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汽湃观察 | 换个角度看待“卷”

  • 作者: 汽湃
  • 2024-06-24 17:55
  • 1411

如果要给2024年的中国车市选一个年度汉字,那么当选者必定是“卷”。

近段时间,多位自主车企高管都谈到了“卷”这个话题,但在观点上却存在明显的分歧——有人认为,卷是一种自然规律,充分的竞争会提升中国品牌,对消费者是有利的;而也有人表示,中国车市当前的内卷已经到了不正常程度,正所谓“过犹不及”,由于大部分车企的新能源业务还没有盈利,继续加码价格战卷下去,可能就是生存危机。

生存危机,并非危言耸听。成为市场主流的窗口期越来越短,留在牌桌上的席位越来越少。再加上强势入局的小米和华为,更将传统的卷配置、卷科技、卷价格,升级为了卷流量……

不过在汽湃君看来,卷”这件事情,本身其实无所谓对错。

探究“卷”的词源,大概来自于“内卷”(involution)——“内卷”原本是属于社会学的名词。对于社会来说,它指的是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有意思的是,involution的反义词不是“外卷”,而是evolution(进化)。如果抛开“内”字,“卷”其实毫无贬义,它代表的正是优胜劣汰、迭代进化。

卷,其实就是一种竞争,是市场经济模式的应有之义。没有竞争,就只剩下垄断,这对于消费者和整个市场来说是可怕的。如果没有90年代以来越来越充分的“卷”,恐怕我们今天还停留在要“靠市场换技术”的昨天。就在最近,继大众与小鹏、奥迪与智己后,捷豹路虎也确定将采用奇瑞的纯电平台技术来造车,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不就是一步步“卷”出来的?

不可否认,中国车市“内卷”的趋势在加剧:从外观设计到动力总成,“同质化”的趋势似乎越来越明显,车内三联屏、车外“方盒子”让人审美疲劳;但另一方面,“卷”也确实推动了技术上的进步。比如,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一鸣惊人,弹匣电池、神盾电池等各种同样瞄准安全的电池技术也应运而生;特斯拉FSD吸人眼球,自主品牌也不甘人后,纷纷拿出了自己的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

当下的“卷”之所以引起了争议,主要还是跟车市层出不穷的价格战有关。从去年年初到如今,桌子掀了不少,终端的新车售价确实也低了,与此同时,车企的利润率也随之大幅下降。

关于这一现象,比亚迪公关负责人李云飞此前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的一番话说得相当透彻——由于每家企业的规模不同,自身情况不一样,因此要量力而为。" 有人把牌打出来了,你能跟就跟,跟不了就过,不要置气,也不要翻桌子,因为还有下一局 "。基于长期主义的观点来看,我的供应链不如你,成本控制没你好,你能卖到8万块还有得赚,我10万块就要亏本了。那么我就应该在这场牌局中喊Pass,我把资金和精力投入技术、投入设计,在下一轮的竞争中掌握核心竞争力。

当然,这样的竞争也确实可能导致一些玩家被迫永远离开“牌桌”。我国车企众多,行业格局未定,集中度不高,正处于洗牌的阵痛期,激烈的竞争必然导致一些品牌的退出。事实上,过去几年间已经有数十个品牌关停并转。相比较之下,与欧美日韩相比,现在中国的汽车品牌并非太少,而是仍然太多。良性的、正常的市场竞争是通过创新提高行业门槛,提高盈利能力,加速优胜劣汰,最终达到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同步扩大,对于全行业来说,这样的优胜劣汰并非坏事。

另一层面,这样的卷也引发了关于品质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过分的“卷”价格,必然导致降低质量和技术标准,导致粗制滥造损害消费者权益。但在一个健康的市场中,如果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偷工减料,自然会受到市场的反噬——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要是在质量上偷工减料,最后必然被市场所抛弃。毕竟,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其实,卷价格来源于卷成本,而卷成本并非要传导到用料,而是可以通过卷设计、卷管理的方式达成。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设计是成本的关键,一辆车在设计的时候就决定了70%到80%的成本。设计集成度更高一些,设计更好一些,成本相对更有空间。

此外,生产规模化和供应链的优化,这些管理上的细节,也能够大幅降低成本。事实上,特斯拉也是靠着类似的手法降低成本、同时达成了价格的不断降低。而再早几十年,丰田同样是靠着“精益生产”在全球汽车工业“卷”出新的生产方式模式,“卷”死了不少有着数十年历史的欧美汽车品牌。

在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中,一大波日系供应商是不可回避的关键。而不少中国车企也学到了其精髓。比亚迪有弗迪科技、弗迪动力、比亚迪半导体,吉利入股了科力远、芯擎、魅族……得益于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大多数都可以自研,使得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比欧洲车企在欧生产成本低25%左右。这些,恰恰是中国车企“卷”出来的独门绝技,是欧美日车企们艳羡而不可得的竞争优势。

这样的“卷”,卷出了对中国消费者更友好的价格,也卷出了中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和竞争优势,难道不是大好事一件?我们不妨发问:如果不卷,能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合资车型也纷纷降价吗?如果不卷,中国能够缔造出全球销量前十的车企吗?如果不卷,中国能产生宁德时代这样国际化电池企业吗?如果不卷,中国市场能有全球混动技术最丰富的产品吗?如果不卷,中国车企能集体出海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吗?

良性的竞争其实是健康的“卷”。在这种卷的促进下,中国才有可能加速催化出世界级的汽车品牌,实现中国汽车腾飞的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发展,说得再大一点,才能助力全人类的出行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