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2.0T涡轮增压之战 天籁2.0T VS 宝马325Li

史上最运动的天籁VS史上最舒适的3系

古人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沿用千余年未衰,用于诠释汽车工业中的车系家族更是贴切至极。数十年来,日产天籁所代表的“舒适家用”与宝马3系所代表的“运动前卫”,都是车迷群体中津津乐道的典范。

自1988始,先辈Cefiro奠定了在后排买家心中的地位,以“豪华大沙发”著称的Cefiro及其后辈,每一代都是后排买家绕不开的主流之选。同样的,自1975年始,奠定了宝马在前排买家心中的地位,以“驾驶者之车”著称的3系是前排买家绕不开的主流之选。

如今,两位在各自领域“术业有专攻”的佼佼者,却选择了学习对方的长处,最终成为更加全面的中型豪华座驾。

曾以舒适为王的家族,如今衍生出第七代2.0T车型,在保持舒适优势的同时,凭借强大的VC-TURBO“超变擎”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将百公里加速时间推进到6秒级,演变成日系运动轿车的代表之作。

曾以操控为王的3系家族,如今衍生出第七代325Li加长版车型,操控优势犹在,更难得的是加入了极为舒适的后排,摇身一变成了舒适德系车的代表之作。

今天,我们就拿史上最运动的对比史上最舒适的3系,看看这两位车坛大咖是否能在对方擅长的领域也表现出强大的产品力。

“善变”的天籁2.0TVS“温顺”的325Li

工业界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长期在美国“沃德十佳”占榜的VQ六缸自吸直六自吸,分别代表了东方与西方在21世纪初的民用内燃机最高成就,其中VQ系列更是占榜长达14年之久!

然而,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之下,再强悍的六缸自然吸气都将被四缸涡轮增压机型替代,均对此作出了主动的回应,消费者得到的答案便是VC-TURBO“超变擎”B48系列

今天手上同时出现这两台神车,我还是有点小兴奋的,毕竟两台中型车此前并不是在同一个领域作战,而如今居然主动成为了对方的对手,而且搭载的还都是目前最主流的2.0T四缸

先来说说新的黑科技吧,理工男立刻为你揭秘。搭载于2.0T车型之上的VC-TURBO“超变擎”,是潜心研发20年的可变大作。其实,早在100年前,业界就在“可变”领域作出了初步的理论研究,但一个过去了,包括萨博标致在内的老牌均折戟沉沙,最终突围而出,给出了最终量产版的机型。

VC-TURBO“超变擎”通过一套全新设计的连杆结构来实现的改变,四结构最末端有一台驱动电机,这台带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电机经过减速器减速增扭后,通过A来转动A/C之间的控制转轴,进而控制整个四结构的C和L,让U的上止点/下止点位置得到改变,进而切换高模式/低模式。

这个结构看起来简单,但实现起来特别难,因为这对材质和工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目前全球独此一家有大面积量产产品的。

如果你像我现在这样,行驶开阔通畅的路面上,动力请求很低,尽可能把提高才是正解。此时,VC-TURBO会推动四结构让活塞的上止点/下止点全部上移最多6mm,行程由90.1mm降低至88.9mm,排量由1997cc降低至1970cc,“几何”大幅度提升至14:1,增压器没有上压。

笔者此时感受到的是极为平顺的输出,瞬时油耗最低可以达到4L/100km左右,日常平均也不过7L左右,可以说是省到极点了。14:1这个超高,目前仅有马自达这些极客范的厂家能做到,而那些做不到的厂家,都被过于激烈的爆震现象给难住了。这套平顺性极佳的VC-TURBO与CVT无级变速箱的组合则给我重新洗了脑,原来超高可以如此无忧使用的,这还是在国内燃油品质欠佳的大前提之下。

更重要的是,装备VC-TURBO2.0T车型,不仅能保持节油节能,还能让不充分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质大幅度减少,轻松满足目前全球最严格的排放法规,比如中国的国六B。

如果你突然不想佛系开车了,突然要迅猛动力,狠踩油门就是。我把油门踩到底,恨不得把防火墙踹穿,推背感瞬间就爆发了!之前那些键盘车身都跟我们说CVT没有运动感,那这台2.0T真是一巴掌甩在键盘脸上了,6字头的百公里真的不是吹的。

包括笔者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不会注意到,就这么一个瞬间,VC-TURBO的“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变——VC-TURBO让的上止点/下止点全部下移最多6mm,提升回1997cc,“几何”大幅度降低至8:1,这时候涡轮增压器起压,配气量大增,燃油喷射量大增,缸内压力大增,在不的前提下迅速输出252PS最大功率,峰值扭矩更是达到了380Nm,硬核!

更值得一提的是,VC-TURBO采用了“歧管喷射DIG+缸内直喷MPI”双喷射方式,低负载工况以最省油的歧管喷射DIG为主,高负载工况以最高性能的缸内直喷MPI为主。

这套双喷射系统还有一个大优势,就是在利用直喷技术保持高性能的前提下,还能用歧管喷洒技术天生的积碳清洁能力来保持缸体内部清洁。

接下来,我们看看325Li的动力系统造诣。很多人会说就是运动之王,其实现在一直都在往舒适方向走,你根本想不到这一代5系会比E级舒适那么多,也想不到这一代3系Li会如此沉迷于舒适不能自拔。好在,并未剑走偏锋,而是保留了强悍的动力功底,全新升级的B48TU就是其中主角。

B48TU是B48系列的新成员,设计上的升级策略与新的B58TU(3.0T六缸)基本一致,优化方式就是基于B48/B58原作,在缸盖设计、冷却循环、燃油喷射方面进行了改进,让机体更成熟,更低,动力更强,令其继续服役多一些年头。

目前B48TU有三个动力调校版本,156PS的低功率版本对应320Li尾标,184PS的标准版本对应325Li尾标,258PS的高版本对应330Li尾标。

这三款动力又分为两个版本的设计,其中散热需求不大但快速热车需求更大的低版本采用了“歧管集成式设计”,而对散热需求更大的标准/高版本则把排气歧管独立出来,以实现更佳的排气散热效果。笔者今天开着的这台是325Li尾标的标准版本,因此设计是不集成歧管的。

B48TU升级了冷却循环之后,可以更加好地兼顾节能和性能,也能更好地适应极限的外部温度和用车工况。B48TU目前有三套冷却循环工况,低温时采用最快热机的小循环,温度逐步爬升时使用中循环,稳定时使用大循环,此举能让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温度当中,同时也可以尽可能避免因为冬季短途行驶工况(温度过低)造成的机油增多现象。

除了冷却系统的升级之外,B48TU还对配气系统、供油系统、点火系统进行了升级,其中配气用的正时链条从两条缩减成了一条,中间轮也跟着取消,链条张紧器相应减少一个,在保证工况一致的情况下完成了轻量化和可靠性提升的工作。

此外,博世提供的全新350bar供油系统有了压强上的提升,雾化效果更佳,燃烧效率更高,配合提升至42kV的火花塞点火电压,让整体供油与点火工况进行得完美。虽然这台2.0T的标称动力没有提升(标准版依然是184PS),但燃油经济性有了更多提升。

虽然B48TU的改进不大,但我们从不否认B48家族早已是目前量产2.0T四缸机当中的顶尖产品,与久负盛名的ZF8速手自一体的配合,也是业界少有的“天衣无缝”。

冷机启动时,B48TU的抖动并不大,水温提升速度较快,同时也证实了配备三套冷却循环工况的作用。这台325Li的方向盘非常丰满圆润(原谅我用了这么一个词),手感好得不要不要的。油门响应速度非常快,动力衔接也极为顺畅,不过动力的绝对值只有184PS,离VC-TURBO还有着差不多70PS的距离,我试了好几次0-100km/h加速,均在7.5秒左右,与2.0T有着一定距离。

以上那些工科男风格的技术解读,放在驾驶层面上,基本上很难真正觉察得到,我甚至不相信有人可以通过平常的驾驶就轻易分辨出老B48与现款B48TU的区别,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好好欣赏这一台车的动力系统。

总体来说,曾经的东方大师与西方大师,在这一次小涡轮化的浪潮当中,都守住了自己的领导地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配合252PS猛力的CVT,这么运动化的CVT,此前只在斯巴鲁力狮家族上遇到过,真正可以做到行云流水,加速轻松杀进6字头。

再来说说底盘和操控吧。“史上最运动的”这名号可不是盖的,前麦弗逊悬架的灵敏度出乎我的意料,我从未在任何一台车子上感受过此等迅速的转向响应速度,循迹精准性非常到位,当然这也得感谢原厂的这四只来自邓禄普SPSportMAXX旗舰运动系列的轮胎。后悬毫无疑问是多独立样式,以前的后悬都是极为慵懒的状态,而现在这台第七代的后悬居然有了前所未有的跟随性,连坐在后排都能感受到一丝惊喜。

再说说“史上最舒适的”。大家以为这一代325Li要变成日系大沙发了吗?并没有。虽说我也没开过如此软糯糯的3系,但这不代表G20/G28这代3系就毁在了中国消费者热爱舒适范的这个市场妥协之上。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前桥依然是3系标配,这个前悬能让3系的过弯极限变得相当高,此外还能节省不少空间。

加长之后的325Li并没有把车尾弄得过于愚钝,实际上它的跟随性还是很到位的,如果你愿意,深踩油门之后还是能甩尾的,只不过我并不推荐大家这样子做,毕竟南方已经进入雨季了。


舒适性对比:略胜一筹

的前排采用了全新3DMulti-Layer人体工学座椅,官方说是航天零重力科技理念,这个倒不需要死记硬背(反正说给朋友听也没有会记住),但一坐下来就能发现的确是“沙发厂”造的大沙发最灵光。使用的皮质很有豪华质感,新增防污涂层和菱形绗缝技术工艺制作,从视觉到触感满满都是诚意。

的前排座椅很有运动范儿,别看是加长版车型,其实前座的包裹性依然做得很强(可惜腿托依然是手动),3系家族的运动范继承了下来,大爱之。

后排是的重点,宽大厚实,坐上去非常软糯,深陷其中,舒服似神仙,最神奇的是这人工体学造型居然还令其拥有不错的包裹性,所以当前排老司机在劈弯的时候,后排乘客也不会被晃来晃去。

3系后排的腿部空间稍微少一点,但不妨碍这台加长版车型成为后排乘客的挚爱车型之一,最重要的原因依然是后排座椅的造型很“凹”,虽然沙发填充物比的硬一些。

采用了前后两片式全景天窗,在保证刚性的同时,又能获得尽可能多的透光面积。

3系的天窗为常规的样式,对强度有影响,但并不算很介意这一点。

的后备厢容积是586L,没有公布官方数据,目测比少70L左右。两个后备厢都没有完全工整的造型,均是因为特别照顾操控的后占了不少空间,而3系后悬所侵占的空间会更夸张一些。

再说说两台车的静谧性吧。印象最深刻的是称之为“全维静音车体”,这一代车型的全系产品均在前档风玻璃和侧门窗上采用了高强度的双层隔音玻璃,多处加注多种吸隔音材质,舱采用了主动式扭力拉杆系统(ATR)技术,最大限度地阻隔噪音。

的隔音一直是业界诟病的地方,不过这一代G28车型真的做出了史上最大的调整,全车隔音包用得很足,跑起来就能这一代长轴版3系很安静,比之前两三代都要静谧。

智能互联系统对比:各有千秋

第七代搭载了同级领先的NISSANCONNECT智联系统,实现全时导航、在线娱乐、在线支付等多种功能,其中还有阿里巴巴集团的互联服务助力,可以与智能手机实现互通。

NISSANCONNECT智联系统的操作界面非常简洁,逻辑清晰,直截了当地罗列出功能列表,层级不多,可以通过触摸、旋钮、按键、语音来进行操作,反应速度也足够快。

全新的语音识别引擎能够更加灵活地识别语音命令,对导航、娱乐等200多种车内场景实现简单直接有效且自然的人车互动,虽然笔者的普通话并不甚标准,但也不妨碍系统正确识别。

此外,我还可以通过多功能方向盘一键唤醒在线语音功能,可以轻松实现声控导航、声控电台、声控音乐三种功能,使用起来很舒心。之前很多朋友会觉得语音功能是一项科技功能,但其实它更像是一项安全功能,尽可能避免驾驶者分心去操作触屏或者按键。


再来看看的智能互联系统。这一代325Li使用了iDrive7.0人机交互系统,可以通过触屏、语音、iDrive旋钮等方式来控制。当然,我使用最多的还是iDrive旋钮,这个操作模块目前已经进化得炉火纯青,学习成本比较低。

因为这台325Li是低配车,所以系统里面并没有特别多的东西可供把玩,但这也不妨碍笔者来回扫了一下有无新增功能模块。

值得一提的是专业级导航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同时在全液晶仪表盘和中控屏当中显示和使用。

一样,也提供了一系列可供安装的应用程序,不过相比手机APP而言,这些程序的实用程度真的有待商榷。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对比:日产L2辅助驾驶系统很风骚

配备了SAEL2级别的ProPILOT超智驾系统,在全自动模式下可实现转向、加速和刹车等操作,长期驾车可以减缓驾驶疲劳。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合资轿车上首次配备的L2级别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系统利用车前单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VDC车辆动态控制系统、ECU、EPB电子驻车等控制系统,监测识别单车道车道线,让这台车始终保持在车道中央自动行驶。

作为一个比较爱睡懒觉的人,在车上吃早餐成为了日常,所以我自己对这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特别感兴趣。从实测体验来看,这套系统的跟车效率很高,自动转弯的精准性也很赞,即使遇到急弯也能够平顺转向,并与前车保持设定的安全距离。

与此同时,还搭载了ICC智能自适应巡航系统、智能前向碰撞预警、移动物体/行人探测预警、油门误踩智能纠正等十几项NISSANi-SAFETY智能防碰撞安全系统,可以说是安全防护武装到牙齿了。

再来看看我手上的这一台325Li,有点可惜,配置有点低,所以因此只有限速功能可用,在此就不多赘述。

编辑结语

史上最运动的VS史上最舒适的3系,这个话题真的足够有趣。我们从未预想过能成为运动当中的佼佼者,也从未预想过能把3系造得如此舒适静谧,或许就连我们自己都未预想过与3系都在第七代的时候变得如此全能,以至于同台竞技均不怯场。

试驾完这两台车之后,我对目前日本与德国的顶尖产品有了更多认识:一方面是理性的,比如同样顶尖的2.0T,比如同样有驾驶乐趣的操控质感;一方面是感性的,比如同样舒适的座椅与内饰,比如同样让人觉得赏心悦目的外观与内饰设计。

完全抛开品牌因素,只拿产品力论高低的话,2.0T与325Li真是一对难分难解的正面对手。


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