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失控”的特斯拉:质量和50万KPI的抉择

特斯拉又双叒叕“失控”了。

昨天中午,杭州一辆Model 3先后撞倒路边花坛、另一辆和酒店门口立柱后,撞向了酒店大堂。

庆幸的是,此事件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车主表示,从酒店对面停车场出来后,车辆突然加速失控,刹车失灵,怀疑与软件升级有关。

截至发稿,尚未对此事件做出回应。

事实上,算上今天这起,Model 3已经在本月发生三起相似事件。近半年,更是已经发生了足足12起疑似“失控”案件。

在一系列事件中,车主和到底孰是孰非?而在50万年销目标、持续盈利压力下奔跑的,是否为亟待提升的产能,做出了“必要性”牺牲?


(1)失控“罗生门”,该相信谁?

事实上,随着今年Model 3国内保有量的增加,“失控门”颇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今年5月21日,杭州萧山,一辆在地下室的低速行进Model 3 突然无故加速,最后驾驶员靠左转擦墙和拼命刹车才将车停下。

车辆无故加速的情况此后又出现过3次,而且还有过屏幕指示灯全亮的情况。

售后检测后,相关数据全被删除。

今年6月16日,江西南昌一辆Model 3在路上突然自动提速至127km/h,车主尝试刹车无效后,最终撞上土堆翻车起火。

今年7月17日,北京一辆Model 3在掉头后退挂R挡时,车辆突然失控向前撞,驾驶人员反应及时踩住刹车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事后对车进行检查表示,车内完全电脑死机。调整两个星期以后,该车云端数据却不见了。

今年8月9日,上海一辆Model 3毫无征兆地冲进了一座加油站内,撞坏防撞杆等设施及站内3辆机动车,并撞伤一名工作人员和一名车主。

今年8月12日,温州,一辆驾驶中的Model 3无故加速,冲过停车场收费站,撞坏了十几辆车,车主也因此身受重伤被送进ICU。

10月,崇文门路口,Model 3在驾驶途中失控,撞上路边公交站台并导致有人受伤。

不过,针对这些事故,方面的回应基本是“数据显示车辆没有问题”,并且也没有明确的跟进和结论。

但这仅仅是官方的一面之词。

在这么频繁地出现相似事故的情况下,仅靠的“一面之词”将其归结为驾驶员失误,或许很难让人信服。

换个角度思考,是否真的存在车辆设计缺陷?车上越来越多的电子化设备真的足够安全吗?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或许很难查验真相。

毕竟,像车辆失控、刹车失灵等类似现象同时出现在车辆上的机率非常小。但若有类似情况出现,相关技术工程师也很难在车辆路试过程中测试出来。

因而,精选君个人认为,对遭遇“失控”事故的车主而言,最好的办法是请第三方一同鉴定,才能更好还原事情真相。

而为应对否认“意外加速”一说,不少车主开始“脑洞大开”。

有车主建议在车辆方向盘下面安装记录仪,把车主控制油门和刹车的动作记录下来。

“在车内安装摄像头,能把自己的操作都记录下来,万一真的出现问题,可提供证据反驳。”

另有车主认为认为,如果能够拿视频与数据对比,所说的车主错把油门当刹车的说法便会不攻自破。

(2)质量与50万KPI的“抉择”

前天,CEO马斯克在在一封致员工的邮件中表示“仍然可以达到2020年交付50万辆电动车的里程碑,但需要‘全力以赴’来实现这个目标。”

换言之,今年的产能和交付还没跟上,大家还要在各方面加把力。

其实这已不是马斯克首次鼓励员工冲刺销量。12月中旬,马斯克曾告诉员工,四季度需求强劲供不应求,需要“竭尽所能”增加产量。

在马斯克看来,消费者愿意为了早点提车,是可以“忽视”车辆的质量问题,更导致上上下下都弥漫着“重产量轻质量”的理念

由此,国内消费者抱怨做工差,国外消费者的不满之情更甚。

11月份,美国《消费者报告》发布了一份年度汽车可靠性调查,在参选的26个汽车品牌中,排名倒数第二。

另一家研究机构J.D. Power也对这一给出负面评价,在其发布的《2020年新车质量研究报告》中,以每100辆车出现250次故障的表现,排名末尾。

这表明,的出厂车型存在问题,更在制造和出厂检测上存在漏洞。

更早之前,内部邮件泄露,其在2012年量产Model S已知电池存在安全隐患,但马斯克仍然对外交付车辆。

内部,似乎都有对于产能和销量的片面追求,上至总经理,下至管理层,都感受到了巨大压力,然而到最后都会转嫁到工厂工人身上。

据多位已经离职和仍然在职的员工称,虽然汽车的技术值得肯定,但“赶进度”的制造工艺让人不敢苟同。

在产量和质量的平衡之间,似乎常常选择“牺牲”后者。

此外,中国的本土化策略更侧重销售而非产品本身,归根结底是服务于马斯克提振销量的总目标。

“一辆车品控的好坏,并不决定它的市场表现”,这句话在身上已经得到验证。但这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是,用户的宽容和竞争者的下风。

用户的宽容不是无限的,竞争者也在追逐,但愿不会一直如此。

(3)写在最后

随着市场进一步变化,消费者趋于理性,刚入华时的神秘光环正在逐渐消散,未来也将面临更强劲的对手。

此时,如若质量“拖后腿”,或许也会演变成一个致命问题。

尤其是疫情之下海外市场萎靡,中国市场开始率先复苏的情况下,如果不拿出真心实意对待中国消费者的一片热忱,“韭菜”也终究有割完的一天。

标签: 特斯拉 质量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