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车主开始“心生退意”,小米能靠“爆产能”留住他们吗?

小米SU7形势一片大好,捷报频传:上市不到两个月完成了10000辆新车交付,据闻锁单量已突破了10万辆,每周交付量大概在1000-2000辆。源源不断的新增订单是小米汽车取得梦幻开局的最佳佐证,也是国产新能源车的一个里程碑。


008AGV4Yly1hppyx5r5vpj31401hchdu.jpg


成熟、稳妥且有个性的第一款车型的确让小米汽车走出踏实的第一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毕竟是一个年轻的汽车品牌,一切都是从0建立,业务上并不是无懈可击,比如小米初期建立的北京工厂,产能还无法在短期内满足涌入的新车订单。再加上前段时间小米汽车开放的限时改配,导致部分用户的订单需要重新排期,一定程度上也对小米的新车交付造成了影响。


恰逢雷军宣布将会在5月18日再次开启直播回答网友问题,相信除了小米汽车日后的一些动向、如何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外,下定车主何时才能提到车会是围观网友最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


image.png


而另一边,种种消息指出“小米已经在努力了”。5月15日,有消息称小米北京工厂将于6月开启双班模式,产能有望增至每月2万辆。更早前的消息,华尔街见闻从供应链获悉,小米汽车正在要求上游供应商提升零部件供应量,小米SU7加单约80%。供应链人士透露,其中一类零部件从每个月1万套增加至最近的1.8+万套。一系列的活动足以说明,小米汽车近期不仅要火力全开,甚至干上了“超频”的事。


微信图片_20240329191915.jpg


产能不仅体现车企在工业布局上的实力,也跟新车交付周期息息相关,毕竟消费者的耐性也是有限的,谁也不希望等一款“Dream Car”太久,小米汽车突破产能瓶颈迫在眉睫。


计划赶不上变化,小米汽车也为产能头疼


根据小米汽车2024年的计划,交付目标是100000辆,年底销售服务网点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仅用一年时间实现10万辆新车交付,这在行业中已经是很快了,但小米汽车可能没有想到的是,订单量的增长超出预期,给小米的新车交付狠狠上了强度。


image.png


按照规划,小米汽车工厂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已经投产,规划产能为15万辆/年,二期工厂目前还在建设,预计2025年竣工,年规划产能同样是15万辆。指望二期工厂救急的可能性不大,小米汽车产能爬坡,主要集中在一期工厂中。


新汽车工厂需要一个逐步增加产量的过程,并不像汽车的电机一样起步就是峰值转速。在这个过程当中,工厂会逐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比如质量把控、供应管理、设备的技术问题和调试等,以及加强员工培训,优化生产流程,逐渐把产能拉满。当然,工厂早期产能较低,也可以降低类似生产中断、设备故障等带来的风险。小米作为造车新秀,必然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240516193212.png


@孙少军09表示,小米订单暴涨后发现产能爬坡难度并不容易,这次五一改造产线后,整体进度才有所提升,5月产能在8000-9000辆左右,真正交付破万还要等到6月份。或许这也在暗示,小米汽车内部对生产进行了调整,尽可能挤出更多产量。


image.png


在工厂产量达到最理想状态之前,如果小米采用双班制,意味着工厂可以一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由不同的生产团队负责,以此实现更高的月交付量。作为参考,在超级工厂建成之前,特斯拉也是通过多班制,确保生产不停摆。


image.png


计划赶不上变化,暴涨的订单量给小米汽车的生产带来了不少挑战,100000辆的交付目标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工厂产能短期还无法承载大量涌入的订单,加班加点冲量虽为下策,却是现在稳住市场供需关系平衡最有效的方式。


我们以前总说限制特斯拉的唯一因素只有产能,如今这样的说法也适用于现在的小米汽车。小米和雷军的影响力不是万能的,作为一家车企,按时按质按量交付新车,才是消费者最希望看到的,小通认为这是小米汽车急于增加产量的根本原因。


逃出“产能地狱”,肥水才不流别人田


早在三年前,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也曾像今天的小米汽车一样,为生产头疼,工厂产能无法与大量的市场需求相匹配,国内以及海外市场一度陷入一车难求的境地,新车交付要等一年,二手车的身价堪比全新车,供需关系只能说是十分畸形。不过小米SU7目前尚未在二手市场铺开,不存在二手车突然加价的情况。


001Un9Srly1hl99xz3y4nj62801o04qp02.jpg


当时国产电动车还不像今天这样成熟,造车新势力大多未盈利,想要一台产品力不错,品牌可靠的电动车,选择并不算多。也有一些等不及的消费者,转投到价格更合适、交付周期更短或直接有现车的品牌,好好的生意白白流到友商嘴里。


“产能地狱”对于任何一家车企都是致命的,特斯拉通过改善产线、扩建工厂、加强供应链把控、及时调整生产方案,好不容易才走了出来。如今的小米汽车,大概要把特斯拉踩过的坑再踩一遍。但今时不同往日,留给小米汽车的时间并不多,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的耐心有限,不是只有小米一家才有汽车,品牌影响力最终会敌不过友商一句“有现车”。


根据近期最新的销量榜单,极氪001稳坐2024年5月1日-5月12日25万以上纯电车销冠宝座,定语越来越少。有调查显示,近来极氪门店有两大特点,首先是从小米分流到店的客户越来越多,部分门店已经占到30%-40%,其次是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明显,通过老客户介绍、路上看到再到店的群体正在快速增加。


image.png


背后的因素或许有很多,比如对小米的交车时间感到不满意,或者是看到了同价位产品力更好的车型,也有一些对小米造车业务存疑的客户群体,最后还是选择相信背靠大厂的品牌。事实上,老款问界M7也因为新车交付不上等原因,导致大量订单被竞争对手转化。


这样的情况还在车友群聊中发生,有些群友在下定小米SU7后,发现提车要等几个月,看到隔壁智界不仅能够快速交车,还帮他们补上了违约金,二话不说就投怀送抱。也有盲订的群友,到线下体验了一把SU7之后,觉得后排空间不够用,配置、造型、内饰差点意思,转头就下定极氪001了。至于手上的SU7和订单怎么办,他们要么当二手车卖,要么当出门丢了5000元......


e2e28cf2906cd58a801281125ec9351.jpg


诚然,小米SU7的热度很高,产品力也很强,但市场需求有千万种,一款车型不可能做到全群体覆盖,短期内交付不上,也会成为消费者转投其它品牌的理由。所以,小米汽车的当务之急,的确是要把产量提上去,至少别让买车的人等太久,这样才能留住客户,避免客流和订单的流失。


热度高不代表一切


许多人认为,小米汽车颠覆了以往的营销模式,采用流量转化订单的战术,从热度上改过了许多品牌和产品。不可否认的是,海量的热度成就了SU7,国产自主品牌似乎也因为小米汽车,更受消费者关注了。


但庞大流量、订单暴涨的背后,也有小米汽车自己的隐忧。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厂商打价格战一家比一家凶狠,友商对小米汽车的合围并未停止,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少车企有雄厚的产业链支撑,成本控制更好,同配置的车型可以做到更低的价格,新车的交付效率也不用担心。


001Un9Srly1hl99y0n5ybj62801o0e8102.jpg


赢得了流量就能赢得整个市场吗?小通认为未必,热度总是会过去的,小米和雷军的影响力不能“当饭吃”,消费者更不会因为造车困难对小米汽车抱以更宽容的态度,他们很清楚,市面上的选择有很多,对于那些着急买车的人,不会花太多时间等待新车交付。热度决定有多少人知道一款车,但影响用户去留的,无非就是交付效率、产品体验、售后服务。


小米汽车的梦幻开局让一众车企羡慕不已,但从刚刚提到的极氪门店的特点也可以得知,消费者终究会回归理性,在他们最需要的时间点,买到一辆更适合他们使用需求的汽车。解决现阶段供需关系不平衡,小米汽车必须要做到,才能走得更远,否则只是“干柴烈火”,烧完了就没有了。


image.png


也能看出小米加班加点为新车交付所做的努力,6月份开始如果能做到交付破万,甚至达到2万辆的情况下,把现有的订单消化完是可以预见的。如果大家喜欢小米汽车,小通认为不妨再多等一等。


标签: 小米 小米SU7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