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内卷,都是比亚迪的错?

图片


图片


作者 | 李国政

编辑 | 甄 瑶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汽车大佬云集,唇枪舌战间,探讨话题从长期主义、高质量发展,不出意外地转向了行业内卷,包括催生出来的流量战、价格战等。

 

6月6日,在论坛演讲和对话环节中,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对价格战和卷流量都发表了看法。对于当前汽车市场此起彼伏的价格战(内卷),他表示,卷价格没问题,这是供求关系和市场规律决定的,广汽不反对价格战,也不怕打价格战,但是要有理性和有底线,不能过度。让利可以,但让本不可持续。企业没有效益就无法生存,对税收、就业及上下游产业将带来不良影响。

 

图片

▲曾庆洪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论坛讲话中,自诩“一个乐观主义者”。他认为,卷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他说,卷本身意味着追求卓越,会卷出中国品牌的新高度,会卷出用户利益的最大化,为用户真正创造价值。“我相信未来十年,必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品牌卷成世界级品牌。”

 

图片

▲朱华荣


第二天,内卷话题继续发酵。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健康的竞争,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也是举世无双的。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透明公平地竞争,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

 

图片

▲李书福


让利与让本、良币与劣币、好事与坏事……曾庆洪、朱华荣和李书福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行业内卷的看法。


与他们不同,另一大佬将内卷的焦点直接指向比亚迪。

 

6月1日,在深圳2024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直言不讳地说:“其实,现在在智能电动网联汽车里面,全世界N0.1的卷王是比亚迪,因为它有超低成本的能力……华为希望这个产业正向良性循环,让善于卷价格的去卷价格,华为鸿蒙智行来卷价值。”

 

比亚迪为何被余承东扣上“卷王”的帽子?这肯定与比亚迪的市场地位和近期表现有关。

 

2023年,比亚迪以302万辆销量登顶全球新能源,超越特斯拉成为销量新王者。今年,春节刚过,这位新王者就率先鸣枪,祭出“电比油低”之利器,与燃油车展开决战——比亚迪秦降至8万元以内,DM-i车型首次进入7万元区间,而EV车型直接杀入10万元区间。

 

位于深圳的六角大楼一声号令,比亚迪各子品牌浩浩荡荡杀下坪山,半个月之内,便陆续推出海豚、汉、唐、宋、海豹等车型的荣耀版或冠军版,且借机大幅降价,让这些新车所在的细分市场哀鸿遍野,鲜有与之抗衡者。


随后,上汽通用五菱、长安启源、哪吒汽车、吉利汽车等车企主动迎战,北京现代和上汽通用等合资企业被迫跟进。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尘土飞扬,“降”声不断。

 

初战便是血战。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不由得感慨道:2024年是新能源车企站稳脚跟的关键年,竞争注定非常激烈。

 

其实,他的话过于温和、过于含蓄。如果直白地说,就是残酷的市场竞争,直接决定车企的生死。

 

如何看待今年的“卷势”?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自有其说辞,他表示:“卷是一种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竞争,竞争才能产生繁荣……卷就是一种竞争,因此我相信,所有企业家都要拥抱参与这种卷,要拥抱这种竞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图片

▲王传福


对此,赞成者有之,认为在中国品牌快速发展中,价格战在所难免,过往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典型的行业像手机、家电、工程机械和光伏等。经过十余年大浪淘沙,那些行业都是剩者为王,迄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全球大玩家。

 

质疑者亦有之,认为卷价格本来很正常,但如果过度就不正常,认为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只会带来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

 

企业应该打价格战还是价值战,抑或道德战?大家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重庆论坛激起的声浪,通过社交媒体助推,迅速扩散到各个角落。

 

帮宁工作室认为,将汽车行业内卷的矛头全部对准比亚迪,有失偏颇。

 

一方面,作为全球新能源销量王者,比亚迪确实有实力打价格战。这家车企拥有全产业链的高度垂直整合能力,通过资源禀赋提升效率,将产品做到极致性价比。而且,比亚迪拥有10万人的研发队伍,每年投入几百亿元研发费用,激励创新,让一款款新车、一个个新技术像下饺子般地被推出来,价格随着不断下探,给行业带来一阵又一阵的刺痛。

 

但是,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比亚迪价格下探的,多为相对低端的车型,高端品牌和车型如方程豹、腾势和仰望等并未深度开打价格战,有些照样取得了亮眼的业绩。比如,2023年,腾势D9超越别克GL8,位居MPV销量第一;今年4月,腾势居MPV第一,而别克GL8腰斩。

 

从行业来看,当前内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我国车企众多,行业格局未定,正处于洗牌的阵痛期。


美国杂志《纽约客》近期有篇报道提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有三大经验值得美国借鉴,其中之一是中国鼓励新入市者和竞争,而不偏袒既有企业。

 

这篇报道说,尽管比2019年的约500家少了很多,但目前中国有100多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被迫削减成本和降低价格,这令消费者受益并推动了销量。

 

在美国,特斯拉在过去10年左右里,几乎独占电动汽车市场,因为美国三大汽车厂商专注于高油耗的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和皮卡(这种策略为传统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巨额利润,但使它们在电动汽车的发展方面,远远落后于特斯拉和中国企业)。

 

这篇报道还援引一名经济学家的话说:“(中国的做法)不是纯粹的中央计划,最终还有市场的检验。他们培育了很多公司,只有少数生存下来。计划和竞争相结合的原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充分竞争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只要看看西方跨国汽车公司的成长史就能明了。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市场在发展期间,也曾冒出数百家汽车企业,但历经残酷的竞争后,今天这两个市场上活下来的车企有几家?每个区域差不多用一只手就能数完。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不仅减少了车企的数量,也让产品价格趋于平衡和稳定。


中国现在有100多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大家为了生存,价格之战注定非常惨烈。对此,车企应当作会更卷的准备。

 

重压之下,有人希望相关部门出手干预汽车行业的价格内卷。


这是一种幻想。汽车是市场竞争性行业,车企自主制定属于市场调节的价格,而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根据《价格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维护汽车行业的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而且,中国的车企在类型上比较复杂:国有方面,有大型央企和地方国企;外资方面,有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民营方面,股权形式更多。各家车企因类型不同,在产品定价方面的出发点也不同。


竞争是市场规律,是行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假设政府介入汽车行业的定价,表面上看,减轻或消除了车企价格战的压力,但实质上制造了一个温室,让企业躺在舒适圈。如此状态下,谁还愿意花大钱、下大力气去搞科技创新?


别忘了中国汽车业今天的成果是怎么来的,正如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所言,“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使得关键零部件技术得以突破”。显然,没有竞争,就没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就没有今天中国汽车产业的成就。

 

大格局确定之前,卷将是汽车行业的常态。不过,这种卷是相对的。那些没有核心优势的车企,只能被动地跟进,最终被市场规律淘汰。

 

当然,即使强如“卷王”比亚迪,也并非高枕无忧。就像20世纪初,美国亨利·福特创造性地推出T型车,一时间似乎拥有了全世界,但仅仅20年后,福特汽车就开始赔钱。

 

巴菲特曾感慨:从历史上看,汽车行业的确非常艰难,虽然汽车行业不会消失,但5到10年后肯定和目前不一样,不论是汽车架构还是市场结构。


现在,中国车企与其抱怨卷,不如抛弃幻想,正视竞争,去探索如何能长期保持科技、产品、服务等优势,进而取得价格优势,掌握卷的主动权,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卷。


(标题图片为比亚迪六角大楼,来源:深圳新闻网,宁杰文/摄)


标签: 比亚迪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