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欧洲日本发力,合成燃料+混动,中国车企如何应对?

在意识到纯电赛道上无法赶超中国之后,日本欧洲都想要证明,碳中和并非只有废掉内燃机这一条路可以走。

除了混合动力之外,合成燃料也一直被认为是为燃油车续命的最有效救命稻草。

从本质上说,合成燃料就是以二氧化碳、氢或电能进行合成反应,最终获得的一种人造能源。从碳中和的角度来看,合成燃料理论上也确实可以做到全生命周期计算的碳中和。

合成燃料概念的提出和研究,也并不是近几年的事情。早在2009年的时候,奥迪就在欧洲开始研发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合成燃料。因此从技术本身来说,不会有太多槽点。

之所以一直没有商业化落地普及,原因无非是,站在企业角度,一项技术如果在市场上不是被逼入了绝境,是不可能做出大的改变的。

合成燃料商业化,一是需要车企对内燃机做出部分改动以支持合成燃料,在相安无事的燃油时代,躺着挣钱的车企没有这样做的紧迫感;二是合成燃料以及背后的生产供应链要形成规模,否则就无法实现合理的成本。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方面的优势,已经让欧美、日本等传统老大哥感到进退两难的绝望。

跟进,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家内燃机百年积累的优势荡然无存,所有与内燃机相关的产业链也会崩溃。不跟,脱碳的压力越来越大,新能源赛道只能任由中国一骑绝尘。

在这样的背景下,属于储备技术的合成燃料技术,落地商业化就变成了大概率事件。事实上,近两年合成燃料落地的速度也正在加快。

首先是关于合成燃料与内燃机的兼容性问题。最近Stellantis集团就表示,该公司自2014年以来在欧洲生产销售的车型中,有24种内燃机无须改装即可使用合成燃料。该公司认为,合成燃料足以支持内燃机存活到2050年。

因此,去年欧盟撤销了此前的“禁燃令”,这表达了欧洲对合成燃料的坚定信心。

去年,保时捷兰博基尼迈凯伦布加迪等超豪品牌已经相继在合成燃料的开发上“摊牌”。保时捷已经在与西门子能源和埃克森美孚合作开发合成燃料项目。在智利,保时捷已经拥有一座试点工厂在生产合成燃料。

欧盟已经成立了合成燃料联盟(eFuel Alliance),该联盟已拥有 170 多个成员,把eFuel的整个生产链都拉了进去。

而今年,日本车企也开始宣布跟进。最近在丰田联合马自达斯巴鲁公布新一代内燃机开发计划中,就强调了新发动机将要支持合成燃料的使用。丰田将与日本多家企业共同推进有助于汽车脱碳化的“CN燃料”的引进与普及工作。

技术方向上,日本与欧洲已经不谋而合。更绝的是,丰田汽车表示新一代发动机不仅可以使用氢、生物乙醇等绿色燃料,还能与零排放的电机在混动系统中协同工作。

目前在混动领域,中国凭借插电混动架构以及最高热效率超过46%的混动专用发动机,能够将插电混动汽车的油耗控制在3L/100km以下的超低水平。这已经超过了一向以经济性著称的日系车企。

但如果日系的油电混动技术,采用合成燃料的发动机以及零排放的电机,或许能够在不“插电”的前提下,在经济性和环保性方面重新获得优势。

现在欧洲和日本已经确定瞄准了这条赛道:合成燃料+混动。而中国车企在合成燃料应用方面还没有做充足的准备。虽然中国生产合成燃料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度,但如果产业链不做预先布局,当年在新能源赛道上依靠举国战略形成产业链优势,反超竞争对手的场面恐难重现。(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