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中国汽车股增收不增利!谁是2024一季度的“亏损之王”?

图片

翻看中国汽车股2024一季报,才会意识到“疯狂”的代价有多大。


6月6日晚间,随着姗姗来迟的蔚来2024一季报发布,《汽车K线》统计的中国汽车股范围内,共有60家汽车业上市公司,发布了今年一季度经营业绩。

翻看这60份财报,能够直观看出,在新能源概念“疯狂”过后,面对增收不增利的行业困局,谁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在重庆一番热辣滚烫后,众多中国汽车上市公司高层,集体冷静下来,痛陈当前中国汽车市场乱象。

1 增收不增利,冰火两重天

从整体上看,60家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合计营收9672.82亿元,同比增长11.36%,在逼近万亿大关、创下新高的同时,增速较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2.71%)略有回落。

图片

在五大板块当中,乘用车、零部件和商用车三大板块同比增速加快。特别是乘用车板块,合计营收5767.27亿元,同比增速由2023年一季度的6.35%猛增至25.85%。板块营收占汽车股总体规模提升至59.62%。

与一年前占汽车股半壁江山的水平相比,提升至接近六成。

由于小米汽车实现交付,本次统计新增了小米集团。但需要说明的是,哪怕排除小米集团的影响,乘用车板块总体营收仍然突破了5000亿元大关,实现同比正增长。

曾经一度大热的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表现截然相反。合计营收2104.17亿元,同比下降10.97%,而在一年前,此板块实现了同比42.81%的大涨。

随之而来的,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的营收,在汽车股整体当中的占比由27.21%收缩至21.75%。

热门板块营收下降,直接导致了2024一季度汽车股整体增收不增利。

据统计,60家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为284.15亿元,同比变化由一年前的上涨17.9%,变为下降23.3%。

图片

这是近三年来,中国汽车股首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跌破300亿元。

导致这一状况的,是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出现了阴阳反转。

该板块内21家上市公司,有3家由盈转亏,亏损企业数量增至8家,而其余13家实现盈利的企业当中,有多达5家盈利水平出现了负增长。

这使该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由一年前的上涨55.01%,骤降至下降51.64%。曾经在汽车股当中超6成的吸金能力,一年后迅速收缩至39.85%。

与之相对应的,是乘用车板块实现了止跌回升。

该板块16家中国乘用车上市公司当中,由于赛力斯扭亏为盈,以及新增的小米集团,实现盈利的企业数量增至10家,其余6家仍然处于亏损。

最终,乘用车板块合计归母净利润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了101.59亿元,同比变化由一年前的下降28.12%,扭转为上涨25.39%。

板块盈利水平在汽车股中占比,由21.87%提升至35.75%,虽仍不及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但差距相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

图片

最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由于部分仅在港股上市的公司并不会发布一季报,53家已经发布2024一季报的中国汽车业合计扣非净利润为228.22亿元,同比走势与归母近利润同样出现逆转,由上涨10.87%变为下降21.45%。

值得肯定的是,国轩高科、中通客车一汽解放3家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而经销商板块的整体状况令人担忧,在少了退市的庞大集团后,剩下的两家经销商均保持盈利,但在汽车股的整体占比收缩至仅剩0.5%。

2 “疯狂”过后,谁搭上了利润“过山车”?

在整体增收不增利的行业困境中,虽然企业盈亏数量与上年同期保持一致,43家实现盈利,17家处于亏损。但在营收与盈亏排名上,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图片

首先是营收TOP 10阵营中,排在前3位的企业位次保持不变。但不同的是,除上汽集团外,比亚迪、宁德时代的2024一季度营收走势,均不及上年同期。

其中比亚迪营收同比增速由79.83%放缓至3.97%,不过其1249.44亿元的营收规模,已经与上汽集团的1430.72亿元十分接近,二者间差距由一年前的257亿元收缩至181亿元。

宁德时代营收则是由同比大增82.91%,骤变为下降10.41%,公司营收跌破800亿元,为797.71亿元,面对紧随其后小米集团的755.07亿元(同比增长26.95%),领先优势十分有限。

真正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中国汽车股的盈亏排名变化。

图片

前文在营收表现上后劲不足的宁德时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虽然由一年前的557.97%骤降至7%,但仍凭借着汽车股当中唯一突破百亿的盈利规模,稳居行业之首。

与一年前相比,令人意外的是,在60份汽车股2024一季报中,除宁德时代之外,没有一家归母净利润超过50亿元,以至于同比增长10.62%,盈利45.69亿元的比亚迪,排名直接由第4位升至第2位。

新增的小米集团排名第3位,以41.82亿元的盈利水平,紧随比亚迪之后。但目前小米汽车业务处于初期阶段,贡献有限。

长城汽车、福耀玻璃“杀入”TOP 10,所不同的是,前者2024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2.28亿元,哪怕放在一年前也能跻身TOP 5;而后者就不同了,盈利不过13.88亿元的福耀玻璃,放在一年前根本无法入围TOP 10。

图片

长城汽车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不仅归母净利润同比涨幅达到了四位数(1752.55%),扣非净利润扭亏为盈,由一年前的亏损2.17亿元,扭转为盈利20.24亿元。

对于业绩提升的原因,长城汽车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今年一季度销量增长、单车收入提升,拉动了营收规模增长。同时凭借销量结构的优化,带动盈利水平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的排名由第2位下滑至TOP 10当中垫底。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83.39%。

对此,长安汽车虽然没有在2024一季报中解释原因,但实际上早在2023年一季度,对深蓝汽车企业合并所产生的收益,将长安汽车归母净利润大幅提升53.65%至69.7亿元,而实际上同期的扣非净利润仅为14.81亿元,同比下降34.75%。

图片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公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长安汽车2024一季度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由一年前的4.37亿元,猛增至9.96亿元。

尽管如此,长安汽车的扣非净利润同步出现了91.77%的大幅下降,仅为1.12亿元,在扣非盈利的乘用车上市公司当中,排名垫底。

中国汽车股在2024一季度不仅出现盈利水平整体下降和断层,一年前吸金能力令人瞠目的“锂业双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的表现,更是令人超乎想象。

图片

曾经在2023一季报的归母净利润统计中,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分别排名第3和第6位。而到了今年,上述两家公司不仅没能跻身盈利TOP 10,反而出现在了亏损TOP 10当中!

其中天齐锂业在亏损排名中位列第2位,赣锋锂业位列第6位。

开篇提到的,60家中国汽车股当中最后一个“交卷”的蔚来,2024一季度归母净亏损52.58亿元,同比扩大9.46%,继2023年之后,再次成为中国汽车股“亏损之王”。

与一年前相同,2024一季度汽车股亏损TOP 10的“门槛”并不算高,同样为1亿元有余即可入围。但意外的是,在AI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加大科大讯飞,2024一季度归母净亏损3亿元,由盈转亏,位列亏损排名第7位。

3 Views of AutosKline

还记得在统计2021一季报时,新能源热潮下,大量相关上市公司都赚翻了。

一年前,无论是营收格局还是盈利占比,都能看出乘用车板块的“苦日子”已经来临。

回看2024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一季报,新能源热度降温、人工智能热潮兴起,让“锂业双雄”和科大讯飞不得不搭上盈利“过山车”,最终扛起汽车股的,仍然是乘用车板块。

图片

同样是乘用车板块,人们既能看到跻身盈利TOP 10的6家车企,也无法忽视有多达5家位列亏损TOP 10的新势力、传统车企。

近几天多位车企大佬针对是否支持“内卷”隔空喊话,其实透过这些车企的2024一季报不难发现,大佬们对“内卷”的争议,更多是外界断章取义,在行业整体受困于增收不增利的现状时,维护良性竞争、回归市场价值本源,才是对产业前景、资本市场发展负责任的体现。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

标签: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