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
浏览易车国际站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易车原创 2024年北京车展,大众汽车展台向公众展示17款车型,并首次亮相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ID. CODE概念车,除此,在4月25日媒体日以“众启新境”为主题的发布会上,发布“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布局,该战略旨在未来几年内为中国用户打造覆盖各细分市场的卓越产品矩阵,更精准地满足用户需求。
发布会结束后,我们非常荣幸与大众集团高层进一步对话,以下是专访内容。
施文韬 (Thomas Schäfer)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
孟侠(Stefan Mecha)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
Kai Grünitz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技术研发负责人
Q1.这台大众针对中国市场打造的概念车ID. CODE在造型上是一台SUV,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国产电车在推出主打性能/操控的车型,未来大众的电车除了考虑以家用为主,大空间方面打造,那么在性能方面是否有更多的发展?
施文韬:我们希望ID. CODE能展示其前瞻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希望满足中国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引领大众汽车向前发展。ID. CODE的发布是我们迈出的正确一步。我们目前首推SUV车型,但我们还有其他车型设计,我们也会在此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新技术。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覆盖所有市场,而是精准定位不同的细分市场。在性能方面,我们将继续追求卓越,未来的ID. CODE和其他系列产品将保持高性能的标准。例如,我们预计未来的电动车将具备更强的加速性能,零至百公里加速时间可能缩短至1-2秒。然而,我们也深知必须在高提速与可持续性、路况适用性、安全性和驾驶感受之间找到平衡。
Kai Grünitz:ID. CODE的设计并不只是关乎设计本身,它更是一种前瞻性的理念,代表着大众汽车的设计在全球的未来方向,无论在中国、欧洲还是北美市场。我们希望所有大众品牌的ID. 系列具有高识别度,都能立刻被识别为大众车。ID. CODE展现了我们对中国市场未来可能趋势的前瞻性,采用了更加干净利落的设计。在中国,我们学到的重要一点是,我们并不需要完全推倒现有的一切重新来过,而是需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提升。
孟侠:首先,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ID. CODE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其次,在技术层面,我们要以够亮眼、脱颖而出的方式满足市场需求。这就是我们想要实现的两大目标。
Q2.刚才有没有关注到小米汽车展台人山人海的那种状态?大众汽车如何看待小米汽车?跟中国最新锐的企业相比,大众汽车的优势和挑战分别是什么?
Kai Grünitz:其整合智能家居及其他智能设备的生态概念令人印象深刻。用户可以轻松地把手机上的数据同步到车辆中,这种一体化的生态系统非常吸引人,会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兴奋。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也是我们未来考虑发展和寻求合作的一个方向,即将日常生活与汽车的功能整合。
中国消费者对新产品总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新车一亮相就吸引了大量的关注。观察一款车的整个生命周期会发现它的增长期比较长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达到顶峰,之后才会逐渐进入稳定期。我们注意到新技术在市场中被广泛采用,并且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关于价格,尽管通过促销增量降低成本是一个策略,但这种模式是否可持续,我们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大众在中国已经拥有40年的成功故事,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并且不打算改变我们的价值导向。通过推出全新的ID. CODE,我们展示中国专属的设计和科技DNA,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
Q3.大众汽车深耕中国多年,与全球市场相比,中国消费者有哪些特点,大众汽车做了哪些有针对性的调整来优化产品定位、满足用户需求?
孟侠:一个显著的市场差异在于中国消费者在汽车控制上倾向使用语音控制系统,相比之下,其他市场的客户仍然偏好传统的实体按键,不太愿意完全依赖语音或基于人机交互的界面进行操作。此外,有些功能,如车内游戏、K歌和自拍等,似乎更符合中国用户的特定需求和兴趣。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区域差异,我们在中国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本地团队,致力于开发符合中国用户偏好的功能。
Q4.2024年中国车企的城市智能驾驶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落地应用。在这方面,国际车企反应比较慢,请您谈谈对城市智驾的看法,以及大众汽车在中国是如何规划相应技术的?
孟侠:我们注意到中国市场在高阶智能驾驶方面的发展特别快,相信其产品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就大众品牌的布局来说,我们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从技术角度出发,我们已经宣布将持续提升我们的电子电气架构,这一战略的实施加速了高级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包括NOA的快速部署。这是我们与小鹏汽车合作的一个方面。
其次,一年半前我们宣布与地平线达成合作,这一合作使我们能够在中国的技术生态系统中共同开发一套完整的高级智能驾驶系统,比如以征程5芯片为基础开发高阶智驾系统,这一系统拥有极强的计算能力。选择这一策略不仅是因为成本考虑,更重要的是基于中国市场对驾驶舒适性和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强烈需求,通过与地平线的合作以及推进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我们相信这些先进技术将很快在市场上得到实际应用。
Q5.ID. CODE概念车的吸尘器是基于哪方面考虑而设计的?
孟侠:吸尘机器人的设计灵感确实很棒,它不仅是一个有趣的配置,还增加了车内的交互性,反映了我们对座舱内沉浸体验的重视。配备虚拟形象的AI智能助手和新设计的车窗交互界面,将进一步强化用户的沟通和互动体验。
车顶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组合可被点亮以显示智驾状态,方向盘的可收回设计、可调节甚至平放的座椅,都是我们为打造沉浸式座舱环境所作的努力,希望给中国消费者打造一种家居式的感觉,营造出温馨的类似客厅的氛围同时,我们引入了能进行对话的智能语音助手,旨在为用户创造卓越的驾驶体验。这些创新元素构成了ID. CODE的核心特色。
Q6.目前国内的新车特别卷,如800V电源现在基本成为新车的标配,很多国内品牌已经开始提前采用固态电池量产技术,比跨国公司更早。大众汽车如何看待这种在中国技术内卷,以及技术对用户实际收益和体验提升的影响?
Kai Grünitz:大众汽车紧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固态电池技术。事实上,我们已在今年年初就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对外发布了相关声明。我们将持续在这一方向上努力,尽管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性价比是我们的关注重点之一,我们正在加大固态电池的研发力度。至于800V电源系统,这无疑是我们的发展重点。在与小鹏汽车的合作项目中,以及我们自主研发的SSP平台上,我们都将采用800V电源。
Q7.为什么大众安徽的首款新车选择了一款跨界的SUV车型?能否透露一下大众安徽的未来产品规划?
孟侠:我们的首款车是非常具有吸引力和进取姿态的跨界车,设计新颖伶俐。我们希望通过这款车来吸引新的目标消费群体。在我们规划的产品阵容中,将会有SUV和轿车。我们还将与小鹏汽车合作,共同开发一款高端系列车型,以丰富我们的产品布局。我们也在积极研发多种车型和尺寸的新车。未来两年半内,我们计划推出5款新车型,这些新车将涵盖多种车身设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Q8.中国电动车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将带来在中国市场上在智驾和智能座舱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是否会给大众在欧洲市场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施文韬:中国电动车品牌进入欧洲市场是势不可挡且值得欢迎的,这将加剧市场竞争,从而造福消费者。然而,由于欧洲市场的复杂性、增长的停滞以及高品牌忠诚度,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上短时间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可能较为困难。一方面,现有进入欧洲市场的车型较少,同时,还需应对不同国家的严格监管。
Q9.大众汽车在未来技术发展中是否计划构建一个较为开放的技术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是否计划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共同参与,以推动企业创新?
Kai Grünitz:为了在全球保持竞争力,包括中国市场,我们欢迎更多生态合作伙伴。我们希望保持生态的开放性,如,成立合资企业通过合资企业酷睿程(CARIZON)和翼创雷行(CARThunder)。只有保持开放,我们才能维持竞争力。
Q10.ID. CODE作为针对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型,可以透露产品的量产时间和上市时间吗?
孟侠:我们的ID. CODE系列展示了大众的前瞻设计语言和尖端科技,未来的车型将具体呈现这些设计理念的实际应用,这一点毋庸置疑。关于具体的发布时间,我们目前还无法给出确切信息。至于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它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还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可能要到2026年左右才能实现。
责任编辑: 佟龄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