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特殊现象:为什么有些汽车大灯发黄模糊,有些车却没有这种问题呢

汽车大灯随着用车时间的累积会逐渐变黄,而且灯壳内部也会逐渐变得模糊。然而实际情况会有些车辆存在这一问题,近些年的新车却很少再有这种现象,原因是不是材料学的进步造成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实现大灯壳体老化速度延缓的核心因素为「灯源升级」。首先来了解一下大灯外壳的材料吧。


PC_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释义为聚碳酸酯,其俗称为「透明塑料」。这种材料是上世纪60年登月计划的研发产物,其特点为硬度高、强度高、韧性强、透光性好且能够过滤紫外线;PC的透光率可以高达90%以上,所以照明灯壳、特殊车型车窗甚至是所谓的“树脂眼镜”都是聚碳酸酯材料。用这种材料制造大灯不仅不会影响照明效果(驾驶安全),同时亮晶晶的外壳也能让显得炯炯有神。


聚碳酸酯的制造商有很多,国内知名厂商就有五家,进口知名品牌也不下五家。这些材料的产能绝对足够量产的使用,且绝大多数量产PC都可以在「-100℃~140℃(摄氏度)」的大跨度间保证稳定性。也就是说正规的大灯总成不怕低温也不惧高温,当然自然温度总不会高达140℃;但是不同类型的灯光却会有很大的“温差”,不同阶段的大灯壳体变色程度的差异正是由灯光类型决定。


​灯泡类型与稳定

上述三种类型的灯光是不同阶段的主要类型,其中是能耗最高且发热量极大的灯泡。在卤素灯泡的封口处温度可接近350℃,灯泡的表面温度可以高达600℃;如此高的温度即使通过散热器可以有效挥发,在总成内部传导过程中也会衰减,但是足够大的基数还是决定了总成的内部温度极高。同时早期的基本只有反光碗而没有透镜,热能烘烤灯壳的程度可想而知会有多大。


这就是早期的为什么普遍存在灯壳老化的原因,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老旧车型都会出现这一问题。因为有太多基本“不走夜路”,主要通是用在日常短途通勤,一天内使用大灯照明的平均时间也许只按照秒计算。但是很多必须长途通勤的车辆就会长时间使用大灯,高温的长时间烘烤必然会加速老化。所以不用把问题归结到聚碳酸酯的品质上,此类材料没有造假的必要性,除非一些价格过于低廉的无资质配件。


属于重金属灯泡,这种灯泡的的亮度可以比高三倍左右,但是功耗仅仅为的三分之二。灯泡的电耗低发热量会不会也低一些呢?即使不讨论这个问题,氙气灯的散热性能也要比强的多;因为这种灯泡不是利用灯丝产生亮度,而是利用高点脉冲电在密封的石英灯管内的金属电机之间,通过激励灯泡内的氙气、水银蒸汽以及卤化物产生电弧发光。这种灯泡的运行原理决定了散热理想,亮度的提升决定了透镜得是标配,所以这种大灯总成不容易老化。


的发热量更低,在长时间点亮后的温度可以控制在100℃左右(普通低于100)。所以这种大灯的造型可以非常个性,可以说灯珠很接近灯壳也没有问题;因为聚碳酸酯的极限温度是140℃,有理想的冗余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呢?那么灯壳老化变黄也即将成为过去式,毕竟已经在加速淘汰的过程中了。至于老旧车辆可以尝试抛光处理,成本最低的抛光是用牙膏配合毛巾(牙膏中含有研磨剂);专业抛光则需要抛光蜡与抛光机,没有一定的技术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所以严重老化要进行专业修复。


编辑:天和Auto-科学岛

责编:天和MCN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