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F1大热,电动化遇冷,纯电的FE赛车咋办?

"

过去的这个周末,上海国际赛车场再一次迎来了一场全球性的赛事——FE中国上海站,这是继4月份F1中国大奖赛之后的再一次喧嚣。时隔5年之后,FE借着创立10周年的余温又一次回到了中国,也是第一次来到上海,本应是一场速度盛宴,但亲历现场之后,我却对FE的前景充满了担心。

"

图片


图片



撰稿|党宝奎

编辑|周  展

视觉|慢  慢





FE曾经的巅峰无出其右

FE,全称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创立于2014年,这是一项由国际汽联(FIA)主办的全球顶级赛事。


创立目的很简单,在当时全球汽车呈现出的发展电气化的大势之下,各个汽车品牌都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倾向于研发电动技术,此时的FE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在电动方程式的赛道上分高低,也是各个汽车大厂的直接目的。从创立第一年开始,就有雷诺奥迪的厂商参与其中,并把写入历史的首场比赛放在了中国北京,在鸟巢、水立方周围的城市街道上开启了这项比赛正式的征程。


图片

❂ 2014年北京举办第一场FE赛事


随着赛事的成功举办,随着电动化越来越受汽车厂商的重视,接下来的几个赛季,就已经有十余家汽车品牌参与到这项赛事中,奥迪、捷豹、日产、宝马、奔驰、保时捷……一股脑全部进入到FE的赛道当中,FE电动方程式已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测试和开发民用车相关技术的首选之地。


巅峰之时,全部12支车队中就包含了10支厂商车队,这对于一项汽车赛事来说是非常疯狂的,巅峰时期的F1也没有如此高比例的厂商车队数量。此时重点要提一下蔚来品牌,在FE的第三年开始参赛,一时间蔚来的蓝成为了FE赛道上一道非常美丽的色彩。


图片

❂曾经FE赛场上的蔚来蓝




FE逆势难为

但,FE在巅峰过后,很快就呈现出了迅速回落的态势。不仅看台上一半以上的座位空着,更是有众多厂商退出这个赛道。这其中有口罩时的原因,FE曾一度停办,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即使在艰难的2020-2021赛季,FE还是有着10支厂商车队的庞大数量。但到了2023-2024赛季,我们能看到的汽车品牌只有捷豹日产保时捷DS等,德国BBA三大厂家已经悉数退场,中国的蔚来蓝也见不到了。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❶ 赛车改装规则下,厂商发挥余地受限。


FE比赛用车相对F1来说限制非常严格,额定的电池容量,额定的电机功率,额定的加速性能,额定的极速等等,车队目前能够自主改进的只有能量管理系统以及临场战术。这对致力于在赛道上测试最新电动技术的汽车厂商来说,有了如此多的限制就丧失了测试的意义。


图片


❷ 比赛规则让FE娱乐化战胜了竞技性。


FE创立10年中制定了很多奇妙的规则,

比如曾经根据车迷投票每站有三名车手拥有5秒的车迷投票加速性能时间;

比如设立了攻击模式,车手以通过攻击模式特定路线获取3分钟内50千瓦的额外功率用于超车;

再比如目前赛车充满电并不足以保证比赛能够跑完,有40%的电量需要在赛道上通过动能回收获取,这让比赛成为了一项节能大赛,一定程度上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谁的能量管理做到最好。


这些规则的制定,让比赛的趣味性丰富了起来,但竞技性却弱化得相当明显。这对每年大量真金白银投入的汽车厂商来说可能是一种无奈。


❸ 全球汽车电动化速度变缓。


这一点尤为重要,汽车行业在经过了全球电动化的呼声之后,近两年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放缓趋势,众多汽车厂商在全面电动化上策略上做出了修改,这其中就包括之前大力参与到FE赛事中的那些汽车厂商们。市场策略的调整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参赛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来源,所以纷纷下马FE赛事也不难理解。


图片


❹ F1的战略转型。


F1和FE虽说同为FIA旗下的顶级赛事,但在不同的商业联盟下势必会有很强的竞争关系。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汽车赛事,F1从来都是最顶流的存在。不过,随着倡导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F1作为传统燃油动力的赛事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所以看到近几届赛事中,也只有奔驰法拉利等少数几家汽车厂商参与其中。


但是,随着2026赛季的F1重大变革,F1将采用实现内燃机和电机50:50的混合动力系统,光电机输出功率就能达到350kw,这与FE赛车目前的攻击模式一致。最主要的是,目前混动动力技术也是各个汽车厂商重点植根的领域,这对厂商吸引力非常足。


此外,2026赛季开始,F1赛车所使用的将是100%可再生燃料。这一突破除了让这场世界顶级赛事树立更加环保的形象外,还为日后民用车发展指明了一条可行的能源替代方案。这对汽车厂商新能源发展更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验舞台。


纯电降温了,不代表新能源探索降温,这是一条新的赛道。所以,我们看到2026赛季的F1新增了奥迪、福特本田三家动力单元供应商,加上已有的奔驰、法拉利、雷诺已经有6家汽车厂商作为动力供应商参与其中。F1的升温对FE来说就是一个打击,而目前看起来FE很难有还手之力。


图片

❂ 2026年奥迪回归F1




FE的出路在于回归竞技

通过以上几个因素,在我看来FE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想要回到之前的巅峰对决需要做的就是回归纯粹的竞技。


第一类竞技就是研发技术的竞技。尽可能放宽对赛车的限制,给车队和厂商有更多的发挥余地,比如F1赛车限定排量,但输出马力就是研发的竞争;限制车辆大小重量,但空气动力学就是车队竞争的关键一环。对FE来说,F1可以有很多值得借鉴的部分,当比赛是全方位的竞技,比赛也会好看,车队间也会变得有趣。


第二类竞技是车手的竞技。目前的FE看起来索然无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赛车之间拉不开差距,周末的上海站比赛冠军与最后一名总时间差不超过10秒,全场比赛的观感就是一直首尾相连的火车式行进,虽有超车,但领先之后的赛车要时刻考虑到电量,感觉也无法一脚油门到底,看着有一种有劲不敢使的憋闷感。赛车需要的是速度与激情,而赛手需要的是怎样把车开到最快,至于如何节能,本不应该属于赛道。


图片


此外,FE规则的不断变化对观众也是一种负担,看比赛还需要不断了解赛事规则,看比赛还要不断动脑筋,这对车迷来说就是一种挑战,甚至是一种伤害。看了一场比赛莫名其妙不知道谁赢了,或者不知道谁积分最多,这不是开玩笑吗?


最后,FE创立之初主张开展街道赛,10个赛季中绝大多数确实在街道中举办,这应该成为FE的招牌。


但从已经举办过比赛的4个中国城市来看,北京的唯一一次街道赛可能会成为绝唱,对市民出行确实造成很大困扰,三亚街道赛远离市区导致观赛人数非常可怜,香港街道赛与北京类似,而上海果断选择在赛车场。可见,FE如果坚持举办街道赛难度非常大且投入成本高,但回归赛车场又少了一种属性,要与F1贴脸硬钢。


当年的A1都打出国家队比赛的概念最终也是无疾而终了,回到赛车场FE又有多少底气能够让看台上的人坐满呢?你要知道,这个周末的上海并没有开放副看台。


图片


标签: 电动 纯电 FE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