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ame+'
'+e.price+"
"}),t+=""),this.asideContentDom.innerHTML=this.asideContentDom.innerHTML+t,yicheUtils.initLazyLoad()},showToolBox:function(e){var t='| 只有深刻改革、自我进化才能让合资车企走出泥潭
原创 | 车评君
导语
对于大多数合资车企来说,2024年都是至暗时刻,乃至“合资车企已完成历史使命,即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这类言论在过去两年甚嚣尘上。然而,现实生活中,合资车仍然是消费者重要的出行伙伴,就如别克GL8、帕萨特、迈腾、凯美瑞……
与此同时,合资车企依然以数量庞大的就业人口、数额巨大的纳税金额和常年坚持的社会责任与公益项目持续为社会和社区做着贡献,合资车企仍然是社会与经济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不过,如何扭转持续下滑的经营状况,确实是摆在合资车企面前的大难题。在困难面前,有的车企选择收缩摆烂,有的车企选择盲目进攻,但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这家合资车企的选择却是直面困难、深刻改革、自我进化,这就是上汽通用。
也许你会对“自我进化”这个词嗤之以鼻,你也依然会怀疑它到底会不会解散,但最近上汽通用汽车经销商合作伙伴峰会上透露的信息会让你相信,有些事情真不是停留在口号上。
| 左为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右为通用汽车高级副总裁兼通用中国总裁何思文
2月18日,上汽通用召集全国经销商在上海开了一个经销商合作伙伴峰会。尽管去年企业销量看似下滑较大,但年底月销六连涨又让经销商都看到了希望。不过,他们依然有一个巨大的问号:
“上汽和通用还会继续合作吗?”
这同样也是广大车主关心的问题。
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的回答坚决而肯定:“上汽通用会一直在!”
请注意,他用的是会一直在,没有任何模棱两可。支撑他的话需要有一个前提:上汽和通用两家股东都认为合资企业很重要,事实确实也是如此。
合资板块是上汽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销量占比约为40%。以往,合资板块也是上汽集团利润的最大贡献来源。
当天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和通用汽车高级副总裁兼通用中国总裁何思文双双上台表达股东双方对上汽通用的全力支持。
王晓秋强调,合资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是上汽集团未来几年的核心工作之一。
何思文也表示,通用汽车视上汽通用汽车为其全球业务的关键一环。他说,通用正与股东方上汽集团一起共同致力于支持上汽通用,为它提供最新技术、创新产品及在中国市场上蓬勃发展所需的全方位资源,旨在确保上汽通用在汽车行业保持领先地位。
他用的两个词引人关注,一个是“蓬勃发展”,另一个是“领先地位”。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通用汽车对上汽通用期望值甚高。
当天王晓秋和何思文的郑重表态打消了经销商的疑虑,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汽通用将保持正常健康发展,中外双方股东将持续在资金和技术上提供强力支持。
王晓秋补充说,上汽和通用汽车双方高频次的沟通与协商后,形成了一致的战略方向,将共同支持上汽通用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资源整合,优化资产结构,适应中国市场,打造核心产品,赋能营销渠道,提升作战能力,推进企业迈向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期待通过深刻的改革,未来的上汽通用将不仅仅是一家健康发展的合资车企,更将是合资2.0时代的领航者。”王晓秋最后为上汽通用提出了新的愿景——合资2.0时代的领航者。
| 左为上汽通用副总经理薛海涛,中为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右为泛亚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王从鹤
如何成为合资2.0时代的领航者,在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看来,首先要建立本土化全栈自研能力。
卢晓表示:如果说合资1.0时代,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那现在合资企业2.0时代,则是以本土研发引领市场的时代,没有100%本土化自研能力的合资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可能。
从1984年首家合资车企——上汽大众建立以来,合资车企走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由外资股东有偿向合资公司输入技术,第二个阶段是合资公司参与设计和研发,或自主进行改款改型,凯越就是这一阶段的产物,第三个阶段是推出合资公司里的自主品牌,如东风日产的启辰。
在合资企业中建立本土化全栈自研能力,这一提法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尚属首次。
卢晓表示,上汽通用汽车目前已拥有电动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全栈自研能力,并整合了股东双方的优势资源,拥有产品自主规划、产品自主定义及优化的权利,未来产品都将由上汽通用自主定义。
产品自主规划、自主定义、优化,又拥有全栈自研能力,在中国合资车企中可谓绝无仅有。
的确如此,这就是上汽通用的自我进化,真正从产品、技术的研发底层实现进化,最终进化为一家能力上“完全自主”的合资企业,再次成为合资车企的标杆。
这也就是所谓从合资1.0进化到合资2.0,这一进化,使得上汽通用成为一家最独立、综合能力最全面的合资车企,在技术和产品上获得完全自主权,能够在进入淘汰赛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快速应变、灵活调整,推出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并在用户的需求变化后成为一家最听劝的合资车企。
在全栈自研能力的加持下,上汽通用今年将有一系列新技术落地:
第一,推出全新一代超级融合整车架构。该架构融合了最新的车身、底盘、驱动系统、电子电气架构、智舱、智驾等先进技术,具备“更灵活的拓展性、更多元的动力、更智能的体验、更敏捷舒适的驾乘”。
第二,奥特能2.0多元驱动平台。接下来奥特能平台将从纯电驱动升级为多元驱动的新能源动力平台,支持纯电、插混与全新增程技术,其中不乏行业首发或者行业天花板级的亮点技术。如纯电车将运用行业首个6C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2026年进一步提升快充能力至8C以上;增混方面,最新增混专属发动机最高热效率44%-45%,最高可实现300km纯电续航,MPV车型综合续航超1500km。
第三,全新一代智能座舱平台,将搭载最新一代的芯片,可实现最高8屏联动,并配备50吋AR-HUD,目前已构建起“端云融合AI大模型中枢”,成为国内首批且合资首家将DeepSeek-R1大模型深度融入智能座舱系统的车企。
第四,全新一代智能驾驶平台。上汽通用介绍说,今年将实现芯片硬件的全面升级,完成端到端智驾大模型的全面部署,可实现“门到门”的智驾体验,包括城市和高速智慧领航、动态泊车和记忆泊车等综合场景的高阶智驾能力,整个智驾性能跻身市场头部水平。
上汽通用技术负责人表示,2025年起推出的新款新能源车型将全面实现L2++部署,同时智驾平台预留了L3能力,在未来政策法规许可的情况下,上汽通用将成为率先量产L3智驾产品的企业之一。
架构、驱动平台、智舱、智驾四大技术的建立,将使上汽通用成为新能源技术最全面的合资车企。
“在智能化方面,上汽通用2025年将从追赶者跻身行业第一梯队,目标做到合资企业第一。”卢晓向台下的经销商公布了他的目标。
| 上汽通用汽车2025经销商合作伙伴峰会现场
按照上汽通用的承诺,上汽通用新规划产品将全面电动化。对于现有燃油车,则进行智能化升级,部分车型调整升级为插混车型,此举是为了适应当前的汽车消费趋势。
按照规划,2025至2026年,上汽通用将累计推出10余款新能源产品,包括纯电车型与插电混动及增程车型,还将升级部分燃油车至插混,到2027年预计新能源渗透率将超过60%。
对于现有燃油车,上汽通用将进行“智能化改造”。2025年起,将用智能化、网联化、产品改款换代等方式加快升级现有燃油产品,做“最智能的燃油车”。2025年到2027年,上汽通用将具有焕新后的8款燃油车,聚焦在主流、高价值的细分市场。
此举意味着上汽通用将采用新老赛道并举的推进方式。对于目前的市场形势来说,此举非常明智,按照乘联会的统计数字,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是49.4%,今年预计超过60%,更有企业预计2025年将达到70%以上。由于用车成本和体验的原因,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新能源车。
不过,对于寒冷地区、广阔地区、高原地区的消费者以及油车爱好者,出于对续航以及充电的顾虑,购买燃油车更多。上汽通用表示,始终坚信燃油车不会消失,会在燃油车市场继续耕耘,满足这些群体的需求。
对于营销及网络建设方面,上汽通用透露,将在内部聚力推行“大单品策略”,通过精简产品型谱,退出低效产品线,集中资源打造“极致产品”。
同时,2025年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从渠道管理向渠道服务转型,更加积极地倾听用户和经销商的反馈。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通用提出,要以经销商盈利作为前提,今后将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继续推动经销商网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明确提出以销定产,这又开了汽车行业先河。这一举措解放了经销商的手脚,也提升了经销商的信心。这是去年年底上汽通用新增54家经销商门店的最重要原因。
这也应了王晓秋在台上说的那句话:“让企业和我们的经销商伙伴在未来几年里获得良好的回报!”
写在最后
触底反弹的上汽通用显然希望趁热打铁,以不破不立的姿态完成自我革命和自我进化。他们构建起的全栈自研能力正在让他们成为一家完全独立自主的合资车企,这在汽车行业绝无仅有,没有先例。
不依赖两家股东的好处是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更快速更灵活,凭借多年积累下来的品牌与制造优势,与自主品牌及新势力短兵相接、贴身肉搏。这给其他合资车企提供了参考,也当然是未来合资车企发展的方向——本土化、独立化是必由之路。尽管其他合资车企要建立不依赖于中外股东的能力还需要时日。
在“一口价”、消化20万辆库存、以销定产、新车全面电动化上,外界见识到上汽通用新管理层推动企业强劲反弹的坚决意志和行动力,同时,也看到了上汽通用汽车重现辉煌的希望。
END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