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中国电动车出海遭“逆风打击”,外交部:经济全球化潮流挡不住

今天要说的这事儿呢,就是关于咱中国的电动汽车出海遇到了“逆风怪”阻挠,但咱外交部淡定回应:经济全球化那是大势所趋,保护主义那一套,纯属out啦!


这股“逆风”主要来自美日韩三国,欧洲虽也反对,但人家还算讲究,只要你身上流淌着“中外合资”的血液,就还是敞开大门欢迎的。说起这个,不得不提芯片这个小妖精。像TI家的那个升窗芯片,22年一颗才70块钱,而在遥远的16年,那可是要掏出五六百大洋。动力芯片之类的更是几千元起步,而国产同类升窗驱动芯片,一块钱恨不得能买俩!


你瞅瞅,一台售价40万的BBA豪车,以前单单芯片就要向美国佬交纳五六万的“智商税”。同样的性能配置,咱中国企业只需不到三千块就能搞定,这还没算车机芯片,甚至连核心技术的底盘都能整套打包带走。所以对于欧洲车企来说,找个中国伙伴搞个中欧混血电动车,简直不要太划算!奔驰沃尔沃这些大佬一看,合着不仅能赚钱,还能维护本国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说,以前欧洲车企的巨额利润,其实是被美国佬“抽水”走了。德国瑞典这些车企之所以抵制纯正中国血统的电动车,原因很简单,就是打不过呗!于是乎,他们祭出高关税壁垒,甚至直接禁止你入场。但对合资车,态度就柔和多了,毕竟与中国企业合资,不仅可以省下一堆研发费用和芯片购买费,还能借着纯血中国车进不去欧洲市场的机会,独享内部市场这块大蛋糕


消费者也乐见其成,毕竟中德混血电动车性价比实在太高,中欧双方瓜分了大半个世界市场,全球一年大约8000万台的汽车销量,中国占据了3000万,欧洲则有1200万,加起来就是半壁江山,而美日韩加在一起也就2000万左右,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下你明白为啥美日韩的车企对中国恨得牙痒痒了吧?因为他们家的芯片大多自产自销,尤其是韩美两国,和咱中国的立场完全不同,根本谈不上合作。其实,很多产业都是如此,比如咱要发展尖端制造,还得去买意大利的高级机床,连F35战斗机歼20都是坐着意大利的运输车出厂的。


意大利人心里乐开了花,心想:你们中国不发展高端制造业,我们意大利人怎么过上好日子?中国提供的便宜芯片,让德国汽车工人不用再被美国狠薅羊毛,德国的资本家赚得更多,政府税收也增加了,所以,合资这条康庄大道,自然就成了必然选择。


实际上每个国家内部都有不同的利益集团。比如欧洲这边,既希望中国别发展电子二级多晶硅产业(因为这个领域欧洲在行),又希望中国赶紧完善电子三级多晶硅的量产技术(因为三级更适合N型光伏,但不太适合做芯片,而区熔二级的成本较高)。欧洲人心里的小九九是,他们想要中国提供超低价、高性能的光伏材料,却又担心中国通过光伏产业积累资本,最终威胁到德国在高端多晶硅市场的地位。只要中国无法自产芯片所需的硅料,欧洲就可以安心卖原材料给中国,中国做成廉价芯片后再卖回欧洲,这不就是双赢吗?


其实每个国家都有类似的状况,就拿我老家来说,那些名列前茅的富豪,大多是从新能源和稀有金属产业发家的,特别是中重稀土,这玩意儿在芯片抛光等领域不可或缺,而且产能高度集中,定价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他们内心深处就不希望国产芯片技术超越美国,为啥呢?因为现在能高价销售稀土,那是因为他们在割别人的韭菜,一旦咱本土企业发展起来,自家人的生意价格肯定得降,他们就不乐意了。


欧洲那边也是同理,自家未占领的行业,不妨让中国来占领,毕竟中国产品一般都便宜实惠。但是,只要是自家优势行业,那必须坚决阻止中国涉足,因为一旦中国进入,以其强大的竞争力,市场很快就会被吞并。这个逻辑,几乎适用于所有国家。所以,市场经济这玩意儿,有时候真的是“相爱相杀”的剧本不断上演呐!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