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新势力小鹏“收购”的福迪汽车是什么来头?


“遥远”的福迪汽车,因新势力造车小鹏的收购而再度进入汽车圈的视野中。


援引媒体报道,小鹏汽车已经收购了广东100%的股份,为其生产资质扫清了道路——公开资料显示,3月19日广东股权发生变更,股东变更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对于这一次收购的具体细节,我们倒不是很关心,毕竟,新势力造车企业通过收购现有企业来获得生产资质的事情我们已经屡见不鲜。而真正撩起我兴趣的,是因为这一则新闻的出现,让我再一次想起了,以及这个品牌曾经的风云往事。


于品牌建设而言,福迪这个品牌的确没有太大的存在感。从2001年诞生到现在,能够在市面上见到的品牌车型寥寥无几,无论是早年间的探索者,还是现在的揽福,通通没有存在感,甚至都难以找到它具体的销量。如果以品牌的角度来评价,这的确是个失败的案例。

不过,于整个产业而言,却是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千禧年,上汽通用别克赛欧掀起了十万元家轿的概念,在这一概念下,中国的私人消费市场被迅速的打开。与此同时,SUV这一新鲜的名词也正式进入到了中国市场——郑州日产帕拉丁第一次提出了的概念。


于是,当十万元和这两个在彼时颇为火热的概念合二为一的时候,也就催生了十万元经济型的这一细分市场。于是,在2007年之前,国内的市场迎来了第一次井喷——而这一次井喷的始作俑者,就是


当然,就像前面讲到的那样,在整车产品的层面上,不是一个成功的品牌。而它在这一轮经济性井喷的市场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大幅度的拉低了进军产业的入门门槛。

幕后的幕后到底是怎样的呢?相较于整车产品,最主要的业务集中在车身零部件的领域。


广东的前身是南海厂,在2001年完成了国营改制之后,新公司经历了一次转型,从单纯的生产整车,转变为从整车外形入手,为行业用户提供成熟的皮卡解决方案——从一个整车生产企业,转变为零部件生产企业。

而当的热潮开始在国内逐渐兴起的时候,南海也第一个嗅到了这一领域存在的商机。于是,一轮基于车身结构开发的工作就开始了。


彼时,南海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开发了一个基于老式日系打造而来的。为了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与产品共用,这个保留了相同的矩形小后门设计,以及与产品相同的底盘参数


相较于,最大的变化在于后门之后的空间被封闭,而封闭之后的区域则用来布置了第三排的座椅,或者是保留了产品大承载的特性。初期投产的产品与普通的一样,车顶采用平直的线条过渡,视觉观感一般。

而在后期的产品中,南海又加入了高顶的设计,车顶的轮廓按照RV车的风格进行了一定幅度的调整,在尾部的区域进行一定的抬高,并以形体变化来强化其整体感。另外和当时的RV车理念一样,广东南的这个也采用了外挂式的备胎来强调其野性的一面,整体也变得漂亮了一些。


但即便是这样,因为传统日系平台的小轮胎设计以及那个不伦不类的矩形后门门洞,这个的形体设计无论是在当时看来还是在现在看来,都是一个失败的典型。


不过,对于彼时急于进入乘用车市场的新兴本土品牌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在完成了这一的开发之后,广将这一产品作为整车的一种解决方案推向了市场,并迅速的收获了几乎全国所有企业的青睐。

于是,南海也在无意间,和曙光汽车底盘、绵阳发动机厂的491一道,构成了一个低端的产业链条。如果说模块化是一件很高端的生产方式的化,那么十几年前的这一条低端的产业链,就已经实现了全产业内部的模块化生产。


在这条产业链下,包括南汽集团、北汽福田、东风汽车上海万丰、天汽美亚吉奥汽车一汽红塔长城汽车等在内的所有企业,都推出过这一类同质化的产品。


比如说,彼时刚刚初见收益并迫切想要进入到领域的在这一模式的基础上推出了赛影、赛铃、赛骏、赛酷等等一系列的产品。而到现在还被人时不时提起的奥克斯造车,也是从这条产业链开始的。

在模块化的生产方式下,上述所有企业推出的产品都大同小异;除造型上一致外,统一的仿桃木内饰,统一的车载VCD,统一的真皮座椅,统一的车载杂物箱,统一的晶钻式大灯,当然还有统一的低质量。完全同质化的形象让这一类车型在短暂的收获了销量的同时,也同样快速的跌出了主流市场的目光。


之所以能够避免出现当时“同行”们的覆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很有远见的从丰田北美公司收购了第二代4Runner的技术资料,投产了赛弗,成功的跳出了同质化的怪圈。


作为一家零部件供应商,全国企业的青睐为南海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在2003年,南海就投资新建了一个年产5-10万辆整车,以及30万套的生产基地,产量远远超过整车产量。

在2007年,随着这一低端井喷期的结束,南海的业务开始收缩,但是主营的业务方向依旧没有变化。随后南海又推出了探索者III的,改变了矩形后门的设计,更多的偏向了传统。而在最近几年里投放的,则完全的变成了一辆也形成了从低端到中端的布局。

不过,的解决方案依旧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只是产品线更多的偏向了低端。至于最新的,最终也收获了一个客户——东风御风S16。


在一定意义上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低端产业链迅速爆发的历史,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支撑了中国低端的井喷。但这种成功的前提是建立在“赚快钱”的思维下的,而当国内的本土品牌开始下力气去研发造型和的时候,广东自然也就迅速衰落了。


当然,可以预见的是,即便被收购,但是广东的低端业务依旧会继续,这对于而言,倒也是一笔收入。


注:图片源自网络


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