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推行寄宿制情况调查

  • 作者: 易车编辑
  • 2011-12-12 13:22
  • 1527

村里娃的“上学路”

三四个小时的回家路程,在隆林县农村寄宿学生中比较普遍,最远的学生回一次家甚至需要7个小时以上,路上的安全隐患让人担忧

每周五,是10岁的蔡旭伦最喜欢的日子,因为终于可以回家见妈妈,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他上个学期才到德峨乡中心校上三年级。下午3点放学后,蔡旭伦会约上同村的三四个伙伴一同步行回家。几个孩子在公路上跑跑跳跳、嬉笑打闹。

公路是环山开凿的,一边是峭壁,另一边就是百丈的悬崖。不时有汽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用作交通开支,而且回家的路车辆也根本无法到达,最后还得爬上1小时的崎岖山路。这样,大概晚上6点,天色变暗的时候蔡旭伦才能回到家里。

三四个小时的回家路程,在隆林县农村寄宿学生中比较普遍,最远的学生回一次家甚至需要7个小时以上。路上的安全隐患让人担忧。

等到周日下午2点,他又得往学校赶。回去时,书包里多了三四斤米,那是他一周的主食。菜由学校统一做,争取让学生每天都吃到肉,钱从3元的寄宿生生活补助里出。

实行“两免一补”伊始,学校都是直接把钱一次性发给学生,由家长签字领取。但后来发现,学生的伙食并没有改善,钱被家长用作家里的其他开支了。于是,才采用现在的方式。

在隆林县,学生住宿是免费的,也基本不产生交通费,所以家长只需给孩子带些主食和零花钱就可以了,负担不重。当地家长文盲居多,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很希望孩子学知识,有文化。虽然路远了,但是可以免费接受到相对更好的教育。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寄宿生通常要额外支出住宿费、交通费和伙食费,寄宿导致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教育蓝皮书《2009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在中部地区,每个农村家庭因寄宿而额外增加的费用平均为657.3元,在西部,这个数字是787.8元。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干预,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在校生的巩固率都有重要影响。

该机构对于学生饮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方面的数据调查显示,寄宿生和非寄宿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高达50%的寄宿生每天只吃两顿饭,高于非寄宿生的38%。农村寄宿生比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平均身高矮9厘米,非寄宿生只矮5厘米。

此外,与非寄宿生相比,寄宿生的娱乐时间减少,课业负担重,学生普遍感到生活紧张、压力大。学校活动空间狭小,寄宿生在学校的生活简单枯燥。因此带来的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撤并之后的思考

总的来说,办学重心上移是对的,但不能操之过急,不能一刀切。中国农村盘子这么大,情况这么复杂,教育改革又是个牵涉千家万户的事情,应该有足够的缓冲期

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造成农村就读学龄人口减少。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在2001年左右,城镇初中在校生首次超过农村,城镇小学在校生数虽然一直小于农村,但二者差距却在不断缩小。

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大规模推广,农村学龄人口将进一步向转移,布局调整的客观需求依然存在。寄宿制学校成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重要办学模式。

2001年之后,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由原来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即县、乡、村办学,县、乡两级管理,改为以县为主。当时,这一消息曾让多年研究农村教育的袁桂林兴奋不已。他评价这是“第一次将农村教育纳入国民财政保障”。

目前,各地区的布局调整基本是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初中已基本形成“一乡一校”,实行寄宿制,小学尤其是中心小学实行部分寄宿,多为高年级学生寄宿,村小和教学点基本无寄宿生。

寄宿制学校的优点是明显的。如显著扩大了学校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势资源,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积极作用突出。

同时,布局调整中出现的阵痛不可避免。比如学生宿舍拥挤,条件艰苦;食堂面积过小、设施不全,学生就餐不方便;用水存在一定困难,缺乏开水房与浴室;学生从家到学校路途中存在安全隐患等等。个别地方路没通,教学点撤并后,学生不去上学了,个别学校则出现了因民族、宗教、文化因素学生辍学的现象。

回顾寄宿制学校的发展路径,袁桂林认为,这些问题与布局调整步伐太快有关。“几乎是一个文件下来,就要在一夜之间改。总的来说,办学重心上移是对的,但不能操之过急,不能一刀切。中国农村盘子这么大,情况这么复杂,教育改革又是个牵涉千家万户的事情,应该有足够的缓冲期。”此外,他认为,一乡一校这种做法有点机械。“很多大的村子,原来有很成熟、教育质量也不错的村完小,但现在都给很机械地合并了。”

解决农村儿童上学远,袁桂林教授在寄宿制之外提出另一解决思路:校车系统。他曾赴美、加、日等国考察,那种黄色校车遍布全国,是政府义务制教育阶段免费配套服务之一。只有在校车无法达到的地区,才发展寄宿制学校。袁桂林认为,校车和寄宿制至少应该是解决问题的两个途径,而且校车系统应该优先考虑。“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在尝试,也有私营人员进入这个市场,但需要全国性的规范。”

社会学者梁晓燕从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她认为教育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如果让孩子从小与社区文化、家庭文化隔绝,我们的教育便制造了文化的断裂。所以,孩子的教育中,社区教育、家庭教育都不可少。”

“寄宿制学校是一种学校形态,本身没有问题,全世界都有寄宿制学校。但要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梁晓燕认为。

标签: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