳步增长,2018年,中国对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出口12.2万辆,占中国出口总量的12.1%。

业务模式

随之自主品牌国际化的深入,业务模式逐步创新,海外投资建厂、海外并购、海外组建销售公司逐渐增多,国际化业务向本土化经营模式转变。投资约18亿人民币,与正大集团在泰国建立整车制造公司和整车销售公司,在制造、生产、销售、品牌、服务、配件等方面进行全价值链运作。2019年,在泰国市场份额位列第七,成为当地主流品牌;吉利汽车收购马来西亚宝腾49.9%的股份,以兼并重组方式进入马来西亚和东南亚市场。2019年,销量超过十万,在马来西亚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二。

自主品牌汽车“再国际化”的基本特征

所谓“再国际化”,是指自主品牌企业,在已有国际化成果的基础上,以提升品牌力为目标,在战略定位、市场选择、业务模式、竞争力打造等方面优化升级,真正把国际化当作企业战略,逐步进入欧美日韩发达国家市场,构建自身的体系竞争力,实现研发、生产、销售、资本、人才、金融本土化,推进自主品牌国际化业务向高质量方向发展。自主品牌的“再国际化”,有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国际化成为企业发展战略。国际化不仅仅是中国市场的补充,而是每个企业真正的发展战略。

第二,国际化不仅要进入亚非拉等发展国家市场,还要突破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

第三,国际化模式从产品销售和获取收益,升级为研发、制造、销售、品牌、金融等全价值链运作。通过资本、人才、金融等多层次的本土化运营,实现扎根当地市场,树立提高品牌力。

第四,国际化竞争要素,从单纯的产品性价比竞争、服务竞争,演变为在研发、产品、销售、人才、管理、金融、品牌等方面形成的综合竞争能力,即体系竞争力。

近几年来,自主品牌一直为“再国际化”进行着积极的实践和探索——2017年初,宣布投资32.75亿人民币,收购印度通用有限公司HALOL工厂,设立的第三个整车制造基地,在印度投放自主品牌产品;2019年6月,长城汽车在俄罗斯的图拉工厂竣工投产。图拉工厂投资5亿美元,是自主品牌在海外的第一个涵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的整车制造厂。自主品牌只有通过“再国际化”,才能根除当前存在的总体规模小、竞争力弱、发展质量不高的弊端,进而在自主品牌里孵化出2-3个世界品牌,推动中国从大国向强国迈进。

自主品牌汽车“再国际化”的抓手

自主品牌的“再国际化”,既是艰难的过程,也是长期的过程。自主品牌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以战略定位、突破发达国家市场、业务模式、竞争能力、为主要抓手,推进国际化业务向纵深发展。

第一,真正把国际化当作战略。董事长魏建军说过,自主品牌要想活下去,必须走出去,必须全球化。自主品牌要改变思维,摒弃以前“立足中国去看世界”的短视意识,把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同等重视,切切实实把国际化作为企业战略来抓。

把国际化当作战略,要统筹安排公司资源。自主品牌要整合公司全部资源,而不是简单成立一个国际公司,国际化就成了这个国际公司的任务,从而把战略变成了战术。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战略,要针对国际市场的差异化的消费需求,重新设计和开发产品;要根据海外生产和海外销售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要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保证国际化团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要保持战略定力,根据国际业务盈利周期长的特点,系统设计与国际化相匹配的考核机制。

第二,突破欧美日韩发达国家市场。自主品牌要想成功,必须成为国际化企业;要想成为国际化企业,就必须突破发达国家市场。只有在欧美日韩发达市场站住脚,做出业绩,才算实现了国际化。为此,一些自主品牌已经积极行动,在发达国家市场布局。在英国、澳新(澳大利亚新西兰)销量过万,并将拓展新加坡市场;比亚迪电动大巴已进入欧洲市场多年,在欧洲纯电动巴士领域排名第一,在英国纯电动大巴市场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的高端品牌领克,计划在2020年下半年进军欧洲市场。

相对来说,在发达国家市场中,美国市场准入壁垒较低,但法律风险非常高;欧洲准入壁垒非常高,但是一旦进入,后续风险较小。自主品牌一方面要把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当作海外业务的“终极目标”,坚定不移向发达国家市场突破;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稳扎稳打,等条件成熟了再选择合适的市场进行切入。

第三,推动业务模式升级。自主品牌的“再国际化”,通常有两种模式:“模式”和“模式”。“模式”指在重点市场建立制造基地和销售公司,通过研发、制造、销售、服务、金融等全价值链运作,建立品牌形象。“模式”指在重点市场收购当地品牌,利用当地品牌去输出自己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推动国际化业务开展。

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主动性强,自建生产基地,实现生产本土化产品;可以快速建立较强的营销网络和服务网络;通过全价值链运作,盈利来源广。缺点是自建或购买工厂,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业务初期品牌知名度低,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盈利周期长,长时间内处于亏损状态。“模式”的优势在于收购的品牌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具备健全的运营体系,产品导入后,立即可以销售。缺点是收购一般需要巨额资金,资金压力大;运作初期与合作伙伴存在文化差异,前期要进行长时间磨合。目前自主品牌大多选择的是“模式”。

第四,重视出口。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中国连续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在电池、能耗、续航等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纯电动汽车名爵EZS先后登陆英国、荷兰、挪威等国家,连续数月位列国际品牌纯电动SUV销量第一;比亚迪新能源客车已批量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

随着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等国家纷纷出台措施支持出口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机会。针对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日韩发达国家市场,可以将新能源和传统车有机组合起来,利用组合优势,更好的进行市场突破。自主品牌,要充分利用在中国市场建立的先发优势,锚定政府用车、公交出租和旅游景点用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布局产品。同时,在的技术标准、产品投放、销售渠道、运营模式等方面,占据市场先机。

第五,培育体系竞争力。在“再国际化”阶段,自主品牌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从与世界品牌“正面交锋”,从世界品牌手中夺取市场份额。与之相适应,自主品牌与世界品牌的竞争,从某个点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体系竞争,即在研发、制造、营销、品牌、二手车、金融等方面形成的综合的、全面的竞争。自主品牌汽必须直面挑战,快速培育自己的体系竞争力,有了这个能力,才能在与世界品牌的“肉搏”中活下去。

可爱的读者,都会点【在看】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