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感谢地平线和理想汽车,轻舟智航又融了几个亿


生于寒冬,更懂商业化的价值”。


这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轻舟智航CEO于骞此前对轻舟智航的解读。


于骞曾在Waymo担任感知关键模块的机器学习算法研发Tech Lead(技术主管),擅长机器学习算法研发。


2019年3月,于骞与另外三位同在Waymo任职的侯聪、大方、汪堃一起,在美国硅谷成立了轻舟智航。


轻舟智航四位联合创始人背景


相较于小马智行、Momenta等企业,轻舟智航在成立时间和市场环境上并不占优,但也正是由于起步时间较晚,且疫情之下资本市场出手谨慎,让轻舟智航走的每一步都更关注商业回报


从入局时选择无人小巴这一小切口;到转入L2+市场时与地平线抱团出击,最终拿下理想汽车。


轻舟智航每一次的选择都相对理智。


也正是得益于此,轻舟智航才能在异常激烈的智驾竞争中活下来,并于近期官宣了新一轮的融资消息:6月14日,轻舟智航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由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和翠湖基金联合投资


这是自2022年12月获得数亿元B轮融资,时隔一年半后,轻舟智航再次宣布融资消息。

这也是一位后发者寻求先至的故事。


01

积极求变,拿下6笔融资


拿到新一轮融资后,轻舟智航已累计完成6笔融资


根据轻舟智航计划,这笔资金将用于持续强化已量产交付的智能驾驶功能体验,并打造平台化的产品体系和标准化的交付流程,加速中高阶智驾方案的大规模量产上车;同时也将用于加大AI大模型、端到端等前沿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突破


轻舟智航融资情况。资料来源:企查查


作为国内较早专注布局Robobus的企业,轻舟智航在成立之初便获得IDG资本、元璟资本和Tide Capital的投资,宣布全面在国内发展后,2020年10月又迎来了来自联想旗下的科技产业基金联想创投的投资。


根据企查查消息,轻舟智航于2020年4月拿到种子轮,此后不到3年时间,陆续获得了5笔融资


但随后,很长时间,并无相关融资消息传出。


这背后与外部融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经历了2018年和2019年的资本寒冬,自动驾驶资本市场于2020年开始回暖,并在2021年迎来新一波投融资热潮。


轻舟智航由此受益,但不算完全


资本市场对于自动驾驶领域的第一波投资热潮始于2015年,最早是在Robotaxi领域。2021年,自动驾驶行业迎来第二波投资热,与第一波不同,经过一轮沉淀后,2021年资本投资趋于理性。


2022年自动驾驶赛道投资情况


特别是2022年,资本市场在自动驾驶赛道的投资逻辑开始由原来的多点开花转变为量产为先。


选择以量产ADAS为切入口的公司更受资本市场的欢迎。包括毫末智行、宏景智驾、福瑞泰克、魔视智能、纵目科技等智驾老玩家,以及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Robotaxi玩家后转入者。


也是在这一年,轻舟智航正式开启双引擎战,在继续研发Robobus的同时,启动面向量产车、高阶辅助驾驶的落地,并推出了专门品牌:轻舟乘风


根据轻舟智航官方介绍,轻舟乘风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核心采用了轻舟智航独创的“超融合”感知技术,以及时空联合规划算法(同时考虑空间和时间因素,综合实现规划轨迹,最终能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直接求解最优轨迹),可以实现记忆泊车等高阶智驾功能。


轻舟乘风的方案中,既有包括激光雷达的智能驾驶方案,也有视觉和毫米波雷达为主的方案,可以方便不同车企、车型的定位和成本需求


或许是积极应对的态度被看到,2022年12月,轻舟智航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含中金资本旗下中金汇融基金、TCL资本,以及元生资本。


投资者要看到回报,在迟迟无法大规模量产之际,轻舟智航在资本市场沉寂了一段时间。


直到与地平线联手,拿下理想汽车AD Pro方案,才又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并于近日拿到新一轮的融资


02

艰难求生,感谢理想和地平线


能够拿到新融资,轻舟智航要感谢理想汽车。


作为投资方,翠湖基金管理合伙人、总裁石军表示,此次投资轻舟智航,主要是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下半场智能化的机会,而国内智能驾驶第三方厂商中,轻舟的NOA上车数量已经达到几十万量级



在官宣文案中,轻舟智航也表示,公司在今年5月份完成了为头部新势力车企客户NOA方案量产交付上车近40万,成为兼具规模化量产经验、交付量行业领先的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其中,头部新势力车企客户,即是理想汽车。


理想智驾产品“理想AD”有两个产品,分别对应的是“AD PRO”和“AD MAX”,其中,AD MAX具备城区和高速NOA功能,由理想智驾团队自研;AD PRO具备高速NOA功能,搭载轻舟智航方案。


实际上,正是与理想的项目,让轻舟智航缓了过来


今年1月左右,轻舟智航在内部开展了一个“休眠计划”,即发最低工资、保留岗位。公司给员工的承诺是等把理想的项目做完之后,以开发费用当作工资发放


5月底,于骞刚刚发布了内部信,对迟到的“年终奖”正面回应的同时,再次强调了理想汽车项目的重要性。


他表示,“将在理想的成功交付经验转化成可复制的流程机制,让我们在完成新的客户交付项目时可以更加驾轻就熟。”


而能够拿下这一项目,除了轻舟智航本身更具性价比的方案,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地平线的大力支持,后者为轻舟提供了大量的量产经验,以及工具链使用上的大量指导


轻舟BEV征程5量产验证现场


2022年年初,轻舟智航CTO侯聪因为因核酸过期,与地平线CTO黄畅的“饭局”改在北五环外的一个公园内。边吃着薯条汉堡,两位清华同门聊了许多关于自动驾驶产业的话题,以及轻舟使用地平线征程5芯片作为其自动驾驶系统核心计算平台的计划。


“我当时正处于从英伟达往地平线转换的过程中,其实确实会有一些路径依赖。黄畅师兄的几句话,让我放心地在地平线的平台上去开发。” 侯聪曾对《赛博汽车》说道。


一年之后,轻舟于2023年9月20日宣布已成功获得数家头部车企量产定点合作,成为首家基于地平线征程5实现BEV感知技术,达到行泊一体全栈交付量产要求的智驾方案供应商。


更重要的是,这套征程5+11V5R作为硬件系统,能够实现高速NOA,且具备城市NOA拓展能力的高阶量产智驾方案的成本,用侯聪的话说是“极具性价比优势”,征程5+激光雷达的城市NOA方案成本也是如此



这也意味着,中国高阶智驾的量产硬件系统开始接近特斯拉HW3.0 7000元左右的标配成本区间


地平线芯片算法工具链产品经理秦畅称,轻舟智航是地平线生态中第一家完全自研BEV自动驾驶方案,并在两个月内高速部署的企业。


据雷锋网称,除了理想汽车,轻舟智航的主要客户还有广汽,同时正在与岚图和奇瑞沟通


初战告捷,合作继续。


轻舟智航介绍,“轻舟乘风”基于征程®6的全新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方案将与征程6同期交付。目前,基于征程6的轻舟乘风方案已经获得多家意向客户的青睐


03

居安思危,下半年把各方面做到极致


看起来顺风顺水,但轻舟智航的前路并不算坦荡。


从融资层面来看,此次融资金额为数亿元,相比A+轮的1亿美元、B轮的数亿元并没有增长


从市场层面来看,智驾方案商同质化严重、内卷严重,在此之下,主机厂不断压价,甚至希望交白盒


轻舟智航等智驾方案商的处境不可谓不艰难。


轻舟智航CEO于骞


这也难怪,根据雷锋网透露,于骞在5年底的公开信中,在谈及今年下半年规划时,把“居安思危”四个大字考虑到了极致。


第一,在今后的项目交付中持续大幅降低交付成本,最终将全栈交付成本压缩在300人月以内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标准化产品接口和交付流程,并持续优化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也将成为研发交付、项目团队下半年最重要的目标。


第二,加强项目管理在交付中的作用,并打造更适应量产交付的组织体系。保证在多项目同时交付时对于资源的整体协调能力。


我们在两年内要准备同时交付5-10个项目”,提高资源复用性,避免项目间竞争产生的内耗。同时也要改进激励机制以奖励在项目中表现好的同事和团队。


第三,持续提升产品力,保持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研发和产品团队需要在限定的预算内持续提升产品综合性能,构建健康且高性能的产品主线,能够根据交付和工程实现的要求积极选择新技术新方案来改进现有方案。


轻舟智航的感知BEV模型支持行+泊多任务的输出


第四,除了拓展国内高质量客户以外,还将积极获取海外车厂的合作,能够和至少一家海外车企形成深度合作关系。海外车企目前能够提供的商业价值要优于国内。从长期来看,中国智驾企业占领海外市场是必然的趋势,轻舟智航也需要尽早布局


从公开信来看,于骞依然很务实。


而对于轻舟智航来说,尽管外部环境不算优异,但拿到项目、拿到融资,意味着拥有更多筹码留在战场继续厮杀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