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关于纯电动车生产,福特总裁最近立了两个Flag


最近,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Farley)在路透社汽车峰会上表示:“随着纯电车型销量的增长,现在正考虑自主生产电池。”

此话一出,就在汽车媒体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因为此前曾有外媒报道倾向以从第三方供应商购买电池为主的路线,而且在自主生产电池上,并没有看到有过太多动作。其实法利后面还有一句话:“如果我们在一年前或两年前讨论这件事,那就太早了。如果我们在5年后讨论,那就太晚了,现在就是将这件事提上日程的最佳时机。自主生产电池不仅能够解决电池容量方面的问题,更是针对未来电气化发展的战略性投入。”

通常对于大型汽车制造商来说,决定是否要自主生产电池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商业问题,因为目前的电池技术其实已经非常成熟,技术上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障碍。对于来说,背后隐含的底层逻辑则是通过自主生产电池,将电池供应商的利润转化为更低的生产成本,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平价的电动车。

汽车厂商自主生产电池自然是有显而易见的优势:比如不用担心被供应商在产能上“卡脖子”,比如2017年,因为松下电池产能赶不上特斯拉的产能爬坡速度,拖累了Model3的量产速度。除此之外,汽车厂商自主生产对于电池形态设计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后期电池的维保服务也可以不用依赖供应商。但是,之所以大多数厂家都没有选择自己生产电池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成本控制实在太难了。在没有实现规模量产之前,巨额的研发成本足以让车企巨头们望而却步。

法利之所以现在宣布要自主生产电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近两年的一波“产品攻势”给了他很大的底气。去年年底发布的第一款纯电SUV——MustangMach-E在北美交付在即,明年还会逐渐在欧洲市场大规模交付。前不久发布的E-Transit,也会在2021年底和2022年初先后在北美和欧洲交付。而之前还宣布纯电F-150也会在2022年中在北美交付。一年一款新车的节奏虽然称不上快,但要知道F-150和Transit都是长期占据各自细分市场的销冠车型,拥有良好口碑和广泛群众基础打底,纯电版本的销量想必也会比较可观,而大规模的量产可以分摊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第二个原因是采取了差异化的电气化战略,即以现有的优势明星车型率先进行电气化转型,并利用自己在商用车方面的优势抢占市场。目前已规划的纯电车型中,Mach-E、E-Transit和纯电F-150都可以说是品牌“皇冠上的明珠”。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电池厂家无论是LG化学、SK创新、松下还是宁德时代生产的电池都是以满足乘用车为主,而像纯电F-150和E-Transit这样的商用车对于动力电池的容量有更高的要求,外部采购电池很容易受到电池容量灵活性不够的限制。不久前有外媒报道,将再雇用350名员工并投资1亿美元,以扩大其纯电F-150和E-Transit的生产能力。可以看出对于这两款纯电车型可以说是押下了重注,因此自然不希望这两款战略车型的生产进度握在电池供应商的手里。

除了自主生产电池外,法利最近还表示:纯电车定价将不会超过10万美元,打造让更多人买得起的纯电车。尽管目前,市场上纯电车价格普遍比同等级别的燃油车高出不少,但承诺其定价将不受市场主流价格区间影响。

走平价路线虽然是强化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想必还是源于亨利·先生创办企业的初心——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汽车。一百多年前,就通过推出流水线规模化生产的T型车,将汽车从“富人专利”变成了几百美元的大众消费品。

自从吉姆·法利10月1日上任后,不仅在纯电车型生产规划上进行提速,也为整体定位定下了基调,可以看出,一张未来纯电版图正逐渐明晰起来。



易车号作者提供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