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车辆碰撞的首层吸能结构 浅谈防撞梁吸能盒构造原理

[资讯-牛车网]

吸能盒的设计初衷,就是将防撞梁吸收的碰撞力度进行“汇总”“吸纳”,吸能盒将以自毁的方式保护其后部的车身构造,把撞击的能量尽可能的散去。因此,吸能盒可以说是车辆发生碰撞和追尾事故时的首层吸能设计。

由于在发生碰撞时,无论是前部还是后部,保险杠外皮、内部的缓冲泡沫、金属的,这些部件虽然是先于吸能盒被撞击变形的,但是它们都不具备实际有效吸能的作用(的撞击变形,和真正意义上的吸能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们还是要把吸能的重任放在吸能盒上。下面举几个典型的实例,来看看吸能盒的构造。

1、完全无吸能盒结构:宝骏510前部及后部

的前防撞杠是没有吸能盒的,也就是只有一个金属杠体用螺栓拧在纵梁上,碰撞时的吸能效果比较差劲。前杠上有三个金属支架,是作为前杠外皮的支撑架,设计位置突出在杠体之前,碰撞时支架先受损,而后才撞击到杠体上,逻辑上实在是行不通。

的后部防护设计客观的讲就是一塌糊涂,反正没有法规强制要求,即便完全空空荡荡也可以堂而皇之的上市,比如大众捷达后部就没有。如此一来,这后杠还算不错喽?至少它还焊接了一个长方形金属条,都这么寒酸了还来了个镂空设计,厂家对于成本的控制是多么的苛求啊!这种严谨的精神用错了地方吧。关于二级缓冲泡沫,也算是醉了。这么低成本的配件,还不给个完整的,切成两小块,哎!这个后部防护形同虚设啊,只能应对超低速碰撞了。

2、中规中矩吸能盒(有压溃诱导槽):宝来前部及后部

MQB的杠体两端设置了吸能盒,吸能盒的作用简单的理解就是可以吸收撞击能量的盒子。将全部撞击力吸收且自身变形,最大限度保证纵梁不收到伤害。的吸能盒四面都有溃缩引导槽,能够保证吸能盒的形变处于吸能效果最佳的形变范围内。此外,全新吸能盒通过螺栓与纵梁连接,方便碰撞后的维修,减少了维修费用和工时。

两侧具备吸能盒,通过螺栓与纵梁连接,方便碰撞后的更换,减少维修费用。但吸能盒采用了较为特殊的设计,为一大一小两个方形吸能盒的结合,同样具备缓冲吸能作用。此外,后部并没有缓冲泡沫。

3、双倍体积吸能盒(有压溃诱导槽):全新换代雷凌前部

吸能盒上方带有压溃诱导槽,而侧面并无此设计。主杠体和行人钢梁都是螺栓固定,碰撞后便于维修更换。在紧凑级家轿中,我们此前仅见过本田思域配有类似的双吸能盒结构,无疑是成本较高,碰撞吸能效果更好。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头部区域占用空间大且重量略微增加,且影响周边线束布局,不过还是利大于弊。

4、铝合金吸能盒:领克03前部

铝合金吸能盒呈类蜂窝状,提升了吸能效果,但没有设计压溃诱导槽仅有溃缩点。

总结:明白了吸能盒的设计构造原理,让我们对汽车知识了解也更加深了一小步。在接下来的牛车实验室原创栏目里,我们还将继续为大家普及一些安全的小知识。

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