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科学家用“分子眼”观测电池 提高电池性能

(图源: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官网)

盖世汽车讯通过分子眼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更确切地了解电池内部的运行原理,找出它们容易着火的原因。据外媒报道,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指挥部陆军研究实验室(U.S.ArmyCombatCapabilitiesDevelopmentCommand'sArmyResearchLaboratory)与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theU.S.DepartmentofEnergy'sPacificNorthwestNational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探讨电池两个关键部分接触时如何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电池中的关键部分,俗称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

研究人员表示,了解电池SEI的化学性质和形成机制,对以后更好地开发优质电池起到关键作用。新研究利用分子眼技术,绘制出SEI化学和结构动态图。陆军科学家OlegBorodin博士表示,这些属性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尤其是在低温、安全和循环寿命方面。

该研究项目的首席研究员Dr.KangXu说:“SEI对电池性能至关重要,但很难对其进行具体表征。它们决定电池的充电速度,以提高运行性能,并防止电池运行时,突然速度放缓或产生故障。然而,如同暗物质一样,每个人都知道它们的存在,却不清楚它们的工作原理。”

环境分子科学实验室(theEnvironmentalMolecularSciencesLaboratory)和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开发了原位液体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技术。他们与陆军科学家合作,利用这一技术,在电池首小时充电时,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电极-电解质界面化学工作原理。通过监测SEI的形成及其化学变化,绘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图,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他们的工作揭示了一些以前只能推测的东西。

在电池充电初期,电极/电解质界面会形成电双层。这种双层结构导致SEI的微结构和化学差异,并最终决定电池性能。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这种界面,可以为更好地设计电池提供有力指导。研究人员发现,初始充电期间,在任何相间化学反应发生之前,由于溶剂分子自组合,电极/电解质界面上会形成双电层。这是受锂离子和电极表面电位的影响。这一双层结构预测最终的相间化学,特别是带负电荷的电极表面,排斥来自内层的盐阴离子,从而在内部产生薄且致密的无机SEI。正是这一致密层负责传导Li+和绝缘电子,这是SEI的主要功能。内层形成后,出现电解质可渗透且富含有机物的外层。在高浓度富氟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由于双层中存在阴离子,SEI内层的LiF浓度较高。此类实时纳米级观测,将有助于为未来的电池设计更好的界面。

2017年,陆军研究人员与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ofMaryland)合作,首次研发出一种锂离子电池,该电池以水盐溶液为电解质,达到了家用电子产品所需的4.0V电压,如笔记本电脑等,而且不会像某些商用非水锂离子电池一样,存在火灾和爆炸风险。该团队发明的水性电池与大多数商用电池都不同。了解SEI可以逐步改进当前技术,作为许多陆军应用的直接解决方案。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