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海归杂志主编谈版权 除了意识薄弱还有啥

  • 原创
  • 作者: 易车编辑
  • 2014-08-23 00:12
  • 8570

这个非本网站编辑撰写的“辣评”栏目向每一位汽车从业人员开放,如果你具备行业最深观察,可以把你“拨云见日”的文章发至zhangran@bitauto.com邮箱,或者微博联系张然-Todd。我们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你独具观点的文章展现在更多人面前。首期和本期作者仍是《TopDriver极驾客》联席执行主编王黎民,他有观点、有看点的“辛辣”点评是否会引起你的不适或者“哎呦”叫好,细细读完才知晓。

>> 首期文章链接(建议您读完本期再来点击),点击下图进入:

>> 作者王黎民,《TopDriver极驾客》策划总监&联席执行主编。上一期他的话题围绕在英国专业汽车媒体的测试及《WhatCar?》如何大受英国人欢迎两个方面。这一期主要讲述互联网的遮羞布——所谓的“版权”意识。说它是“尖锐湿疣”,犹如隔空挠痒,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版权”是至今未能解决的症结。

王黎民自我介绍: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理科科班出身却多年来醉心于与文化,毕业后投身于媒体,先后供职于国内《轿车情报》和《动感驾驭》杂志。2011年求学英国考文垂大学新闻专业,并利用业余时间考察英国产业以及媒体相关行业,先后在《Autocar》、《Whatcar》等杂志及媒体以及雷诺英国总部工作实习。回国后参与创办《TopDriver极驾客》杂志,并担任策划总监&联席执行主编一职,同时参与即将开播的TopGear电视节目内容策划。

【以下文章、图片由王黎民撰写并提供】

引言: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其实不必太认真了,毕竟文化底蕴不一样。

去年,我去英国和一个媒体公司谈版权合作的问题,话没说几句,他们的出版人就在抱怨中国的抄袭问题,然后打开一个中国网站,和一个他们自己做的网站(关于运动的),我一看就乐了,两个网页的视觉呈现完全一样,再仔细一看,内容也是一样的,头版头条、版面布局一模一样!心想这山寨还挺有水平的,至少做到了表里如一。我问他们遇到这种事情,会有什么反应,他们的回答是:"我们给他们发过邮件,说如果你们需要我们的内容,可以来买,价格好说。"对于他们的回答,我表示无可奈何,这是两套体系,没法达成共识。

我说:"他们说不买?"

"没,他们直接不回答,并且你知道,这事情法律手段没法解决。"

有意思的是,他们接下来给我看了他们自己的网站来自中国大陆IP的PV,一年五千左右,并告诉我:"你能在中国找到一个正常的版权合作方吗?你可以看到,PV统计中,有很多中国人是喜欢我们的内容的,官方合作的网站一定可以做好。"

说实话,对于这种天真的老外,我心里真会带有负罪感,面色惭愧,却又无能为力,然后回家继续打开免费下载软件,沉浸在对同胞的懊悔中,听听歌,下下片儿。

我知道,这个话题是个无解的循环。由于彼此的意识形态是背道而驰的,我在英国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这方面别出什么岔子,但还是防不胜防,比如有一次在一个叫Pistonheads.com网站实习的时候,就被鄙视过一次。当天,他们的一位编辑休假,我正好帮他做一个新车的内容。需要图片时,我就直接从NetCarShow网站下载了两张。相信国内做过编辑的朋友,都会知道这个网站吧,这个网站的特点就是车型全、图片更新快、并且没有明显的水印。我把下载好的内容打包发给同事,没想到一分钟后,他跟我说:"这个图片不能用,是侵权的。"我顿时惊了,没水印啊,也没logo,怎么就不能用?

他指了指右下角一行很小的字说:"你看,这里有他们网站的网址"。

"可以裁掉吧"(典型的中国编辑思路)

"这个绝对不行的"。同事立马变严肃了,甚至皱起了眉头。我觉得再给自己开拓下去,会有和他翻脸的可能性。后来他告诉我,媒体的图片,只能有三种途径:自己拍(包括所有自己拥有版权的途径)、厂家官网和媒体网站,一般网上的图片,绝不能使用。而我们的做法都是……呵呵。

【NetCarShow是很多媒体获取图片的渠道,但一般都是违反版权的使用】

关于这个所谓的媒体网站,我想多说两句。这是一个公共平台,所有厂家和公关公司把自己的信息上传上去,然后在英国经过官方核实了的记者和媒体,可以从上面直接下载自己需要的图片和信息。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方式,起码可以节约很多纸张和U盘(对于后者,媒体朋友们可能已经深恶痛绝了)。

但实际上,你如果是使用了没有版权的图片,只要图片的版权是在国外,使用方基本可逃脱一切责任,因为跨国图片版权申诉是一个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也没有老外会这么做。我说这些,并不是在给各位鼓励和开拓,国情不一样,没法拒绝一些简单和便捷,就像车马费,中国特色嘛,你懂的。

还有就是车马费这个东西,老外是真的没有,关于这个问题,我和我的导师讨论过(他曾是Classic&Sports Car杂志的主编),也和一些国外公关、厂商沟通过这个问题,其反馈大致如下:

在新闻法里,付费新闻在国外是严格控制的,属于商业贿赂的一种,也就是说,他们脑子里没有车马费的概念,就像我们脑子里没有版权的概念是一样的。他们更关心的是内容价值,或者说,能给读者提供多么好的信息呈现。比如说,Auto Express杂志曾经的主编去了日产的公关部门,而后,这本杂志上后来就出现了很多的新闻,而且是最早登出来。这里的原因,就是他们双方拥有很好的关系,厂方愿意把一手资料交给和自己关系好的媒体。当然,Auto Express在销量和影响力上也很给力。当然,关于"关系"的重要性,我在后面还会举出一些更匪夷所思的例子,这些听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案例,你要说是中西方文化的区别也好,你要从媒体公信度的角度看也好,我不评论,我只告诉你我看到听到了什么。

【1.坐在我对面的这位,他的父亲曾是宾尼纳尼亚的总裁,著名的法拉利F40就是他父亲设计的;2.卡特汉姆的4S店,感觉像个玩具仓库;3.旁边这辆356也是他父亲设计的。】

当然,你要说他们里面真的就没有什么暗箱操作的交易,我真不能保证,任何制度、任何行业,都会出现丑闻,关键不是看你自己,而是看社会的风气。老外在中国随便横穿马路,在他们家乡就很规矩。

老外对于版权的意识很强,还能在其他例子中表现出来,比如,即便是版权合作方,对于一些插图、新车猜想图之类的原创内容,同样不得使用。比如Autocar每次的新车假想图,是通过几万元人民币从一个德国工作室买来的(他们提供全套服务,从纽伯格林拍谍照,然后从谍照的轮廓构思新车的样子),任何版权方都不得使用;其次,他们的内容,在纸质媒体的使用范畴之外,是要另外付费的,比如你的APP、新媒体等等。国内关于版权意识的薄弱,并不只是信息承载方,包括内容提供方,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双向的意识薄弱。因为在我遇到过的所有插画师中,只有一位跟我提到过新媒体使用的源文件需要另外收费。当然,我个人对于作者的所有权益,是非常重视的。

【1.如果卡特汉姆国内可以上牌,这真是个不错的玩具;2.在路特斯F1车队总部,和他们交流的生产过程;3.在的试车场试驾他们的新车。】

其实,国外的媒体,也不都是我们想象中那么高尚,那么。比如在马岛战争30周年纪念日里,BBC采访一位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女士,问她关于那场战争的看法,回答是:"我认为那场战争是正义的,它夺回来了我们的领土,我丈夫为之牺牲也是值得的"。拜托,战争夺走了你的老公,你却说他死得其所?这件事情让我相信五毛在哪里都有,只是数量和活跃度的差异。媒体在某些程度上多多少少都不能完全摆脱世俗的纷扰,区别也只是节操的节点在哪里,底线的刻度在何处。

扯远了,再回到领域。控制与反制,一直是政府和媒体之间的博弈,也同样是厂商和媒体之间的制衡。只是在中国,我们面临的大多是力量失衡。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里,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媒体与厂商、公关公司的关系。重点是在面对利益冲突、负面报道时,各方的态度以及背后的争执。如果大家已经对纸媒的真实度丧失信心,那么在这里,起码你们可以选择相信我写的东西。和以往一样,我会通过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背后的故事,同时,从第一期的反馈来看,大家对国外媒体的测试内幕很感兴趣。之后的撰稿里,我会单独提及:包括英国著名主编Jim Holder自己的媒体从业经历、Autocar试车手是如何提升驾驶技术,等等。当然,关于英国考文垂大学的新闻课程,我也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求学经历。

这一期先写到这里,感谢易车网主编王洪浩,我一直非常敬重的洪浩兄,我在英国深造的时候数次为我指点迷津;感谢我的兄弟,本文编辑张然,他的提议和坚持的挖掘,才使我在百忙之中坚持把我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下去。

标签: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