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舒适为主 产品力提升 试驾吉利第4代帝豪

  • 原创
  • 作者: 小K聊车
  • 2021-07-15 09:00
  • 7.90万

易车原创 吉利帝豪从2009年诞生至今已经有了12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代的车型变更,总销量也达到了321万台。在如此长的时间里,的销量几乎一直保持在紧凑型轿车销量排行榜的前列,成为了少数几台能在销量上和合资轿车PK的国产轿车。

今年的5月30日,发布了第4代,当时小编也为大家带来了第4代的实拍,详尽描写了第4代的细节。但当时的车型仅仅是处于试装阶段,很多设定处于测试阶段,而今天,我们试驾了第4代,就一起来看看这款再度换代的明星车型开起来到底怎么样。

在聊驾驶体验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这台第4代的外观和内饰设计。外观方面,第4代的设计承袭了自星瑞开始的新家族式设计语言。

吉利帝豪

前脸采用了六边形的盾牌状直瀑式进气格栅,中间镶嵌有的黑色LOGO,这一设计被称为“能量音弦”。

进气格栅

大灯组采用了在上非常受欢迎的设计手法,三段式的日间行车灯具有很高的视觉识别度,而大灯的内部结构则是条理清晰。

大灯设计

车身侧面的设计较为中规中矩,立体化感觉较强,腰线连接前后大灯组,线条较为平直,对加强横向视觉拉伸感有所帮助。

侧腰线

车尾采用了贯穿式的尾灯设计手法,内部拥有190颗LED灯珠,并且支持三种动态灯语,而上方的小鸭尾则是加强了整车的运动感。

尾部设计

贯穿尾灯组

内饰方面,第4代的设计手法在的基础上再度进化而来,整个中控台的上部全部覆盖有软质搪塑材料,贯穿式出风口的下部则是采用了皮质包裹。

内饰全览

搪塑材料

翻毛皮材料

中控屏为10.25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内部搭载了GKUI系统,这一系统是基于安卓底层研发的,因此未来对于车机内部的SOC要求较高。

12.3英寸中控屏

此次第4代的仪表盘预计全系将采用液晶显示,尺寸为12.3英寸,但并没有动画效果,仅仅采用了点亮图标的形式,因此在夏天太阳光直射下,仪表盘反光还是比较强烈的。

液晶仪表盘

方向盘则是采用了最新的D型方向盘,皮质包裹手感出色,同时将有可能在高配车型上配备Nappa真皮包覆。

D型方向盘

第4代的空间数据和老款相比其实提升并不大,新车的整车长宽高尺寸为4638x1820x1460mm,轴距为2650mm,那么实际的乘坐空间表现究竟如何呢?

空间方面,在测试人员身高174cm的前提下,调整至正常驾驶坐姿后,前排的头部空间大约还有一拳三指。

前排头部空间

前排座椅不动,我们进入后排,在测试人员身高174cm的前提下,腿部空间大约还有一拳三指,头部空间大约还有一拳两指。但是第4代取巧的一点在于他将前排座椅的背面挖出了凹槽,导致实际乘坐空间可以由进一步提升。

后排空间

储物空间上,此次第4代的储物空间表现还算不错,包括前排中央扶手的杯架、挡把前方的置物区均有配备。

帝豪储物空间

虽然上一代广受好评的手机插槽被取消了,但是中控台最前方采用了双层储物槽设计,多了一个放手机的位置。

双层储物槽

有趣的是,储物槽的底部有一个LOGO,一开始还以为是无线充电的示意,仔细确认后发现,这是在钥匙亏电时,示意可以将钥匙放在此处启动车辆的。

钥匙示意LOGO

后备厢的开口很大,内部的进深也是相当深,但是由于两侧的隆起,因此内侧能摆放的也就是1~2个20寸登机箱,总体而言实用性相当不错。

后备厢空间

在谈论这台车的动态表现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第4代的动力参数。全新一代是基于BMA平台打造的新车型,将搭载和现款相同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CVT变速箱,但是功率上有所提升,最大功率84kW,峰值扭矩147N·m。

1.5L发动机

此次我们的试驾是在全新的湖州工厂的厂区内,属于半封闭道路的试驾,由于时速限制,我们无法进行高速情况下的试驾,只能谈谈在中低速段,这台第4代的整体驾驶感受。

上面写参数的时候就已经说到,第4代依旧使用了一台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只是在功率上有所提升。

起步几乎没有推背感,但是在车上满载4个人的情况下,动力响应还是比较快的,0-60km/h的加速非常线性,虽然提速不快。

动力响应较快

第4代的刹车距离官方数据为36m,这一数据在同级别当中还是相对比较出色的,在实际驾驶的过程当中,轻点刹车不会出现过度的点头现象。

刹车线性

整个刹车的感觉比较线性,但是松开刹车之后,踏板的回位速度比较慢,就像一块记忆海绵被一脚踩了进去,官方称这是为了减少踏板回弹所造成的机械噪音以及减少回弹的涨脚感。

底盘方面,由于此次第4代是基于BMA架构打造的,因此车辆的前后轮距都有所加长,达到了1549mm和1551mm,而整个车身的重心则降低了72mm,数据上使得车辆的风阻仅为0.27。

滤震出色

而在实际驾驶体验上,更低的重心赋予了车辆更高的稳定性,不论是低速弯还是在变道时,都能明显的感到相比起上一代车型更为沉稳,同样变沉的还有方向盘,相比起上一代的轻盈,这一代的方向盘明显加重,可惜的是我们没有找到方向盘电子助力的调节按钮。

悬架方面,第4代使用的是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扭力梁式独立悬架。虽然纸面上还是老一套,但是前悬架的前减震器换成了三通道减震,后悬架则是采用了减震器和减震弹簧的分离设计。

分离式后悬架

全新的悬架带来了升级体验,整个驾驶过程中,悬架软硬适中,对于细微的震动过滤彻底,对于较为明显的震动有所过滤,但还会给与驾驶者一定的反馈,而对于大的路面颠簸则是有效吸收震动之后,给与乘坐者较为缓和的颠簸感。

总结:

整体而言,300万台的销量给与的,不仅仅是荣耀和金钱,更是给与了它们大量的用户数据。基于这些用户数据而诞生的第4代,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实际的驾驶感受上来说,都是同级别难得的。

的更新换代来的非常及时,那么第4代能否捍卫属于自己的地位?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