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机油门”能否浇灭消费者对于雷克萨斯的过度热情?

近日,网上反应丰田车主出现了机油增多和乳化现象,这不禁让我震惊,毕竟一向以质量稳定而著称,以至于一时半会我怀疑是其竞争对手雇佣的水军来抹黑。而随后一些同样动力总成的雷克萨斯车主也反映了类似问题,我才知道这次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这几年我国豪华车市场的份额逐年递增,以BBA为首的第一集团在2019年贡献了200多万台的惊人销量,足见豪车市场的潜力深不可测。再看第二集团,头牌凯迪拉克虽然销量可观,但这是用巨幅的优惠所换来的结果,未来是否能稳住阵脚不容乐观。反观次席的,超越老牌劲旅沃尔沃捷豹等品牌,得到了名利双收的结果。



不可否认过去几年是在我国市场的蜜月期,我国有那么一群消费者对于的热爱与日俱增,原因无非是“进口带来的身份感”、“无与伦比的质量”、“小众品牌带来的逼格”。这里为什么我要打引号,因为我觉得以上三点都是我国汽车消费理念目前的一些误区所导致的。


首先是进口身份没有优势。在我看来进口的身份并不代表什么,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制造品质位居前列,且华晨和一汽早就证明了合资车型的品质完全可以匹配进口车型,甚至在成本上还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举个很鲜明的例子,苹果手机目前主要的代工厂在中国,售价10000多的PRO MAX如果以美国制造进口身份卖给你,价格增加2000,你买不买?你肯定不买啊,因为质量是一样的。多花出去的冤枉钱,实际上产品力没有提升,所谓的进口身份不仅不能代表品质更好,反而还会受关税等因素影响,到时候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切实利益。



其次是质量过度被神化。与其说是被神话,还不如说是整体日系车被神化,近几年网上的论调最多的就是“质量全球第一、日系车名列前茅、美国人豪车首选”。 美国人为什么买日系车?那是因为人家人工费贵,修车的代价比我国高不少,而不是人家比我们“懂车”。至于质量到底如何,最新的美国消费者报告显示,质量只能排在第五,是不是大跌眼镜?所以质量口碑是不错,但是没必要过度吹捧。



最后便是小众思想作祟。这种思想在我看来“害”了不少人,有些人看别人买苹果手机、华为手机,他就不乐意,产生一种“我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的心理”,最后买了什么X果、X族,小众是小众了,但是体验和公认的标杆产品比就是差了不少。偏偏的消费者存在这种心态的不在少数,40万买了辆ES,本因为可以diss下那些开着国产A6L、5系的车主,最后发现内饰不如人家、空间不如人家、加速不如人家、品牌不如人家,然后还,原来2870mm的轴距实际上只是B+,这样一来级别还差了半级,只剩下进口身份的遮羞布。



凭借消费者的过度追捧,慢慢变得膨胀,不仅没有任何的优惠,反而还催生了加价行为,让业内表示震惊。虽然去年就价格垄断行为,中国被处以8千多万元的罚款,但显然还想从消费者身上“讨回公道”,加价销售愈演愈烈,新一代“加价王者”LM也即将登基。


而如今这次的突发事件,我倒觉得是暂时让品牌和消费者共同冷静下来的及时雨。虽然官方的调查结果还未公布,但根据当年本田的“门”事件,几乎可以确定这是硬件上的缺陷。正所谓“捧得越高、摔得越疼”,也需要自我思考,在换取中国消费者信任的同时,自己是否能持续提供匹配的高质量,而不是一味地通过加价行为来“割韭菜”。再者未来是否能够将更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及时导入到国内市场,比如新一代纵置后驱的IS和GS,而不是将一辆20多万的亚洲龙豪华包装后再加个20万来“收割”不明真相的消费者。



对于消费者来说,凭借此次“翻车”,正好也可以重新审视这个品牌,是不是原先高估了它?而届时所给到的处理方案或许能够表达对于消费者的态度,假设采取召回更换零件的方案,那至少表明对于消费者有着起码的尊重;但如果还是拿出加价的傲慢,怠慢处理并推委责任,对不起,消费者不是好欺负的!毕竟地位高如豪华一哥奔驰,出现了问题照样大面积召回。


注: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若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需注明来自一号。如非法转载,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