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许艳华:2035年前后固态电池将占一定比例

图片


图片


作者 | 李国政

编辑 | 葛帮宁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我们判断,对中国而言,2030年前,仍是高比能液态电池、磷酸铁锂系电池为主的市场格局;2035年前后,磷酸铁锂电池占比会有所下降,有成本优势的高比能液态电池占比会上升,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会占一定比例。”


5月28日,在202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华在发言中,对固态电池作出上述预判。


连续举办多年的泰达汽车论坛,是国内著名高端智库论坛,是政府、行业、企业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开展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天会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代表主办单位,介绍了今年论坛的各项准备情况。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主持会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战静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中国汽车报社社长谢戎彬代表另3家主办单位发言。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是泰达汽车论坛的协办单位之一。许艳华在发言中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产品技术不断进步,产业链不断完善,成本不断下降,形成全球领先的发展局面,并培育了世界级的电池企业。


她说,当前我国以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在持续增长,发展空间巨大,但竞争将愈加激烈,动力电池产业必须与时俱进,在充分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其一,技术路线多元化,固态电池是重要方向之一。


许艳华介绍了一组数据: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带动下,1-4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20.6GWh,累计同比增长32.6%。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40.8GWh,占总装车量33.8%,累计同比增长41.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79.8GWh,占总装车量66.1%,累计同比增长28.6%;半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实现装车。


她认为,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增长态势,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大主要技术路线基础上,半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不同技术路线的电池产品加速向商业化应用阶段迈进。


从全球角度看,更安全、更高比能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是重要方向,全行业都在聚力攻克高比能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产业化的难题。


其二,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化。


中国电池全产业链企业已积极在全球布局。许艳华说,据电池联盟统计,有16家镍钴锂金属资源企业在11个国家部署产能,有18家四大材料企业在12个国家部署产能,有10家电池生产企业在12个国家部署产能,规划产能超过500GWh。


2023年,动力+储能电池出口已占到总出货量的21%,比2022年增长10个百分点。在中国以外市场,中国电池企业市场份额接近30%,中国四大材料出货量占全球75%左右。


她建议,当下及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之路面临诸多挑战,但挑战中也蕴藏机遇,全产业链上下携手共同应对挑战。


其三,储能电池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国际能源署2023年10月发布的《全球能源展望2023》显示,随着电动汽车普及,以及清洁能源使用增加,世界化石燃料需求预计在2030年达到峰值并趋于平稳。


国际能源署强调,全世界都在向清洁能源转型,且势不可挡,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021年的13倍,可再生能源将占新增能源装机容量80%,其中太阳能占一半以上,50%以上的增长在中国。


许艳华说,国际能源署2024年4月发布的《电池与安全能源转型》预测,在成本下降和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全球安装的电池储能系统将从2023年的86GW,增加到2030年的760GW以上;在净零情境下,全球安装的电池储能系统,将从2023年的86GW,增加到2030年的1200GW。国际能源署的结论,进一步确立了锂离子电池在储能应用场景的主导地位。


她认为,中国电池产业抓住了储能电池发展机遇,形成动力、储能电池比翼双飞的发展局面。2023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占比超过15%,占电池出口约17%。根据对储能市场的预测,未来储能电池将占电池总出货量的30%左右,储能电池发展必将赋能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