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自主品牌的下半场 中国汽车逆袭还来得及吗?

2019年2月26日,一汽大众的全新子品牌“捷达”在德国狼堡亮相,不到一年时间,2020年的1月份,该品牌的第一款SUV——VS5月销量高达12830辆,在当月紧凑型排行榜中名列第12。

新车基于MQB平台打造,巧妙地使用了高功率版本的第三代EA2111.4T发动机搭配爱信的6AT变速箱,与大众的主流紧凑型车在动力系统上形成差异化,与此同时,其价格已经下探到与同级别自主品牌齐平的10万元以下......

对于来说,如今便是模块化生产体系的“红利期”,这股“旋风”迅速席卷入门级市场,对自主品牌已经带来初步的冲击。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样的“”绝对不会孤独地存在。同样的,丰田的TNGA架构、雷诺日产的CMF平台,无不为打造高质低价的车型在努力着,未来势必像一般进攻自主品牌汽车市场。

站在这个节点,我们也是时候整理一下,自主品牌目前有何优势?未来又可以如何逆袭?


优势点离不开高配置、大空间


自主品牌车在配置、内饰用料、空间等产品力普遍比同价位的合资车要强,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15万元的合资车,配个大屏加真皮座椅顶天了;15万元的自主品牌车?好家伙,液晶仪表盘、车联网CarPlay、座椅加热全给你配齐,乘坐空间还比合资车大了一个级别。总的来说就是,自主品牌车对合资车有着跨级别产品力打压的优势,也直接体现在产品力中。

举个例子,同样定价在12万元附近的帝豪GL雷凌,在配置上的差异不是一星半点,尽管只是定位,但是把双温区空调、都给配齐了,这一般只能在中型车上面能看到,更别提那块低分辨率、UI设计感人的中控屏了。在配置上,同价位的自主车可以说是碾压合资车的。

至于自主品牌车是如何做到的?就不在这里详述。


机械品质仍是瓶颈


但是有一说一,自主品牌车的好,大部分只体现在上面说的那些事实。而机械品质比同时期的合资车低,仍然是自主车的瓶颈。举个简单的例子:转向手感。转向手感一直是自主品牌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相对于同时期的合资车来说,生涩、虚位大、指向性不佳,是自主品牌车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然,转向手感,只是一个小的方面,匹配、油门响应、底盘质感等机械品质一直是自主车的短板。而上面提到的这些“品质”,也往往相对于配置、智能化等层面来说,更加容易被消费者所感知,所以机械品质无疑是隔在自主车和合资车之间的一道暂时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事实。


逆袭有三大路可行


事实上,目前的一线自主品牌(长城、长安、奇瑞吉利、传祺),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逆袭,他们在政策帮扶和强大的内需支撑下成功站住了阵脚。2019年,总销量(106万辆)、长安总销量(80.32万辆)、总销量(217.8万辆),而一汽丰田+广汽丰田的总销量也不过是142万辆,自主车的销量整体来看其实一点也不差。

但是最近合资车型没少在“价格下探”这个课题下功夫,子品牌,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随着合资股比政策的放宽;等品牌通过模块化生产压缩成本,未来自主品牌要面对的对手就是空间相近、配置相近、价格相差不多且机械品质更好的合资车了,能否在这一次挑战中继续站稳阵脚,就是自主车第二阶段逆袭成功与否的关键。

自主品牌逆袭路在何方?


1、靠时间来打磨


譬如长安,在欧洲有专门的研发部门,为新车的进行调校,所以当我们试长安的新车时不难发现,这个品牌的质感和转向手感都已经很接近同级别的合资车。当然,在机械品质上要全方位与合资车平起平坐是需要时间的,技术很狗血的是,在调校这些“玄学”上,是需要时间来累计数据和经验的,对于本身起步就迟的自主车,要从后面追赶上来,相当吃力。


2、新能源弯道超车


相对于靠时间打磨,有一个比较快捷的逆袭路径——新能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比亚迪,一个三电系统均为自主研发、国内掌握最多纯电专利的品牌,没有之一。近期推出的汉可以说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其搭载的刀片电池无论在充电效率、续航里程还是安全性方面都远超现时纯电车应用最广泛的三元锂电池。说夸张一点,汉连特斯拉都看不上。这就是典型的“弯道超车逆袭”。


3、资本运作、技术共享


这种逆袭方式最典型的践行者就是了,但比较特殊的是,收购沃尔沃之后并没有对其技术研发&产品进行过多的干预,而是抱着这个豪华品牌的技术大腿,来发展国内的产品——领克。共享平台、共享动力系统的领克虽然近年来销量不一定比得上WEY,但其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比肩合资的品牌形象,为日后的逆袭做足准备。

车市寒冬已经让我们看到,很明显是一个产品力导向的行业,2019年自主品牌销量整体下降、而日系车却逆势上扬。日系车靠的是渠道?传播?还是品牌力?都不是。靠的是可靠的品质和优越的产品体验。人机工程、质感、转向手感、传动系统匹配、效率等各方面的提升,这些都是合资车比自主品牌车做得更好的地方,一旦自主品牌在这些方面无限接近合资车,真正的“逆袭”也就水到渠成了。

此文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




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